02.25 去哪吃安丘三頁餅

景芝鎮是齊魯三大古鎮之一,與蒼山縣蘭陵鎮、博山縣顏神鎮齊名,歷史悠久、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自古有“四縣通衢”之稱。景芝也是遠近聞名的美食之都,名吃繁多,景芝的三頁餅於300年前就伴隨著景芝白酒的興盛應運而生。清初,景芝燒酒業興盛,燒鍋紅火,店鋪林立,客商雲集,販運糧食酒罐酒罈酒糟車馬絡繹不絕。餐飲業隨之發展,初時有農戶烙單層大餅,提籃沿街叫賣。其後,做餅生意愈來愈好,技藝隨之改進完善,漸有二層、三層餅面世。


去哪吃安丘三頁餅


景芝民間傳說,乾隆爺在此地與擀餅女一見鍾情,小火花碰撞,撞出了名吃三頁餅。那一年,乾隆微服私訪,大學士劉鏞(劉羅鍋)陪同,行至安丘景芝鎮,歇息於鄒姓客棧。客廳內,乾隆帝才思敏捷,風流倜儻,引來客棧眾人交口稱讚。老闆女兒正在廚房擀餅,忍不住透過窗欞偷瞄一眼,恰與乾隆對上眼。皇帝目中放電,女子走神,把餅擀得薄如蟬翼,只得三頁合一。乾隆食餅,連聲稱奇。返京後仍思念其人其餅,招劉羅鍋,著其回鄉接擀餅姑娘。劉羅鍋憂皇帝納其為妃,必耗糜鄉財。於是設計讓姑娘裝啞,終得拆散皇上好事。後來,痴情擀餅女日漸憔悴,竟香消玉殞。唯擀餅技藝流傳於世,此餅即三頁餅。


去哪吃安丘三頁餅


三頁餅是一張餅,又叫“景芝三頁餅”,因其“三頁如一,頁薄如紙,一抖三開”而成為山東很有名頭兒的老字號。景芝三頁餅只有碗口那麼大,每個面劑兒八錢許,三個面劑兒擀成一張餅,捲起來只有手指一般粗細,盈手一握,小巧精緻至極。其形色亦可玩味。觀其形,似滿月,如玉盤,極為美觀。在我們這裡,三頁餅也叫團圓餅。一家人圍坐一桌,圓桌中心兀立著一個柳編笸籮,笸籮裡是一大摞三頁餅,四色小菜分列笸籮周邊。拎了一張,細看,潔白如玉的餅面上金黃的烙花星星點點,宛如花叢中飛著的小蜂小蝶,讓人看著,恍若置身麥香瀰漫的田野,為之心醉。


去哪吃安丘三頁餅


三頁餅食材簡單,但考究得很。擀餅須用淡鹽水和麵,揉勻面團,搓成長條,揪為面劑兒,擀成直徑五寸許的小餅。持一干淨小刷蘸了豆油,在餅心上隨意一抹。另取一面劑兒,壓扁,兩面蘸了油,置於第一個餅之上。第三個面劑只壓扁,不抹油。擀就的薄餅直徑約有一尺,白若羊脂,薄似蟬翼,無褶皺,無破損,完滿如中秋之月。烙餅用鏊子,火是玉米秸火。鏊子稍熱,用擀杖將薄餅平放在鏊子上,待其微微起泡,以小笤帚輕壓餅面,繼而輕轉,烙上金黃嬌嫩的細花,及時掃開突然起的氣泡,讓餅三頁分離,成就一抖三開之奇觀。

三頁餅是地方小吃,吃的是餅,感受到的是它與土地的關係。三頁餅成品薄如蟬翼,軟如錦綢,焦柔相濟,入口筋香,讓人百吃不厭,念如故舊。若將其涼透疊起,可數日不爆,柔軟如初。卓爾不凡的個性和深厚濃郁的文化,賦予了景芝三頁餅以誘人魅力和勃勃生機,歷經300餘年而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