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年輕人為什麼動不動就辭職?

安心2020


其實這裡說的年輕人我猜測的應該指的是90後或者95後,應該不是80後。寫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歧視90後或者說讚美80後。

人從小長大過程中,可能會越來越發現即使你是和你爸媽之間,雖然親情關係很濃,但也不免在很多問題的有分歧,這些分歧往往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代溝問題。其實我所理解的代溝問題往往也指的是觀念不同,與其說是觀念不同,不如說是生活的時代背景、文化理念綜合的產生的想法不同。老人常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可能父輩在某個生意場上是個能手,但子孫也不一定對父輩的這個感興趣或者說活成父輩的那個樣子。 \u2028 換成公司,每家公司往往由不同年代的人組成,目前以70後,80後,90後為主力,當然也有60後或者00後的。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河南農村有一個說法:十里一規矩,什麼意思呢,就是在你的村子或者針對某個普通的事情是用這個規矩這對待或處理的,但隔壁另一個鎮上的村子可能就是用另一個規矩處理的。同樣,生於不同年代的人對待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說是考慮角度是不同的,生活中即使是同輩人對同一件事情也有不同人的活法和處理方式,我們只需去尊重不同生活方式或者考慮方式的人的想法或者做事方式就行,不必非得追求個對與錯、寅與卯,為共同的結果負責,不然活的多累,做的自己份內的事方是正道。


ligaofeng


去年我部門新招來的兩位同事,一位主動離職,一位被我辭退,全是剛畢業21、22歲的小夥子。我也關注到目前很多公司都遇到了相似的情況,現在年輕人貌似已經把隨意離職當作自己在社會闖蕩吹噓的資本,好像和別人說我把老闆炒了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歸納起來我認為拋開真的覺得自己和公司不合適的那一部分原因不算的話,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心態

剛從學校出來的孩子,大多都對職場生活有一種幻想:朝九晚五、週末雙休,上午十點有甜點、下午三點有下午茶,中午管飯,坐在明亮的辦公室裡,身邊全都是穿著得體的同事:

但實際可能更多的是公司人也不多,大家擠在一個比較小的辦公環境內,早晨9點到晚上9點的工作時間,還時不時因為工作不盡如人意捱上司批評。

然後他們會想,我配得上一個更大更好的企業,我不喜歡現在這份工作,我要離職。第二天立刻交了離職報告,也不管公司對於他的培訓,也不管公司交代給他的任務,瀟灑走一回。我剛畢業,我這麼年輕,哪還找不下份工作。


責任心

這件事情你沒交代,那件事情他沒交代清,這個事情和我無關......怕承擔,好偷懶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存在的一個問題。交代的事情敷衍做,不交代的事情完全不做,以前都說新人來了就算裝樣子也需要裝3個月,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赤裸,我就做完你交代我的事情,至於花更多精力在工作上,不可能的,“我去喝酒唱K蹦迪,不香嘛,非得來加班!”稍微批評一下就覺得自己承受不了,我沒問題啊,再說我我就離職。


有時候真的是老闆被員工炒。你花心思培養他,他不領情還覺得工作繁重,說到底還是責任心差。總妄想不付出就能升官發財,怎麼可能?誰也不是傻子。


能力

雖然說經驗不等於能力,但沒經驗的時候能力不夠是一定的。所以有很多年輕人踏入到陌生的行業來,其實是比較薄弱的。但是從公司的角度而言,只要你肯學,覺得你也比較不錯,就會花心思培養你。很多公司願意招收年輕血液,因為年輕人有活力、有創意、肯拼肯幹這事一直流傳的。但是就目前來看並不是這個樣子。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因為不熟悉公司業務、產品,又不願意多學多瞭解而被淘汰,嚴重到什麼地步呢?我司有一個女同事,做辦公室職員的,來了之後該部門經理培養他先學會用office系列辦公軟件,可她真的是無動於衷,所有零散的時間都用來抱著手機玩遊戲、看二次元。以至於由此交代給她辦一件事,她說稍等等,我打完這局(遊戲)。我該怎麼形容?


不熟悉就要學、不懂就要問,不要好高騖遠,要有捨我其誰的責任心,要有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決心,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職場人。


也勸告所有年輕的朋友,不要輕易搖擺,在你沒想好之前,先選一個職業做3-5年,完成第一次職場積累。


奔跑的元寶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是當年的年輕人,相對優渥條件下長大的他們,因為有足夠的後盾支撐,更加自信,特立獨行,變得敢作敢為,可以說已經顛覆傳統文化對年輕人的認識。

隔壁單位去年招進來一個95後年輕人,領導把他安排到辦公室工作。有一次,上級要來搞一個檢查,臨時需要聽彙報,領導於是安排他晚上到辦公室加班趕一下材料。主任打電話給他,被他拒絕了,理由是他今天要給女朋友混生日。主任無奈,只好上報,分管領導於是打電話給他詢問情況,表示要講政治顧大局服從安排,他再次拒絕。可能把領導惹急了,領導當時在電話裡衝他發火了,咆哮道:你不想幹別幹了。沒想到,年輕人比領導還大聲,直接來了句“我還真不想幹了”後,撂了電話。第二天。年輕人果真交了辭職信,之後再也沒來單位,把一眾同事領導驚得目瞪口呆。

其中一個老科長聽聞後不禁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啊,真厲害,公務員說幹就不幹了……

現在年輕人為什麼辭職多,個機會多,跳槽容易等方面的因素不無關係,但更多的還在於年輕人本身的性格。


九月九地酒


我是95年出生的年輕人,我從小的教育就是有努力就有收穫,可是生活往往都會一邊扇著你的巴掌,一邊跟你講臭小子學著點。

90年代,你隨便買一隻股票,閉著眼亂買,你都能賺到錢。

00年代,互聯網崛起,你只要從事著和互聯網相關的工作,你都能賺到錢。

10年代,你只要購置了房產,那你坐著也在賺錢。

現在到了20年代了,這些個年輕人,在中國二十幾年的時間了,看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更相信了雷軍的那句話:站在風口,豬都會飛。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更相信這麼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辭職只是一個選擇,動不動就辭職,只是沒找到風口,想飛,就要努力的找風。



小小康vlog


現在年輕人都很感性和個性,由於現在生活質量的大大提高和在家裡衣食無憂、父母的寵愛讓剛踏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覺得我就應該有一個怎樣的工作環境,同事和領導就應該怎麼樣跟我相處,只要稍微的不盡人意就會感覺,別人看不起或者不拿我當回事,產生逆反心理,想著不痛快不如換個地方工作,換了不行再換,實際我覺得只要經歷多了年輕人也就知道人與人的交往應該怎樣相處了,會慢慢的穩定成熟.


一本正經的某劍


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17歲的時候總是喜歡東奔西走,喜歡玩,感覺有用不完的時間一樣,到現在想起來曾經的無知真可笑,笑我失去得太多,笑我比同齡人相差得太遠,我輸在起跑線上,人生沒有如果,所以我希望看見我這條評論的00後們,別貪玩,早點去奮鬥,不然以後的你就是今天的我。


桂林永福明哥


看到這個問題,我有時候也會去想,父輩們也都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為什麼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很少發生這樣的事情,而到了現在90後的年輕人成為了整個社會的新鮮血液。

他們部分都是處於年少輕狂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接受過高等教育,而他們大部分人已經不是處於那個有個知識,有個技術能被安排到不錯的崗位上。那個不是那個只要夠膽量下海,就可以轉到一筆錢的時代。他們所處的社會和時代都和原來截然不同。

他們動不動就辭職,其實無外乎3個方面。

一,時代已經不是那麼容易造就英雄了。前面已經說了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改革開放後人們都能憑藉自身的膽量闖出一片天了。更多的是錢越來越難賺,而作為一個年輕人去大城市裡,無論是幹什麼都需要核算成本,一個崗位能否留得住他,需要看這個崗位是否與自己匹配,更深層次說,能不能賺到錢。

二,現在的年輕人不會被老闆的大餅忽悠更加務實。曾經一個老闆只需要給自己的員工打打雞血,口頭表揚就能得到員工死心塌地的跟隨。更多的年輕人,會去考慮自己在這個崗位上付出的與得到的成不成正比,一旦核算之後覺得虧本,他會放棄這些東西,因為自身的能力和賺得的金錢成正比的。畢竟現在,買房的壓力和結婚的壓力都太大了,誰也不會在一個沒有前途的崗位上耗一輩子。

三,年輕人自己的眼光問題。如今有一些年輕人的眼光太高,面對工作,覺得這個不行,看著那個太累,反而不想去做一些工作。就像我的一個朋友他大學專業學的是工程類的,但是他覺得以後下工地太累,所以面試的時候他儘量避開跟本專業相近的工作。找到了銷售類的工作,但是銷售類的是老自己的語言能力說動客戶達成交易。他自己在這個工作上摸爬滾打了幾年,反而越來越不喜歡,工資也越來越低。而和他一起畢業的舍友找到了本專業對口的工作,現在已經一個月拿到一萬左右了。

所以不在於他能力大小,只是眼高手低,選擇工作的時候不會去仔細想,頭腦一熱就去選擇了一些工作,最後那股衝勁兒消失之後,就想著辭職去找另一個。最終還是沒有掙到錢。

現在的年輕人,都知道壓力很大,從邁入社會這個大江湖以後,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成本,無論是否成功,無論混得好與壞,最終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本事、經驗,那是最重要的。

年輕人動不動就辭職,其實並不是一個好事,畢竟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自己三五年甚至八九年的沉澱。只有自己學到了本事,自身的能力提高了,那個時候辭職去追求更高的、更好的崗位,才是正確的。

雖然只是解釋了一下年輕人為什麼動不動就辭職。但是作為一個正在奮鬥的年輕人來說,還是希望看到我這篇回答的年輕人,不要輕易的辭職,每一個行業不是你待過了試用期就可以掌握這個行業的本事。而是需要自己不斷積累、不斷學習,那樣的自己才會取得成功。

奮鬥的年輕人,願你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願你成為一個行業精英!

加油!!!


Ran先森的


你好,我是葉痕影。

年輕人為什麼動不動就辭職?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期望與現實的差距:現在的年輕人和以前不一樣了,從小算是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現實社會一無所知,步入社會後發現非常殘酷,畢業時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好不容易有工作了幹了沒兩個月覺著工作太難太苦,加班長,工資低,老闆脾氣不好,公司福利比某某公司又低,感覺一片渺茫。在這個時期聽到某某人拿高薪,聘了好工作,導致自己也蠢蠢欲動,慢慢地騷動起來,最終導致有機會跑下家就去下家了。

2、年輕人浮躁不安,渴望成功而不能:換句話說就是自己的能力支撐不起個人的理想,能力不足,卻期望值大,這種基本上算是在工作中幹了一年兩年的,他們覺的自己能力強,又不被賞識,或者說是老闆有眼不識泰山,導致內心的一種叛逆,工作上慢慢的變得不順心,久而久之就會逃離公司選擇下家再開始了。

我自己算是一個年輕人吧,出社會兩年多,身邊換工作的同事基本出於以上情況,年輕人口大胃小,未經歷過大風大浪,只有等待他們自己慢慢成熟後才能有所改變。


葉痕影


說到年輕人應該是95後新生代員工,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新生代員工的性格特徵

1、個性顯明,不擅長拐彎抹角,而且要求表達個性的話語權

2、樂於接受新鮮事物,他們在電子產品中度過了童年與少年

3、思想獨立開放,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職場都要求公平、公正、公開,尊重社會公德

4、自我意識強,體現在職場上利我優先,渴望成功與出人頭地的意識比較強

5、網絡依賴性,可以沒飯,可以沒水喝,但不能沒有網絡

6、喜歡自由,不喜歡被約束

以上性格特徵決定了新生代員工喜歡離職

(1)新員工離職,與其上司也有很大的關係,新生代員工在與上司交流過程中,說話很直接,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再乎上司的感受,體現出率真的一面,他們很再乎自己的內心感受,上司一句不好聽的話,不合他的心意,就辭職

(2)新生代員工更關心自己在職場是否能夠得到成長,公司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能夠讓自己很快得到成功,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看到未來.沒有成長機會,也非常容易辭職換公司去積累自己的成長閱歷

(3)工作環境方面,包括公司自然環境與人際關係方面,如果公司工作環境差,人際關係複雜,讓他們生活很壓抑,他們也很容易辭職

(4)薪資福利待遇方面,他們喜歡電子產品,喜歡有情調的生活,這些都需要錢來實現,所以薪資低,工作時間長也導致他們離職

未來新生代員工會越來越多,公司要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徵,瞭解他們內心需求,從而更好讓公司與新生代共同成長,度過他們的新時代。



JournneySun


想起來一個之前挺火的段子;“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從這個段子也能看出來,現實當中年輕人離職的概率比中年人要高很多。我們也是從年輕的時候走過來的,也曾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年輕人離職率高,細細分析歸納起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業方向不明確;我有個朋友在一家電話銷售公司擔任銷售總監職務,他們銷售的隊伍裡,清一色的年輕人,基本都是90後,甚至95後00後,但能堅持做3個月的人就很少了,半年之後,同一批進來的人基本上就十不存一了,為啥呢?究其原因,很多一部分人無非是因為銷售能賺錢而且門檻低,所以就來試試看,但幾個月下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事實上電話銷售對於一個新人來說工作強度異常的大,一個下來要打100多個電話,每週要拜訪客戶3-5個,幾個月下來,沒有簽單的新人就熬不住了,於是乎沒做幾個月,大多數人就離職,再去重新找個工作。

二.一個人吃飽,全家吃飽,沒有經濟負擔。父母輩還沒有老到需要他們照顧的地步,沒有結婚沒有生子,甚至也沒有車貸和房貸,經濟壓力不大,對於很大部分90後95後來說,最重要的是享受青春,活的瀟灑,是可以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三.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也是受到了父母的保護,有的家長甚至是一點髒活累活,也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做。而進入公司或者工廠之後,規章制度一大堆,讓這些年輕人感覺到自己就被約束在裡面,環境的改變也讓他們受不了。

四.眼高手低。這一點,尤其是對於現在的很多大學生來說,簡單而又基礎的工作他們看不上,但是好的工作,好的崗位又承接不住,所以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平衡。

當然還又一部分人的離職,是主動的、有計劃、有目的的離職,在一個崗位和一個領域裡基本上融會貫通,需要去更高的舞臺上去發揮了,總而言之,年輕的人的第一要務是快速成長,沉澱和紮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