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城陽即墨的兩位循吏:童大老爺與康大老爺


城陽即墨的兩位循吏:童大老爺與康大老爺

童恢,城陽、即墨人敬稱其為“童大老爺”,是城陽曆史上最為著名的官吏。他執法廉平,勤於政事,體恤民情,管理科學。在他的治理之下,不其縣由“民性獷愎,不修理讓,沿世多故寇,屯庾、杼軸空七八”的難治之邑蝶變成“耕織種收,皆有條章。一境清淨,牢獄連年無囚,比縣流人歸化,徙居二萬餘戶”的樂土一片。才有瞭如東漢陳留太守劉昆“虎渡河”、東漢密縣縣令卓茂“蝗不入境”以及唐代潮州刺史韓愈“馴鱷魚”的異政。《齊民要術》中還載童恢帶領不其百姓養豬養雞,發展畜牧業的政績。

城陽即墨的兩位循吏:童大老爺與康大老爺

康霖生,城陽、即墨人敬稱其為“康大老爺”。清代磁州(今河北省磁縣)人。清代順治十六年(1659年)考中進士,康熙九年(1670年)任即墨縣知縣,在任僅二年,即積勞成疾,沒於任所。當時的即墨東南鄉嶗山一帶,尤其是今城陽區夏莊街道附近一帶,崗嶺迤邐,土地瘠薄,居民苦之。康霖生親臨其地,深入茅屋,與農民交談,爬山越嶺,實地勘察。經過一番調查後認為,嶗山一帶適宜種植花椒。於是便派人去到自己的老家——磁州,運來花椒種苗,並從家鄉請來長於種植椒樹之人,教授當地農民種植栽培花椒之法。從此,嶗山各地開始栽植花椒,農民甚受其益。

康霖生死後,即墨士民對這位清正愛民的父母官非常懷念。於即墨城縣東南四十里的華陰集(今嶗山水庫庫區中部偏東北一帶)東建造了康公祠,四時奉祀。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經禮部批准康霖生得入即墨名宦祠奉祀。是日,從日出開始,迎主的隊伍緩緩而行,從馬神廟至名宦祠不足兩公里的路程,由於一路上各鄉社和百姓的拜祭,一直到日落西山,才將其牌位迎入祠中。其時,仍有許多百姓“持壺漿、豚肩、祀廟門外”。其盛況令人歎為觀止。

城陽即墨的兩位循吏:童大老爺與康大老爺

童恢等歷代循吏的政績,一直影響著城陽、即墨地區的歷代為政者,有唐代“築壩障水,民享其利”的即墨令仇源;有金代“矯惡俗,以道化頑民”的即墨縣尹胡嵩;有元代“建儒學,信賞罰,興利除害”的即墨令董守中;有明代“廉潔耿直,事至立判”的即墨令王瓚;有明代“通達治體,遇事敢言”的即墨縣主簿周岐鳳;當然還有上述的康霖生——康大老爺等等,如天上繁星,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