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不是“舶來品”,它是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26年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橫空出世,它的出現對當時乃至現在的電影屆都意義深遠。它所表達的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希望的堅信影響著一批又一批人,這部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的電影,給每個觀看過的人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心靈碰撞。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不是“舶來品”,它是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1947年波特蘭銀行副總裁安迪·杜佛蘭被控謀殺妻子和情夫,判處終身監禁,收治於肖申克監獄。瑞德是肖申克監獄的“流動商店”,只要付得起錢他可以弄到想要的任何東西。因一把鶴嘴錘,兩人成為朋友。49年的春天安迪幫助獄吏合法逃稅,為獄友爭取到啤酒,贏得短暫的自由。此後,安迪開始幫所有獄警報稅併為典獄長洗黑錢,他向州參議院申請經費並將肖申克的圖書館改造成最好的監獄圖書館。從囚犯湯米口中安迪得知自己被冤枉的事實,尋求典獄長重審案件卻被拒。失落的安迪請瑞德出獄後幫忙併告知去向。當天夜裡安迪爬過將近20年鑿出的隧道,帶著典獄長被洗乾淨的37萬美元,朝著希望奔去。 服刑的第四十年,瑞德的假釋終於通過,重獲自由的瑞德懷揣著複雜又激動的心情踏上尋找安迪的旅程。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不是“舶來品”,它是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瑞德作為安迪在監獄裡唯一的知己,是一個被體制化了的人。“這圍牆很奇怪,剛來的時候你會恨它,慢慢就會習慣它,日子久了,你會發現你離不開它了。”瑞德看透了一切卻無力改變,在這裡他是有地位受人尊敬的“能力者”,出去他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年邁的假釋犯。對於瑞德來說,安迪的出現是劃破肖申克陰沉黑夜的一束光,讓他發現例行公事般的監獄生活竟處處蘊藏著驚喜。這個文弱又有些孤傲的男子無形中重燃了瑞德心底的希望,經歷了三次假釋,瑞德從開始的無所謂被拒到後來的有所遲疑被拒再到最後悔恨自述假釋通過,看得出他心境的變化。希望從來不是別人給予的,它是每個人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不是“舶來品”,它是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瑞德第一次假釋:駁回。這一年是他入獄的第二十年,面對假釋官是否改過自新的詰問,瑞德像背課文一樣回答“接受教訓”、“完全改變”、“不會再危害社會”。他模板式的回答和無所謂的態度無法觸動假釋官更無法說服自己,申請被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兒,也是在這一年他遇到了讓他輸掉兩包香菸的安迪。這個與監獄格格不入的男子,讓瑞德重新定義了監獄生活。49年春天的一個早晨,瑞德與獄友喝著安迪從獄警那換來的冰鎮啤酒,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在肖申克度過半個世紀的布魯克斯因適應不了監獄外的生活選擇了自殺,這在瑞德看來並不驚訝,他知道所有在肖申克監獄的罪犯都在走在或正走上體制化的路。當安迪通過擴音機將久違的天籟之音送給獄友時,每一個失足者彷彿都觸碰到了自由,也包括瑞德。但希望是一個可怕的東西,當你擁有它時你會感受到足夠的力量,一旦發現一切都是虛妄時,希望帶來的失望也是雙倍的,因此瑞德否定安迪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不是“舶來品”,它是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瑞德第二次假釋:駁回。心中縈繞著安迪說的,希望是內心深處只屬於自己的東西,瑞德推開門,再次面對假釋官的“你改過自新了嗎?”瑞德強調自己真的有所改變,不會對社會再造成危害。他態度雖誠懇但似乎沒有悔意,假釋官再次駁回他的假釋申請。得知瑞德入獄前喜歡口琴,安迪特地買來送給他以鼓勵不要忘記希望。當天夜裡瑞德拿出口琴試吹,寥寥幾聲他似乎找到了自己還是自由人時的感覺,但他怕了,他深知希望是一個貪婪的東西,擁有一點就會想要更多,他收起了口琴逼迫自己接受現實。瑞德安慰著含冤入獄的安迪,卻被告知“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當日安迪便逃出了監獄。沒有安迪的日子,瑞德雖然孤獨卻感到由衷的喜悅,因為他體會到了安迪說的希望永存。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不是“舶來品”,它是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瑞德第三次假釋:通過。在肖申克監獄生活了四十年,瑞德早已看淡一切,再次面對同樣的問題,他態度雖不太禮貌但字裡行間無不透漏著悔意,假釋終於通過。那個年輕愚鈍的孩子如今已成兩鬢斑白的老人,他用四十年的時間救贖了自己換取了自由,可悲又可憐。出獄的瑞德惶恐不安,也想過再次回到肖申克,但想起對老友安迪的承諾,他決定踏上這場未知的旅行,以一個自由人的身份。瑞德沒有走布魯克斯的老路,因為在忙著活與忙著死之間,他選擇了前者。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不是“舶來品”,它是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希望有時候源於內心的強大,也許你身陷困境,也許你前途渺茫,但請不要放棄,相信希望的力量,它是個好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不是“舶來品”,它是心底最美好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