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從現在企業家的角度去看《水滸傳》裡宋江的思路,你感覺宋江做錯沒?

東有紫氣


所謂宋江的思路,無非就是宋江奉行招安路線,並最終實現了招安!宋江的做法爭議較大,從現代企業家角度來看,宋江這位梁山領頭人的做法值得肯定!

主要原因概述如下:


首先,黑社會性質的公司必須想辦法洗白。

梁山集團從高層到中層是由108位自然人組成。這108人雖然各種出身不同,但大多都是有前科的人,這些人組成的梁山集團,其實就是一個黑社會組織。

這個黑社會組織先後更換過三位領導人。

第一代領導人王倫,利用黑社會勢力霸佔八百里水泊,及梁山周邊的交通要道。水泊裡的漁業被梁山無償霸佔,並且攔路搶劫過往客商,劫財還不滿足,還要把客商殺了。想上梁山的人,都要提著人頭作為投名狀。

第二代領導人晁蓋,繼承了王倫的資源,繼續霸佔水泊漁業資源及霸佔交通要道搶劫客商,但比王倫仁慈一點的就是儘量不殺人,只劫財不傷人,也不要投名狀了。期間和官府小有對抗,沒造成大的影響。但江州劫法場,救出宋江、戴宗,連帶著殺了無數平民的性命,成了十惡不赦的反賊。

第三代領導人宋江,在沒當上寨主之前,就公然帶著隊伍屠了三個村莊、搶了無數糧食、殺了不少人,還把高唐州給打破,並公然對抗朝廷征剿大軍;還劫持朝廷欽差,賺取金鈴吊掛攻破華州。當上一把手以後,連大名府都敢打;童貫、高俅的征剿大軍都被打敗。

這個黑社會組織雖然沒有喊出推翻政府的口號,也沒有攻上東京,但公然以武力和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對抗,性質已經非常惡劣。

這樣的黑社會組織,如果不洗白,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推翻政府,取而代之。二是被朝廷剿滅,夷滅九族。

以梁山集團當時的實力,不具備推翻朝廷取而代之的實力。那麼剩下的選擇要麼等著被剿滅,要麼想辦法洗白。

宋江所設計和積極運作的招安路線,其實就是要把梁山集團“洗白”,也只有招安才能“洗白”自己,這個決策是清醒的,也是唯一的,更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並忍受對此不理解的合夥人的責難。宋江也真不容易!

其次,沒有長遠規劃的公司走不遠。

任何一家公司,從初創開始,都有自己的願景或規劃。沒有願景、沒有規劃的公司走不遠。

從員工角度來說,大部分執行層可能不是太關心規劃或願景的,只要公司正常開門、有工作可以做、工資按時發就可以了。但是作為領頭人,不得不考慮長遠,因為環境是在變化的,市場也是在變化的,不作預判,不及時調整策略,一旦環境變化而公司沒有應變策略,很容易就被淘汰。

梁山的中下層管理者,基本上就是有肉吃有酒喝有金銀分就行了,沒有人考慮萬一搶不到錢、搶不到糧怎麼辦。

宋江作為領頭人,必須要眼光放長遠。雖然梁山的實力,對付幾萬普通的官軍不成問題。但是如果朝廷改變策略,變圍剿為禁湖。或者調動強大的西北邊防軍來征剿,或者起用老種、小種、折可存、韓世忠、劉光世這些名將來征剿,梁山未必有勝算。

宋江的招安路線,如果能夠實現,一來可以防止梁山猝死,二來為應對以後的環境變化做準備,是一種戰略思維。

從“二八規律”來說,梁山108個合夥人,核心人員佔20%,這20%裡面,除了魯智深、武松、李逵等少量人不願意洗白外,大多數人都願意洗白,生活在陽光下。

而80%的非核心成員,絕大多數對招安戰略是認可的,還有一部分人是隨大流。

從這個角度分析,宋江的長遠招安規劃,是有群眾基礎的,符合大多數人的願景。

其三,沒有主營業務的公司也撐不長

梁山的“經營範圍”有哪些?梳理下來,無非這幾樣:

第一,漁業捕撈。梁山周圍800裡水泊,都被梁山壟斷了,但這些捕撈量有多少,書中沒有反映,梁山幾萬人馬,靠捕撈是養不活的。

第二,酒店業務。梁山鼎盛時期,也就是4個酒店。這些酒店都是小規模經營,主要目的是打探消息、接待上山入夥的人員,不以收入為主,經營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第三,就是搶劫。搶奪官府、大戶及過往客商的錢糧、財物。

梁山的這些經營範圍裡,你要是問,主營業務是什麼?估計絕大部分人回答不出來……能回答出來的,也就是“搶劫”!因為也只有“搶劫”才能養活梁山上的那麼多人馬。

但是搶劫畢竟是非法的,並且搶劫既得罪官府也害民,得罪官府壓縮生存空間,得罪民眾動搖生存基礎,梁山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去搶劫,除了打的時候偶爾給散一些糧米補償一下受害的民眾,沒有其它施惠民眾的舉動,所以梁山如同風箱裡的老鼠,是兩頭受氣的。

梁山因為“搶劫”行為產生的兩面傷害,既傷害官府又傷害民眾,特別是害民,導致生存基礎很薄弱。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一個生存基礎很薄弱的組織,一個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的組織,要想在和官府全面對抗中獲取勝利是不可能的。

從公司角度來說,沒有主營業務或者主營業務不可持續的公司是不可能長久的!

那些認為梁山應該和官府對抗到底的人,不妨從梁山主營業務中分析一下,靠搶劫為主營的梁山,可持續發展能力如何?梁山的發展後勁如何?然後再回頭分析一下持續對抗的可操作性如何?

其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就沒有競爭力

任何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華為的核心競爭力是冠絕全球的科技專利,蘋果的核心競爭力是流暢的IOS操作系統,馬雲的核心競爭力是電子商務模式。

梁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是捕撈能力?養殖能力?好像水泊裡的魚養活不了那麼多人!

酒店經營能力?更是杯水車薪……

如果一定要說梁山有核心競爭力的話,那就只能說梁山有108位人才!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人才重要,這點沒有錯!

但是梁山的那麼多人才,只用於“搶劫”,是在發揮人才的作用嗎?

梁山的人才,主要是武術方面的人才。這樣的人才短時間用於搶劫是可以的,讓他們當一輩子劫匪,他們願意嗎?

梁山五虎將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估計除了董平,其它四人都不願意當一輩子劫匪。

梁山八驃騎花榮、徐寧、楊志、索超、張清、朱仝、史進、穆弘,除了史進、穆弘,其它六人也不願意當一輩子劫匪的。

其餘人員,絕大部分都不願意當一輩子劫匪的!

這批武功還算不錯的人才,最適合他們才能發揮的地方就是到邊關去,鎮守邊塞、抵禦外侮,才是真正的“人盡其才”!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招安,還有什麼路可走?

綜上,不論從黑社會性質的公司需要洗白來看,還是從長遠規劃、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來看,宋江的招安路線都是正確的。

特別是主營業務和核心競爭力幾乎沒有的情況下,趁著還有資本和官府討價還價,談出一個相對不差的出路,宋江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一葉碧雲


如果把水泊梁山當作一家企業的話,宋江這個CEO可當得不怎麼樣。

首先,企業核心價值觀似是而非。新改組的梁山公司正式成立後不久,公司召開重陽節茶話會,總經理宋江親作《滿江紅》一詞,由公司文藝達人樂和即興演唱。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一句時,武松首先發難:“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就連宋江的心腹李逵也跟著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這二位都是公司正處級幹部,他們的態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員工的心聲。在他們心裡,趙佶的家族企業是競爭對手,是死對頭,而在宋江眼裡,梁山公司存在的意義就是併入大宋公司,為趙佶服務。中層幹部和總經理根本理念不合,說明梁山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出了大問題,這對企業凝聚力是毀滅性的打擊。

其次,企業股權不明晰。梁山公司是誰的公司?在武松、魯智深、李俊、阮氏三兄弟等人眼裡,三十六位正處級幹部、七十二位副處級幹部以及馬、步、水三大工種的基層員工,個個都是股東,梁山是大家的梁山。但在李逵、吳用、宋清、花榮眼裡,宋江不僅是CEO,還是董事長,偌大水泊梁山,起碼大多半是宋江的。問題是,股權比例的大小,直接影響股東對公司的話語權和控制權,李逵們恨不得把梁山變成宋江的獨資企業,哪怕自己從股東變成打工仔也在所不惜。所以,在企業所有制的問題上,公司內部有分歧,這對公司長遠發展極其不利。

第三,企業品牌建設缺乏延續性。一開始,梁山公司就以“以義為主、替天行道”為目標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公司多數員工主張把這個品牌做大做強,徹底幹掉大宋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本應聯合經營理念相似、發展目標類同的方臘公司、田虎公司、王慶公司,一起挑戰大宋公司的傾軋。奈何總經理宋江不這麼想,他的終極目標是把企業品牌建設思路由“義”改成“忠”,甚至完全消除這個品牌,把梁山公司徹底融入大宋公司,以實現自己報效趙佶的宿願。把個人理想凌駕於集體之上,直接導致梁山公司調轉槍口,與方臘、田虎、王慶公司為敵,也徹底斷送了梁山品牌。

所以,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宋江真的不是CEO的最佳人選。


半點佛心


對於宋江這個人,在我的人生階段裡面,實現了對他兩種看法轉變,這也是人不同生活階段,對於生活的一種看法吧。我相信超過半數的人,都會有我相同的經歷,相同的看法。

首先,在我二十歲以前,肯定是痛恨宋江想盡辦法,讓這麼多有義氣的好漢,落得那麼悽慘的下場,辜負了那麼多想追隨他的好兄弟。兄弟們各個痛恨朝廷,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打下了一片"天地",為什麼還要去接受招安,讓大家回到傷害過自己的地方去效命呢?

可是當二十歲以後,才瞭解到宋江的良苦用心,這就好比我們的父母總是希望我們能考個公務員,無論怎樣的低三下四的去求別人。且說當時宋江的環境吧,當時整個社會仍出於生產力比較低的水平,生活來源基本是靠搶,說白了,都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也可能是有命搶,但是沒有命吃。這樣的生活模式能維持多長時間,十年還是二十年呢?二十年之後,當梁山沒有了可用之才,朝廷大軍早晚要把他們掃平,到時梁山的每個人都死無葬身之地,他們的後代也會受影響。

宋江想盡辦法,讓梁山接受招安,也更多的是讓各位兄弟,有個好的歸宿。如果宋江是為了自己,那最後宋江應該有高官厚祿才對,而不是喝毒酒而死。

只不過他們沒想到,朝廷的高管們,並不相信他們……



首字母


要從現在企業家的角度去看《水滸傳》裡宋江戰略思路的對錯,必須先明確現在企業家的運營思路,也就是他們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所看重的是什麼。

小米雷軍:明確的使命感;

京東劉強東:遵紀守法、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萬達王健林:創造力、堅持、責任;

海爾張瑞敏:運籌帷幄、歷史使命感、大格局;

聯想柳傳志:正身行事,律己服人;

360周鴻禕:追求卓越、敢闖敢試、勇於擔當;

……

以上企業老闆都稱得上是現在的企業家,在他們看來,社會責任+文化戰略+執行=企業家思維。

《水滸傳》裡宋江的思路

如果將梁山視作一個企業,108好漢視作企業高管,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宋江,很明顯就是這個企業的大BOSS了。

那麼,在《水滸轉》裡,這位生活在近一千年前的宋江,面對水泊梁山這樣一個企業是如何規劃發展的呢?

  • 從戰場上證明自身實力、磨礪團隊感情(職業經理人融入團隊的過程):

宋江剛上梁山時,屈居於晁蓋之下,當了公司第二把手。

在這個敏感的位置上,他高明的採取了“在內則險,在外則安”的率眾上戰場、立功勞攏人心戰略思想,這段時間,宋江對晁蓋的常用語就是“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三打祝家莊、征討高唐州,敗童貫、天下八方節度使、活捉高太尉等梁山成名之戰。

宋江雖是押司小吏,但官場上那一套爾虞我詐、籠絡人心之手段以及個人領軍作戰之能力,都堪稱一絕。

  • 正身份、從大義(成為一把手後的戰略發展定位):

宋江是梁山集團第三任董事長,他的個人能力、情懷以及結合他“及時雨”名聲可以預測到的照顧大多數兄弟的初衷,他上任後不可能像前兩任董事長一樣:

  1. 走第一任創業期董事長王倫“小盜即安”的企業發展路線,忒沒眼光;

  2. 走第二任發展期董事長晁蓋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世外大盜”發展路線,畢竟團隊發展過大(數萬人),只靠搶劫非餓死一大半不可;

因此,他在梁山鼎盛期、選擇了遵從眾英雄的主流思想(朝廷派:如呼延灼、關勝、花榮、盧俊義、柴進等在朝廷“渡過金”的具有“MBA”頭銜者),將“聚義堂”改為“忠義堂”,走“替天行道、保家衛國”的求大集團收編“正規集團軍”企業發展路線。

這一步也是宋江千百年來被罵的最多的一點:

  1. 有說宋江作為企業領導人不能清晰的意識到被其他集團的現狀以及收編後的處境,對其充滿幻想,始終想通過努力來讓大集團(大宋)看到,進而被收編,沒有自立山頭、自己成為大集團,就是耽誤兄弟們,大錯特錯;

  2. 也有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宋江用自身企業兄弟們的付出甚至生命染紅了自己的“頂上花翎”,是最卑鄙自私的存在;

但是,作為農村起義軍領袖,團隊成員盡是戴罪之身,不管是誰帶領這個企業,都難逃其敗亡的命運:

要麼,領袖昏庸發展中後期內亂,進而敗亡(如:太平天國),此時團隊成員的官方身份仍然是:賊、匪;

要麼,上下一心,致力成為第一集團軍(推翻大宋統治),如此成王敗寇,身份也好,企業也罷,都能有較好的歸宿,但是內有大宋朝廷第一集團軍以及方臘集團軍,外有大遼虎視眈眈,此舉必須三方混戰多年,以疲憊之軀如何應對大遼之虎豹之心?最後是否還是落得個“亂臣賊子”之名(如:安祿山之亂)?

要麼,被招安,投靠官方、被第一集團軍(大宋)收編,用自己的忠勇為其效力,如此,梁山集團需要冒險的只有:朝廷是否真正昏庸(這一點,由於收編之前宋江和大宋高官甚至皇上都有過會面、交流,宋江也有被矇蔽之嫌)。如果朝廷勇決,一則團隊身份官方化,家人不必再擔驚受怕、孩子更不必再走賊匪之路;二則,通過報效朝廷、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進而走上古人最嚮往的封妻廕子之路。

但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確實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因此,像宋江領導的這樣的農民起義軍,其結局註定是悲劇。只有,按宋江之思路走通,水泊梁山集團才有可能翻身、有所成就。


風清郎


木桶理論認為,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也就是說,必須保持每塊木板相對齊平,不能有短板,這樣才能裝更多的水。

且恕綠野老道對這個理論鑽一回牛角尖: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更取決於每塊板之間的緊密拼接。只要有一絲縫隙,這隻木桶便一滴水也裝不了。任何一個團隊都可能有短板,只要把所有木板無縫拼接,木桶就能發揮最大效應。

梁山上的宋江打造了一支精英團隊,不僅善於利用長板和短板。而且,這個團隊齊心協力,各展所長,所向披靡。假如把梁山團隊比作一隻木桶,那麼,宋江可謂秒殺現代木桶理論。宋江就像木桶的箍子,把108人緊緊箍在一起,可謂滴水不漏,盛下了滿滿一桶水。

宋江遠見卓識,綱領明確

鄆城縣押司宋公明,雖然只是一個編外公職人員,但卻心存異志,仗義疏財,廣交天下好漢。從東溪村的晁保正,到滄州道上的柴大官人,以及孔家莊的孔氏兄弟,清風寨副知寨小李廣花榮,都是宋江積攢的江湖人脈。

怒殺閻婆惜,宋江亡命江湖,一路接見其忠實粉絲,武松、秦明、黃信、燕順、王英、鄭天壽、呂方、郭盛、石勇等悉數成了宋江的鐵桿追隨者。前往江州充軍途中,宋江也是一路收穫死忠,李俊、李立、穆春、穆弘、張橫、張順、薛永、戴宗、李逵……以及黃門山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等好漢。因為宋江的江湖人脈,梁山頭領從晁蓋時期的十二人,猛增到四十人。

梁山好漢鬧江州,把宋江救上山,坐了第二把交椅。從此,梁山寨主雖然是晁蓋,但宋江卻是名副其實的CEO,總裁梁山軍機大事。宋江以個人號召力擴充梁山實力,不斷擴大隊伍。到晁蓋曾頭市中箭時,梁山頭領又激增到八十八人。

此後,宋江以“玉麒麟”為線索,發起攻打大名府、蕩平曾頭市、攻取東平府東昌府等戰鬥,聚齊梁山一百零八將,完成梁山大聚義。

從梁山好漢陸續上梁山的先後順序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宋江廣播江湖聲望,廣積江湖人脈,正如林沖在朱貴酒店中寫的那首五言詩所說的那樣,“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為日後完成梁山大聚義打下了基礎。

此時的宋江心中一定有目標,一定有野心,所謂“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便是宋江仗義疏財,馳望江湖的動力和號召力。僅憑几個錢財,心中沒有目標,是絕對做不到的。柴進盤踞滄州道,不斷資助江湖好漢,但卻沒有能力聚集豪傑,與之並肩驅馳。

第二個階段,則是從九天玄女廟出來後,宋江便在梁山明確了行動綱領“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專等朝廷招安”。在這個遠景目標的召喚下,呼延灼、關勝、宣贊、郝思文等朝廷將領紛紛入夥,梁山實力日益強大。

無論宋江的行動綱領正確與否,但在《水滸傳》所設定的大背景中,是完全符合當時江湖流民、朝廷低級別將領的共同願望的。

宋江看到了北宋末期的社會現狀,高舉“替天行道”義旗,聚集江湖各階層追隨者,打造了梁山精英團隊。同時,也顯出了高人一籌的遠見卓識,提出了符合梁山好漢整體利益的招安主張,給梁山一條正確的出路。這才是梁山完成大聚義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假如宋江只會耍權術,能夠矇騙一百零七人嗎?

晁蓋在東溪村時,也專愛結交江湖好漢。但是,到了梁山之上,晁蓋與王倫一樣不思進取,沒有明確的綱領目標。因而,那些曾得到晁蓋幫助的江湖人士,沒有一個前來投奔。不甘混吃等死的吳用,便設計製造假信,逼迫晁蓋鬧江州,與官府為敵,推動梁山的發展。

所謂領導,就是要有追隨者,追隨者越多,領導的級別就越高,團隊利益就越大。要得到更廣泛的追隨者,就必須有遠大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必須符合追隨者的集體意願。這好比設計者需要打造一隻木桶,目標既定,自然會得到所需要的材料。

梁山好漢人盡其才絕無短板

梁山好漢來自各個階層,有朝廷將官,也有江湖豪俠,有官府小吏,也有衙門皂隸。作奸犯科者有之,黑道惡霸者有之。車販走卒、雞鳴狗盜之徒,殺豬宰羊、醫巫僧道等輩無所不有。梁山之上可謂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是,宋江卻將這鍋夾生飯做成了一席美宴,梁山好漢人盡其才,絕無廢物。

朝廷將官善於行軍打仗,五虎將、八驃騎、小彪將中軍官出身者居多,攻城略地,衝鋒陷陣,這夥人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是梁山軍事實力的中間力量。以武功論之,這夥人是最長的那些木板。

而魯智深、武松、李逵等人以步戰見長,作為馬軍的輔助戰團,經常形成梁山馬步軍協同作戰體系,具備冷兵器時代的立體作戰規模。尤其是在與祝家莊、曾頭市這等私家武裝作戰時,步軍的優勢便得以更大的施展空間。曾頭市一戰,魯智深、武松率三千兵馬攻打正北大寨,讓史文恭感到了極大的威脅,不敢正面交鋒。解珍暗夜裡斬殺曾索,李逵、樊瑞、項充、李袞一齊殺出法華寺,導致曾頭市大亂,裡應外合一舉殲滅了曾家五虎。

如果要統計梁山好漢歷次戰鬥的“出場”戰將,恐怕要接近百分之八十,宋江用人絕無“飲水機”隊員,人人都能在戰場上一展所長。排名倒數第二的鼓上蚤時遷,每回都充當戰前偵察兵和奇襲者,在蕩平曾頭市,攻破大名府的戰鬥中立下奇功。

排名墊底的金毛犬段景住,更是為梁山劈開生死之路的壓軸式的存在。當宋江得知他是北地盜馬賊時,心中暗喜。此後,便委任他與楊林、石勇一起組建北地戰馬採購團,專門為梁山供應馬匹。有了戰馬保障,梁山便“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段景住的作用不容小覷。

做過酒店掌櫃的繼續開酒店,為梁山打探消息,接待四方來客。操刀鬼屠豬宰羊,青眼虎築亭蓋屋(墨線瞄得準)。神醫、獸醫、裁縫、木匠、書法家、速遞員……梁山之上人盡其才,沒有短板。

鐵扇子宋清在地煞中排名靠前,飽受詬病,以為是宋江徇私關照。但是,梁山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百十人聚餐,山搖地動,宋清閒得了嗎?大秤分金銀,還得大碗吃酒肉,伙食跟不上,梁山還能留住幾個好漢?

宋江以鮮明的旗幟召喚英雄,還得把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團隊緊密結合起來,能說宋江靠搞幫派、拉山頭嗎?作為一個負責人的領導者,如果對追隨者耍手段,必然是自取其辱、自取其亡。

精英團隊能否高效運轉,完全取決於領導者是否能夠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為所有人提供合適的職業崗位。每個團隊都不可能像木桶一樣,以相同的長短來組合。而且,每塊木板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如何做到用其所長,把短板變長板,與其他木板緊密耦合,才是職場掌櫃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宋江量身打造梁山好漢的職業規劃

青面獸楊志是梁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他的身上隱藏著施耐庵後七十回的故事主線。此人與梁山有緣,有機會成為梁山的元勳。但是,與林沖一場大戰後,楊志與梁山第一次擦肩而過。為什麼呢?

此時的寨主是白衣秀士王倫,此人目光短淺,不想做大梁山,只想做個安穩的草寇而不能給楊志提供實現職業規劃的條件。

青面獸的人生規劃是什麼呢?很多讀者都會說,此人是個倒黴的官迷,一心想回到體制內,繼續做朝廷武官。其實,這是對楊志的誤讀。汴京城賣刀之前,楊志在客店獨自嘆息,道出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理想:

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也與祖宗爭口氣。

楊志試圖通過做武將,來實現自己去邊庭殺敵立功的人生抱負。王倫沒有能力讓楊志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便去找高俅,高俅斷絕了他的希望,又投靠梁中書。被梁中書設計陷害,不得已上了二龍山。

二龍山上,還有一位要去邊上殺敵的好漢武二郎。

武松從一個喝酒鬧事打架鬥毆的問題青年,一步步成長為日後的俠之大者,得益於宋江的厚愛和勸誡。當時,兄弟二人在孔家莊重逢,宋江勸武松跟自己去清風寨。武松卻因為自己殺人過多,即便是朝廷大赦也輪不到他,因此,怕連累宋江與花榮。武松回絕宋江好意時,講了這樣一番話:“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金聖嘆在此處夾批道:讀其言,真令我欲痛哭也。

大約半個月後,宋江與武松分手。臨別時,宋江勸武松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楊志在史籍上是有記載的人物,招安之後,曾追隨种師道、种師中抗金,宋江對武松講的話,與楊志暗合。這也就表明,武松將與二龍山兄弟一起,“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宋江對待朝廷將官,必定是以暫居水泊,專等朝廷招安為說降理由。因為這條理由很符合關勝等人的個人職業願望和人生理想,梁山上所有的朝廷將官都願意追隨宋江。每回勸說朝廷被俘將領時,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等等梁山好漢悉數在場,彭玘還當著眾好漢的面,如此勸說轟天雷凌振:“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

正因為此,在梁山排定座次完成大聚義後,便一齊盟誓:

一百八人,人合一心,心心皎潔。……但願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間阻,有如今日!

至此,宋江將每一塊木板緊密的結合了起來,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梁山團隊。招安之後,便討方臘,徵遼國,抗金兵,完成了山寨共同的誓言“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任何一個職場老闆都需要在維護整體利益的前提下,打造共同的願景目標,保護和關照員工的個人私利,幫助員工實現個人職業規劃,幫助他們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兩相兼顧,才能讓每一個員工團結在公司整體利益之下,高效運轉。

關於梁山的故事,很難以一篇回答來講述,宋江打造的梁山團隊,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概括的。宋江所主張的招安,前提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施耐庵有可能在後七十回書中,寫到梁山好漢攻遼和抗金的事蹟,以照應宋江的主張,來完成梁山好漢的共同目標,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職業規劃。


綠野萍蹤01


晁蓋死後,宋江作了梁山的頭領,他接下來在梁山的一番經營將梁山一眾人馬管理的井井有條,秩序井然,應該是非常契合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精髓的。可以說宋江是一個非常具有企業家素質的領導人。

首先宋江打出了“替天行道”的一杆大旗,讓一盤散沙般的梁山人馬有了一個核心理念,這個理念把一幫烏合之眾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使大家有了共同的奮鬥目標,。這和晁蓋的整體吃肉喝酒,無所事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把原先的聚義廳改名忠義堂,使梁山眾人少了許多土匪氣質,而憑空增添了許多忠孝節義的意味,這是宋江的高明之處。

設立五虎將,八驃騎,小彪將,水軍頭領,步軍頭領等等,將梁山人馬萬全軍事化管理,上下有別,井然有序。又設立其他許多部門,負責梁山的情報、糧草、內政等等,使梁山數萬人眾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更是顯示出了宋江的非凡才幹。可以說宋江此人有雄霸之才,可惜卻無雄霸之志,只想在趙宋江山體制內作一忠君之小吏,枉送了梁山一眾好漢的大好性命。


太平大司馬


首先對題目進行更正,宋江是《水滸傳》裡面的人物,不是《三國演義》裡面的。

從現在企業家的角度看宋江的招安問題,我認為是對的。一個企業家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要從長遠角度考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怎樣更適合企業發展,根據企業自身的管理現狀,人員現狀,來決定企業是否與大公司合併。如果更適合發展,與正規的大企業合併應該是對的。

梁山好漢各個都身懷絕技,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和本領。這些人之所以在梁山落腳,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大部分是因為家仇得罪了官府,但是出發點比較狹隘,都是因為人生遇到了各種遭遇,才被逼上梁山。

他們儘管是都很有本領,但是在朝廷看來,他們只是落草為寇,甚至是朝廷重犯。

如果他們的這種家仇煥發成國恨,來為國家效力,那這些好漢們打起仗來,肯定是所向披靡,所向無敵了。

宋江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出發點是好的。因為他們如果永遠在梁山,最多算是為民除害的俠客而已。更何況好漢當中很多都是重犯,總是在朝廷的緝拿當中。比起為國家捐軀,為國家效力,他們永遠也不會名垂青史。

但是,招安的時間不對,朝廷不是明君,致使好漢們死傷無數,留下永遠的遺憾,而宋江也成為千古罪人!


相逢是首歌歌


從現代企業家的角度去看宋江的思路,我以為,宋江基本沒有做錯。

企業家追求的,歸根結底,是本企業(或公司、集團)的利益(利潤)的最大化。為達此目的,企業家要招攬人才,籌集資金,擴大再生產,廣告公關,技術革新,進行結構改造或重組等等。要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發展路線。

梁山宋江集團面前有三條路可選擇:

第一條路,推翻宋朝庭,宋江做皇帝,其餘大小頭目做大小官吏。

第二條路,與朝庭死磕到底,象方臘集團一樣,最後徹底滅亡,落個強盜草寇之名。

第三,接受朝庭招安,報效國家,封妻廕子,落個清白之名。

第一條路在客觀上是行不通的。因為歷史沒有給梁山宋江他們實現改朝換代的條件。

第二條路是死路一條。方臘就是證明。

第三條路雖然也荊棘叢生,危機四伏,但是唯一的活路。

因此,宋江選擇招安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

梁山眾好漢的名譽得到了恢復。

雖然梁山人員大部分犧牲,但還是有人存留下來:

金大堅、樂和,安道全、肖讓留存下來。

關勝、呼延灼等人留存下來。:

魯智深、武松等得以善終。

李俊、童威等留存下來。據說後來在海外還搞成了一番事業。

阮小七也留存下來,據說後來還演了一出《打漁殺家》。

梁山英雄沒有絕滅。

這是招安路線的成果。

作為企業家的宋江,可以說是是把梁山這個企業的利益,在當時的條件下,爭取到最大化了。遺憾的是,他自己享受這個利益的時間太短暫了。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我的觀點是任何事情的對錯都要結合時代背景來看。在宋江那個時代,徽宗是個純文藝人,對國政缺乏興趣,對武將極盡打壓。而宋江想要通過戰功去獲得功業,這自然是錯的。

以現代的角度來說,如果把梁山比做一個優質小企業,把朝廷必做一個大企業的話,這是有可行性的。小企業抵抗風險能力弱,社會能力也弱,加入大企業,自然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但是這也需要一定的前提,首先首先是看合併的原因,如果是大企業需要擴大規模,確實需要,這個自然最好,但如果這個大企業是個劣質企業,那麼會對團隊產生危險。其次是自己團隊的能力,如果是個優質團隊,自然會很好。但如果團隊能力不足以在大企業中獲得一席之地,那麼還是退回來的好。再次是關係積累,合作需要雙方有足夠的信任,對雙方都有了解。

對比幾點,宋江的團隊,只滿足第二條,自身是個優質團隊。第一條,雖然國家處在憂患中,但老闆不幹正事,團隊去了,自然會遭殃。第三條,只認識一個宿太尉,而且這個宿太尉也和宋江等人沒有足夠深入的感情積累。在重要問題上也缺少話語權。因此宋江的做法即使在今天的觀點也只能說是大方向對了,但在細節上錯得很厲害,會令一個優秀的團隊陷入危險境地。


唐小白的書屋


宋江的做法可以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心心念念想著招安。

宋江做了老大之後就改變了水泊梁山的調性,替天行道。以前的梁山好汗是殺富濟貧,甚至還會做一些傷天害理之事,一切的行為準則就是讓自己舒服。而宋江當家之後,想從根上改變梁山好漢們的惡習,培養他們忠心報國的大丈夫之心。

宋江主張招安,從企業家的角度來說,可以理解為戰略上的調整。如同指定一個公司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願景。讓公司走上一個正規的賽道,康莊大道。因此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是對的。

但是任何企業的或者團體的改革,必須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周邊的人文環境。當時的社會環境可謂國力日漸衰弱,尤其朝臣上有一批像高俅一樣的奸臣當道,君主也不是那樣的賢明。這個環境下,出身草寇的梁山好漢們是沒有好的結果的,胳膊終究檸不過大腿啊。

有改革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就如同現在的公司,如果戰略出現了問題,不適應放下的社會環境,失敗也是常有之的。

因此,宋江可以說想法是對的,但是在實現他理想的過程中如果方法得當還是有可能成功的。比如他如果加上最奸臣的防範,採用一些合適的方法還是有可能成功的。只可惜他太相信朝廷,被奸臣所矇蔽了。

宋江招安或許是對的,可能過程控制的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