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孝庄太后的灵柩37年未下葬,遗体是怎么样保存的?

宰少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因病去世。临死前给康熙留下遗言:“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而安。




康熙按照晓庄的临终遗言,没有将她与皇太极合葬。这样做遵照晓庄的遗愿,自己是尽了孝心。但是又违背祖制和传统,应该是不忠。康熙为此十分纠结,直到他去世,晓庄的棺材都没有下葬,雍正即位后,才将晓庄正式安葬于清东陵,孝庄的灵柩这一停,就是三十七年。


按照常规,人死后下葬于土中,一年时间,皮肉与骨骼彻底脱离,三年后,棺材中就只剩下一堆白骨了。孝庄37年没有下葬,要知道那时候没有水晶棺,也没有防腐的马尔福林,孝庄的遗体是如何保持不腐呢?

其实,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许多,尤其是帝王之家,他们死后遗体的防腐技术是很先进的。吕后死去100多年后,墓葬被绿林军盗掘,吕后的遗体竟然栩栩如生,最后还遭到绿林军的侮辱。还有驰名中外的马王堆女尸,两千多年后并没有腐烂。所以,孝庄37年没下葬,尸体不腐也就不足奇怪了。


皇家的棺材都是用上等金丝楠木做成的,密封非常的好,基本上可以达到与空气隔绝,金丝楠木有种特殊的香味,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这就可以大大延缓死体的腐败时间。加之,棺材外还有一个椁,密封也很严实。与棺材一起,就能做到彻底隔绝空气。棺材中没有了空气,又有金丝楠木持久的香味,孝庄的遗体置于其中不会腐烂,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点,孝庄的棺材37年没有下葬,并非人们想象的就放在紫禁城里。而是将其暂时安置在清东陵,康熙还命人将孝庄太后生前所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拆掉,用拆下来的砖木,在清东陵瑞昌山下建了一座奉殿。称“暂安奉殿”,停灵于其”。后是学者据此推测,孝庄的棺材并非放置在安奉殿,而是放置在安奉殿的地下。这就和放在地宫中没有什么两样了。如此,孝庄的棺材就处于密封、深埋、恒温中,而这三个条件足可以保正孝庄尸体37年不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