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孝莊太后的靈柩37年未下葬,遺體是怎麼樣保存的?

宰少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因病去世。臨死前給康熙留下遺言:“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而安。




康熙按照曉莊的臨終遺言,沒有將她與皇太極合葬。這樣做遵照曉莊的遺願,自己是盡了孝心。但是又違背祖制和傳統,應該是不忠。康熙為此十分糾結,直到他去世,曉莊的棺材都沒有下葬,雍正即位後,才將曉莊正式安葬於清東陵,孝莊的靈柩這一停,就是三十七年。


按照常規,人死後下葬於土中,一年時間,皮肉與骨骼徹底脫離,三年後,棺材中就只剩下一堆白骨了。孝莊37年沒有下葬,要知道那時候沒有水晶棺,也沒有防腐的馬爾福林,孝莊的遺體是如何保持不腐呢?

其實,古人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許多,尤其是帝王之家,他們死後遺體的防腐技術是很先進的。呂后死去100多年後,墓葬被綠林軍盜掘,呂后的遺體竟然栩栩如生,最後還遭到綠林軍的侮辱。還有馳名中外的馬王堆女屍,兩千多年後並沒有腐爛。所以,孝莊37年沒下葬,屍體不腐也就不足奇怪了。


皇家的棺材都是用上等金絲楠木做成的,密封非常的好,基本上可以達到與空氣隔絕,金絲楠木有種特殊的香味,能抑制細菌的繁殖,這就可以大大延緩死體的腐敗時間。加之,棺材外還有一個槨,密封也很嚴實。與棺材一起,就能做到徹底隔絕空氣。棺材中沒有了空氣,又有金絲楠木持久的香味,孝莊的遺體置於其中不會腐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還有一點,孝莊的棺材37年沒有下葬,並非人們想象的就放在紫禁城裡。而是將其暫時安置在清東陵,康熙還命人將孝莊太后生前所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拆掉,用拆下來的磚木,在清東陵瑞昌山下建了一座奉殿。稱“暫安奉殿”,停靈於其”。後是學者據此推測,孝莊的棺材並非放置在安奉殿,而是放置在安奉殿的地下。這就和放在地宮中沒有什麼兩樣了。如此,孝莊的棺材就處於密封、深埋、恆溫中,而這三個條件足可以保正孝莊屍體37年不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