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从现在企业家的角度去看《水浒传》里宋江的思路,你感觉宋江做错没?

东有紫气


所谓宋江的思路,无非就是宋江奉行招安路线,并最终实现了招安!宋江的做法争议较大,从现代企业家角度来看,宋江这位梁山领头人的做法值得肯定!

主要原因概述如下:


首先,黑社会性质的公司必须想办法洗白。

梁山集团从高层到中层是由108位自然人组成。这108人虽然各种出身不同,但大多都是有前科的人,这些人组成的梁山集团,其实就是一个黑社会组织。

这个黑社会组织先后更换过三位领导人。

第一代领导人王伦,利用黑社会势力霸占八百里水泊,及梁山周边的交通要道。水泊里的渔业被梁山无偿霸占,并且拦路抢劫过往客商,劫财还不满足,还要把客商杀了。想上梁山的人,都要提着人头作为投名状。

第二代领导人晁盖,继承了王伦的资源,继续霸占水泊渔业资源及霸占交通要道抢劫客商,但比王伦仁慈一点的就是尽量不杀人,只劫财不伤人,也不要投名状了。期间和官府小有对抗,没造成大的影响。但江州劫法场,救出宋江、戴宗,连带着杀了无数平民的性命,成了十恶不赦的反贼。

第三代领导人宋江,在没当上寨主之前,就公然带着队伍屠了三个村庄、抢了无数粮食、杀了不少人,还把高唐州给打破,并公然对抗朝廷征剿大军;还劫持朝廷钦差,赚取金铃吊挂攻破华州。当上一把手以后,连大名府都敢打;童贯、高俅的征剿大军都被打败。

这个黑社会组织虽然没有喊出推翻政府的口号,也没有攻上东京,但公然以武力和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对抗,性质已经非常恶劣。

这样的黑社会组织,如果不洗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推翻政府,取而代之。二是被朝廷剿灭,夷灭九族。

以梁山集团当时的实力,不具备推翻朝廷取而代之的实力。那么剩下的选择要么等着被剿灭,要么想办法洗白。

宋江所设计和积极运作的招安路线,其实就是要把梁山集团“洗白”,也只有招安才能“洗白”自己,这个决策是清醒的,也是唯一的,更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并忍受对此不理解的合伙人的责难。宋江也真不容易!

其次,没有长远规划的公司走不远。

任何一家公司,从初创开始,都有自己的愿景或规划。没有愿景、没有规划的公司走不远。

从员工角度来说,大部分执行层可能不是太关心规划或愿景的,只要公司正常开门、有工作可以做、工资按时发就可以了。但是作为领头人,不得不考虑长远,因为环境是在变化的,市场也是在变化的,不作预判,不及时调整策略,一旦环境变化而公司没有应变策略,很容易就被淘汰。

梁山的中下层管理者,基本上就是有肉吃有酒喝有金银分就行了,没有人考虑万一抢不到钱、抢不到粮怎么办。

宋江作为领头人,必须要眼光放长远。虽然梁山的实力,对付几万普通的官军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朝廷改变策略,变围剿为禁湖。或者调动强大的西北边防军来征剿,或者起用老种、小种、折可存、韩世忠、刘光世这些名将来征剿,梁山未必有胜算。

宋江的招安路线,如果能够实现,一来可以防止梁山猝死,二来为应对以后的环境变化做准备,是一种战略思维。

从“二八规律”来说,梁山108个合伙人,核心人员占20%,这20%里面,除了鲁智深、武松、李逵等少量人不愿意洗白外,大多数人都愿意洗白,生活在阳光下。

而80%的非核心成员,绝大多数对招安战略是认可的,还有一部分人是随大流。

从这个角度分析,宋江的长远招安规划,是有群众基础的,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景。

其三,没有主营业务的公司也撑不长

梁山的“经营范围”有哪些?梳理下来,无非这几样:

第一,渔业捕捞。梁山周围800里水泊,都被梁山垄断了,但这些捕捞量有多少,书中没有反映,梁山几万人马,靠捕捞是养不活的。

第二,酒店业务。梁山鼎盛时期,也就是4个酒店。这些酒店都是小规模经营,主要目的是打探消息、接待上山入伙的人员,不以收入为主,经营收入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就是抢劫。抢夺官府、大户及过往客商的钱粮、财物。

梁山的这些经营范围里,你要是问,主营业务是什么?估计绝大部分人回答不出来……能回答出来的,也就是“抢劫”!因为也只有“抢劫”才能养活梁山上的那么多人马。

但是抢劫毕竟是非法的,并且抢劫既得罪官府也害民,得罪官府压缩生存空间,得罪民众动摇生存基础,梁山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去抢劫,除了打的时候偶尔给散一些粮米补偿一下受害的民众,没有其它施惠民众的举动,所以梁山如同风箱里的老鼠,是两头受气的。

梁山因为“抢劫”行为产生的两面伤害,既伤害官府又伤害民众,特别是害民,导致生存基础很薄弱。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个生存基础很薄弱的组织,一个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组织,要想在和官府全面对抗中获取胜利是不可能的。

从公司角度来说,没有主营业务或者主营业务不可持续的公司是不可能长久的!

那些认为梁山应该和官府对抗到底的人,不妨从梁山主营业务中分析一下,靠抢劫为主营的梁山,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梁山的发展后劲如何?然后再回头分析一下持续对抗的可操作性如何?

其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就没有竞争力

任何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冠绝全球的科技专利,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是流畅的IOS操作系统,马云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子商务模式。

梁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捕捞能力?养殖能力?好像水泊里的鱼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酒店经营能力?更是杯水车薪……

如果一定要说梁山有核心竞争力的话,那就只能说梁山有108位人才!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人才重要,这点没有错!

但是梁山的那么多人才,只用于“抢劫”,是在发挥人才的作用吗?

梁山的人才,主要是武术方面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短时间用于抢劫是可以的,让他们当一辈子劫匪,他们愿意吗?

梁山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估计除了董平,其它四人都不愿意当一辈子劫匪。

梁山八骠骑花荣、徐宁、杨志、索超、张清、朱仝、史进、穆弘,除了史进、穆弘,其它六人也不愿意当一辈子劫匪的。

其余人员,绝大部分都不愿意当一辈子劫匪的!

这批武功还算不错的人才,最适合他们才能发挥的地方就是到边关去,镇守边塞、抵御外侮,才是真正的“人尽其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招安,还有什么路可走?

综上,不论从黑社会性质的公司需要洗白来看,还是从长远规划、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来看,宋江的招安路线都是正确的。

特别是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几乎没有的情况下,趁着还有资本和官府讨价还价,谈出一个相对不差的出路,宋江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一叶碧云


如果把水泊梁山当作一家企业的话,宋江这个CEO可当得不怎么样。

首先,企业核心价值观似是而非。新改组的梁山公司正式成立后不久,公司召开重阳节茶话会,总经理宋江亲作《满江红》一词,由公司文艺达人乐和即兴演唱。乐和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一句时,武松首先发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就连宋江的心腹李逵也跟着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这二位都是公司正处级干部,他们的态度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心声。在他们心里,赵佶的家族企业是竞争对手,是死对头,而在宋江眼里,梁山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并入大宋公司,为赵佶服务。中层干部和总经理根本理念不合,说明梁山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出了大问题,这对企业凝聚力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次,企业股权不明晰。梁山公司是谁的公司?在武松、鲁智深、李俊、阮氏三兄弟等人眼里,三十六位正处级干部、七十二位副处级干部以及马、步、水三大工种的基层员工,个个都是股东,梁山是大家的梁山。但在李逵、吴用、宋清、花荣眼里,宋江不仅是CEO,还是董事长,偌大水泊梁山,起码大多半是宋江的。问题是,股权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股东对公司的话语权和控制权,李逵们恨不得把梁山变成宋江的独资企业,哪怕自己从股东变成打工仔也在所不惜。所以,在企业所有制的问题上,公司内部有分歧,这对公司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第三,企业品牌建设缺乏延续性。一开始,梁山公司就以“以义为主、替天行道”为目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公司多数员工主张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彻底干掉大宋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应联合经营理念相似、发展目标类同的方腊公司、田虎公司、王庆公司,一起挑战大宋公司的倾轧。奈何总经理宋江不这么想,他的终极目标是把企业品牌建设思路由“义”改成“忠”,甚至完全消除这个品牌,把梁山公司彻底融入大宋公司,以实现自己报效赵佶的宿愿。把个人理想凌驾于集体之上,直接导致梁山公司调转枪口,与方腊、田虎、王庆公司为敌,也彻底断送了梁山品牌。

所以,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宋江真的不是CEO的最佳人选。


半点佛心


对于宋江这个人,在我的人生阶段里面,实现了对他两种看法转变,这也是人不同生活阶段,对于生活的一种看法吧。我相信超过半数的人,都会有我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看法。

首先,在我二十岁以前,肯定是痛恨宋江想尽办法,让这么多有义气的好汉,落得那么凄惨的下场,辜负了那么多想追随他的好兄弟。兄弟们各个痛恨朝廷,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打下了一片"天地",为什么还要去接受招安,让大家回到伤害过自己的地方去效命呢?

可是当二十岁以后,才了解到宋江的良苦用心,这就好比我们的父母总是希望我们能考个公务员,无论怎样的低三下四的去求别人。且说当时宋江的环境吧,当时整个社会仍出于生产力比较低的水平,生活来源基本是靠抢,说白了,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也可能是有命抢,但是没有命吃。这样的生活模式能维持多长时间,十年还是二十年呢?二十年之后,当梁山没有了可用之才,朝廷大军早晚要把他们扫平,到时梁山的每个人都死无葬身之地,他们的后代也会受影响。

宋江想尽办法,让梁山接受招安,也更多的是让各位兄弟,有个好的归宿。如果宋江是为了自己,那最后宋江应该有高官厚禄才对,而不是喝毒酒而死。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朝廷的高管们,并不相信他们……



首字母


要从现在企业家的角度去看《水浒传》里宋江战略思路的对错,必须先明确现在企业家的运营思路,也就是他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看重的是什么。

小米雷军:明确的使命感;

京东刘强东:遵纪守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万达王健林:创造力、坚持、责任;

海尔张瑞敏:运筹帷幄、历史使命感、大格局;

联想柳传志:正身行事,律己服人;

360周鸿祎:追求卓越、敢闯敢试、勇于担当;

……

以上企业老板都称得上是现在的企业家,在他们看来,社会责任+文化战略+执行=企业家思维。

《水浒传》里宋江的思路

如果将梁山视作一个企业,108好汉视作企业高管,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宋江,很明显就是这个企业的大BOSS了。

那么,在《水浒转》里,这位生活在近一千年前的宋江,面对水泊梁山这样一个企业是如何规划发展的呢?

  • 从战场上证明自身实力、磨砺团队感情(职业经理人融入团队的过程):

宋江刚上梁山时,屈居于晁盖之下,当了公司第二把手。

在这个敏感的位置上,他高明的采取了“在内则险,在外则安”的率众上战场、立功劳拢人心战略思想,这段时间,宋江对晁盖的常用语就是“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三打祝家庄、征讨高唐州,败童贯、天下八方节度使、活捉高太尉等梁山成名之战。

宋江虽是押司小吏,但官场上那一套尔虞我诈、笼络人心之手段以及个人领军作战之能力,都堪称一绝。

  • 正身份、从大义(成为一把手后的战略发展定位):

宋江是梁山集团第三任董事长,他的个人能力、情怀以及结合他“及时雨”名声可以预测到的照顾大多数兄弟的初衷,他上任后不可能像前两任董事长一样:

  1. 走第一任创业期董事长王伦“小盗即安”的企业发展路线,忒没眼光;

  2. 走第二任发展期董事长晁盖之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世外大盗”发展路线,毕竟团队发展过大(数万人),只靠抢劫非饿死一大半不可;

因此,他在梁山鼎盛期、选择了遵从众英雄的主流思想(朝廷派:如呼延灼、关胜、花荣、卢俊义、柴进等在朝廷“渡过金”的具有“MBA”头衔者),将“聚义堂”改为“忠义堂”,走“替天行道、保家卫国”的求大集团收编“正规集团军”企业发展路线。

这一步也是宋江千百年来被骂的最多的一点:

  1. 有说宋江作为企业领导人不能清晰的意识到被其他集团的现状以及收编后的处境,对其充满幻想,始终想通过努力来让大集团(大宋)看到,进而被收编,没有自立山头、自己成为大集团,就是耽误兄弟们,大错特错;

  2. 也有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宋江用自身企业兄弟们的付出甚至生命染红了自己的“顶上花翎”,是最卑鄙自私的存在;

但是,作为农村起义军领袖,团队成员尽是戴罪之身,不管是谁带领这个企业,都难逃其败亡的命运:

要么,领袖昏庸发展中后期内乱,进而败亡(如:太平天国),此时团队成员的官方身份仍然是:贼、匪;

要么,上下一心,致力成为第一集团军(推翻大宋统治),如此成王败寇,身份也好,企业也罢,都能有较好的归宿,但是内有大宋朝廷第一集团军以及方腊集团军,外有大辽虎视眈眈,此举必须三方混战多年,以疲惫之躯如何应对大辽之虎豹之心?最后是否还是落得个“乱臣贼子”之名(如:安禄山之乱)?

要么,被招安,投靠官方、被第一集团军(大宋)收编,用自己的忠勇为其效力,如此,梁山集团需要冒险的只有:朝廷是否真正昏庸(这一点,由于收编之前宋江和大宋高官甚至皇上都有过会面、交流,宋江也有被蒙蔽之嫌)。如果朝廷勇决,一则团队身份官方化,家人不必再担惊受怕、孩子更不必再走贼匪之路;二则,通过报效朝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而走上古人最向往的封妻荫子之路。

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确实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因此,像宋江领导的这样的农民起义军,其结局注定是悲剧。只有,按宋江之思路走通,水泊梁山集团才有可能翻身、有所成就。


风清郎


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也就是说,必须保持每块木板相对齐平,不能有短板,这样才能装更多的水。

且恕绿野老道对这个理论钻一回牛角尖: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更取决于每块板之间的紧密拼接。只要有一丝缝隙,这只木桶便一滴水也装不了。任何一个团队都可能有短板,只要把所有木板无缝拼接,木桶就能发挥最大效应。

梁山上的宋江打造了一支精英团队,不仅善于利用长板和短板。而且,这个团队齐心协力,各展所长,所向披靡。假如把梁山团队比作一只木桶,那么,宋江可谓秒杀现代木桶理论。宋江就像木桶的箍子,把108人紧紧箍在一起,可谓滴水不漏,盛下了满满一桶水。

宋江远见卓识,纲领明确

郓城县押司宋公明,虽然只是一个编外公职人员,但却心存异志,仗义疏财,广交天下好汉。从东溪村的晁保正,到沧州道上的柴大官人,以及孔家庄的孔氏兄弟,清风寨副知寨小李广花荣,都是宋江积攒的江湖人脉。

怒杀阎婆惜,宋江亡命江湖,一路接见其忠实粉丝,武松、秦明、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吕方、郭盛、石勇等悉数成了宋江的铁杆追随者。前往江州充军途中,宋江也是一路收获死忠,李俊、李立、穆春、穆弘、张横、张顺、薛永、戴宗、李逵……以及黄门山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等好汉。因为宋江的江湖人脉,梁山头领从晁盖时期的十二人,猛增到四十人。

梁山好汉闹江州,把宋江救上山,坐了第二把交椅。从此,梁山寨主虽然是晁盖,但宋江却是名副其实的CEO,总裁梁山军机大事。宋江以个人号召力扩充梁山实力,不断扩大队伍。到晁盖曾头市中箭时,梁山头领又激增到八十八人。

此后,宋江以“玉麒麟”为线索,发起攻打大名府、荡平曾头市、攻取东平府东昌府等战斗,聚齐梁山一百零八将,完成梁山大聚义。

从梁山好汉陆续上梁山的先后顺序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宋江广播江湖声望,广积江湖人脉,正如林冲在朱贵酒店中写的那首五言诗所说的那样,“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为日后完成梁山大聚义打下了基础。

此时的宋江心中一定有目标,一定有野心,所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便是宋江仗义疏财,驰望江湖的动力和号召力。仅凭几个钱财,心中没有目标,是绝对做不到的。柴进盘踞沧州道,不断资助江湖好汉,但却没有能力聚集豪杰,与之并肩驱驰。

第二个阶段,则是从九天玄女庙出来后,宋江便在梁山明确了行动纲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专等朝廷招安”。在这个远景目标的召唤下,呼延灼、关胜、宣赞、郝思文等朝廷将领纷纷入伙,梁山实力日益强大。

无论宋江的行动纲领正确与否,但在《水浒传》所设定的大背景中,是完全符合当时江湖流民、朝廷低级别将领的共同愿望的。

宋江看到了北宋末期的社会现状,高举“替天行道”义旗,聚集江湖各阶层追随者,打造了梁山精英团队。同时,也显出了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提出了符合梁山好汉整体利益的招安主张,给梁山一条正确的出路。这才是梁山完成大聚义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假如宋江只会耍权术,能够蒙骗一百零七人吗?

晁盖在东溪村时,也专爱结交江湖好汉。但是,到了梁山之上,晁盖与王伦一样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纲领目标。因而,那些曾得到晁盖帮助的江湖人士,没有一个前来投奔。不甘混吃等死的吴用,便设计制造假信,逼迫晁盖闹江州,与官府为敌,推动梁山的发展。

所谓领导,就是要有追随者,追随者越多,领导的级别就越高,团队利益就越大。要得到更广泛的追随者,就必须有远大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符合追随者的集体意愿。这好比设计者需要打造一只木桶,目标既定,自然会得到所需要的材料。

梁山好汉人尽其才绝无短板

梁山好汉来自各个阶层,有朝廷将官,也有江湖豪侠,有官府小吏,也有衙门皂隶。作奸犯科者有之,黑道恶霸者有之。车贩走卒、鸡鸣狗盗之徒,杀猪宰羊、医巫僧道等辈无所不有。梁山之上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是,宋江却将这锅夹生饭做成了一席美宴,梁山好汉人尽其才,绝无废物。

朝廷将官善于行军打仗,五虎将、八骠骑、小彪将中军官出身者居多,攻城略地,冲锋陷阵,这伙人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是梁山军事实力的中间力量。以武功论之,这伙人是最长的那些木板。

而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以步战见长,作为马军的辅助战团,经常形成梁山马步军协同作战体系,具备冷兵器时代的立体作战规模。尤其是在与祝家庄、曾头市这等私家武装作战时,步军的优势便得以更大的施展空间。曾头市一战,鲁智深、武松率三千兵马攻打正北大寨,让史文恭感到了极大的威胁,不敢正面交锋。解珍暗夜里斩杀曾索,李逵、樊瑞、项充、李衮一齐杀出法华寺,导致曾头市大乱,里应外合一举歼灭了曾家五虎。

如果要统计梁山好汉历次战斗的“出场”战将,恐怕要接近百分之八十,宋江用人绝无“饮水机”队员,人人都能在战场上一展所长。排名倒数第二的鼓上蚤时迁,每回都充当战前侦察兵和奇袭者,在荡平曾头市,攻破大名府的战斗中立下奇功。

排名垫底的金毛犬段景住,更是为梁山劈开生死之路的压轴式的存在。当宋江得知他是北地盗马贼时,心中暗喜。此后,便委任他与杨林、石勇一起组建北地战马采购团,专门为梁山供应马匹。有了战马保障,梁山便“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段景住的作用不容小觑。

做过酒店掌柜的继续开酒店,为梁山打探消息,接待四方来客。操刀鬼屠猪宰羊,青眼虎筑亭盖屋(墨线瞄得准)。神医、兽医、裁缝、木匠、书法家、速递员……梁山之上人尽其才,没有短板。

铁扇子宋清在地煞中排名靠前,饱受诟病,以为是宋江徇私关照。但是,梁山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百十人聚餐,山摇地动,宋清闲得了吗?大秤分金银,还得大碗吃酒肉,伙食跟不上,梁山还能留住几个好汉?

宋江以鲜明的旗帜召唤英雄,还得把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团队紧密结合起来,能说宋江靠搞帮派、拉山头吗?作为一个负责人的领导者,如果对追随者耍手段,必然是自取其辱、自取其亡。

精英团队能否高效运转,完全取决于领导者是否能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职业岗位。每个团队都不可能像木桶一样,以相同的长短来组合。而且,每块木板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何做到用其所长,把短板变长板,与其他木板紧密耦合,才是职场掌柜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宋江量身打造梁山好汉的职业规划

青面兽杨志是梁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他的身上隐藏着施耐庵后七十回的故事主线。此人与梁山有缘,有机会成为梁山的元勋。但是,与林冲一场大战后,杨志与梁山第一次擦肩而过。为什么呢?

此时的寨主是白衣秀士王伦,此人目光短浅,不想做大梁山,只想做个安稳的草寇而不能给杨志提供实现职业规划的条件。

青面兽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呢?很多读者都会说,此人是个倒霉的官迷,一心想回到体制内,继续做朝廷武官。其实,这是对杨志的误读。汴京城卖刀之前,杨志在客店独自叹息,道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

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杨志试图通过做武将,来实现自己去边庭杀敌立功的人生抱负。王伦没有能力让杨志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便去找高俅,高俅断绝了他的希望,又投靠梁中书。被梁中书设计陷害,不得已上了二龙山。

二龙山上,还有一位要去边上杀敌的好汉武二郎。

武松从一个喝酒闹事打架斗殴的问题青年,一步步成长为日后的侠之大者,得益于宋江的厚爱和劝诫。当时,兄弟二人在孔家庄重逢,宋江劝武松跟自己去清风寨。武松却因为自己杀人过多,即便是朝廷大赦也轮不到他,因此,怕连累宋江与花荣。武松回绝宋江好意时,讲了这样一番话:“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金圣叹在此处夹批道:读其言,真令我欲痛哭也。

大约半个月后,宋江与武松分手。临别时,宋江劝武松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杨志在史籍上是有记载的人物,招安之后,曾追随种师道、种师中抗金,宋江对武松讲的话,与杨志暗合。这也就表明,武松将与二龙山兄弟一起,“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宋江对待朝廷将官,必定是以暂居水泊,专等朝廷招安为说降理由。因为这条理由很符合关胜等人的个人职业愿望和人生理想,梁山上所有的朝廷将官都愿意追随宋江。每回劝说朝廷被俘将领时,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等等梁山好汉悉数在场,彭玘还当着众好汉的面,如此劝说轰天雷凌振:“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正因为此,在梁山排定座次完成大聚义后,便一齐盟誓:

一百八人,人合一心,心心皎洁。……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间阻,有如今日!

至此,宋江将每一块木板紧密的结合了起来,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梁山团队。招安之后,便讨方腊,征辽国,抗金兵,完成了山寨共同的誓言“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任何一个职场老板都需要在维护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打造共同的愿景目标,保护和关照员工的个人私利,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规划,帮助他们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两相兼顾,才能让每一个员工团结在公司整体利益之下,高效运转。

关于梁山的故事,很难以一篇回答来讲述,宋江打造的梁山团队,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概括的。宋江所主张的招安,前提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施耐庵有可能在后七十回书中,写到梁山好汉攻辽和抗金的事迹,以照应宋江的主张,来完成梁山好汉的共同目标,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职业规划。


绿野萍踪01


晁盖死后,宋江作了梁山的头领,他接下来在梁山的一番经营将梁山一众人马管理的井井有条,秩序井然,应该是非常契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精髓的。可以说宋江是一个非常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领导人。

首先宋江打出了“替天行道”的一杆大旗,让一盘散沙般的梁山人马有了一个核心理念,这个理念把一帮乌合之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大家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和晁盖的整体吃肉喝酒,无所事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把原先的聚义厅改名忠义堂,使梁山众人少了许多土匪气质,而凭空增添了许多忠孝节义的意味,这是宋江的高明之处。

设立五虎将,八骠骑,小彪将,水军头领,步军头领等等,将梁山人马万全军事化管理,上下有别,井然有序。又设立其他许多部门,负责梁山的情报、粮草、内政等等,使梁山数万人众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更是显示出了宋江的非凡才干。可以说宋江此人有雄霸之才,可惜却无雄霸之志,只想在赵宋江山体制内作一忠君之小吏,枉送了梁山一众好汉的大好性命。


太平大司马


首先对题目进行更正,宋江是《水浒传》里面的人物,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

从现在企业家的角度看宋江的招安问题,我认为是对的。一个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怎样更适合企业发展,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人员现状,来决定企业是否与大公司合并。如果更适合发展,与正规的大企业合并应该是对的。

梁山好汉各个都身怀绝技,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本领。这些人之所以在梁山落脚,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大部分是因为家仇得罪了官府,但是出发点比较狭隘,都是因为人生遇到了各种遭遇,才被逼上梁山。

他们尽管是都很有本领,但是在朝廷看来,他们只是落草为寇,甚至是朝廷重犯。

如果他们的这种家仇焕发成国恨,来为国家效力,那这些好汉们打起仗来,肯定是所向披靡,所向无敌了。

宋江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他们如果永远在梁山,最多算是为民除害的侠客而已。更何况好汉当中很多都是重犯,总是在朝廷的缉拿当中。比起为国家捐躯,为国家效力,他们永远也不会名垂青史。

但是,招安的时间不对,朝廷不是明君,致使好汉们死伤无数,留下永远的遗憾,而宋江也成为千古罪人!


相逢是首歌歌


从现代企业家的角度去看宋江的思路,我以为,宋江基本没有做错。

企业家追求的,归根结底,是本企业(或公司、集团)的利益(利润)的最大化。为达此目的,企业家要招揽人才,筹集资金,扩大再生产,广告公关,技术革新,进行结构改造或重组等等。要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发展路线。

梁山宋江集团面前有三条路可选择:

第一条路,推翻宋朝庭,宋江做皇帝,其余大小头目做大小官吏。

第二条路,与朝庭死磕到底,象方腊集团一样,最后彻底灭亡,落个强盗草寇之名。

第三,接受朝庭招安,报效国家,封妻荫子,落个清白之名。

第一条路在客观上是行不通的。因为历史没有给梁山宋江他们实现改朝換代的条件。

第二条路是死路一条。方腊就是证明。

第三条路虽然也荆棘丛生,危机四伏,但是唯一的活路。

因此,宋江选择招安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梁山众好汉的名誉得到了恢复。

虽然梁山人员大部分牺牲,但还是有人存留下来:

金大坚、乐和,安道全、肖让留存下来。

关胜、呼延灼等人留存下来。:

鲁智深、武松等得以善终。

李俊、童威等留存下来。据说后来在海外还搞成了一番事业。

阮小七也留存下来,据说后来还演了一出《打渔杀家》。

梁山英雄没有绝灭。

这是招安路线的成果。

作为企业家的宋江,可以说是是把梁山这个企业的利益,在当时的条件下,争取到最大化了。遗憾的是,他自己享受这个利益的时间太短暂了。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我的观点是任何事情的对错都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在宋江那个时代,徽宗是个纯文艺人,对国政缺乏兴趣,对武将极尽打压。而宋江想要通过战功去获得功业,这自然是错的。

以现代的角度来说,如果把梁山比做一个优质小企业,把朝廷必做一个大企业的话,这是有可行性的。小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弱,社会能力也弱,加入大企业,自然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但是这也需要一定的前提,首先首先是看合并的原因,如果是大企业需要扩大规模,确实需要,这个自然最好,但如果这个大企业是个劣质企业,那么会对团队产生危险。其次是自己团队的能力,如果是个优质团队,自然会很好。但如果团队能力不足以在大企业中获得一席之地,那么还是退回来的好。再次是关系积累,合作需要双方有足够的信任,对双方都有了解。

对比几点,宋江的团队,只满足第二条,自身是个优质团队。第一条,虽然国家处在忧患中,但老板不干正事,团队去了,自然会遭殃。第三条,只认识一个宿太尉,而且这个宿太尉也和宋江等人没有足够深入的感情积累。在重要问题上也缺少话语权。因此宋江的做法即使在今天的观点也只能说是大方向对了,但在细节上错得很厉害,会令一个优秀的团队陷入危险境地。


唐小白的书屋


宋江的做法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心心念念想着招安。

宋江做了老大之后就改变了水泊梁山的调性,替天行道。以前的梁山好汗是杀富济贫,甚至还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一切的行为准则就是让自己舒服。而宋江当家之后,想从根上改变梁山好汉们的恶习,培养他们忠心报国的大丈夫之心。

宋江主张招安,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战略上的调整。如同指定一个公司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愿景。让公司走上一个正规的赛道,康庄大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是对的。

但是任何企业的或者团体的改革,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周边的人文环境。当时的社会环境可谓国力日渐衰弱,尤其朝臣上有一批像高俅一样的奸臣当道,君主也不是那样的贤明。这个环境下,出身草寇的梁山好汉们是没有好的结果的,胳膊终究柠不过大腿啊。

有改革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就如同现在的公司,如果战略出现了问题,不适应放下的社会环境,失败也是常有之的。

因此,宋江可以说想法是对的,但是在实现他理想的过程中如果方法得当还是有可能成功的。比如他如果加上最奸臣的防范,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还是有可能成功的。只可惜他太相信朝廷,被奸臣所蒙蔽了。

宋江招安或许是对的,可能过程控制的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