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歷史研究藝術解讀

《暮江吟》唐白居易原作品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歷史研究藝術解讀

解讀:晚霞一道太陽的餘暉映照在江水中,半江琴聲的微波助碧瀾,清水蕩漿悠靜的美,又有半江清水在餘暉的照耀中殷紅美麗。這兩句寫了江水傍晚時節的美麗景色。

可憐九月初三夜裡的白露稍寒冷了些,萬物有些打蔫,透明的清寒露,像珍珠一樣欲滴,彎彎的月亮象一張弓一樣掛在墨淵的空中。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歷史研究藝術解讀

《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歷史研究藝術解讀

解讀:橫向看也是對面看,廬山是巍峨連綿起伏的大嶺,側面看,峰巒聳立,從遠處、近處各個角度看,高低山峰各有千秋不同。

不識得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成為千古絕句名句,寓意看任何事物都要全面深入,跳出自己所在範圍才能看得更清。所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也是這種寓意哲理。

註釋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歷史研究藝術解讀

《雪梅》宋代盧鉞

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盧鉞:盧梅坡應該是後人送他的雅號。字威節,一作威仲,閩縣(今福建福州)人。1244進士,調建昌軍學教授。1264秘書郎。1267遷著作郎。出知隆興府,官終戶部尚書。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歷史研究藝術解讀


解讀:其一

那梅花和白雪都身處嚴寒季節,說他們爭春色不分上下。評語:實在是詩人閒的沒事在深悟人生哲理啊!讓作者詩人沒法給他們評判列出誰高誰底的章法文章來。

梅謙遜地看到雪的潔白無瑕,雪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評語:其實雪是真得沒有花清香。確來自雪浴甘露的滋潤,才美才香啊!

解讀:其二

有梅無雪就不顯梅的傲骨耐寒的精神氣質,下雪了,沒人作詩就顯得很俗氣。評論:其實大自然的美不是寫出來的,更不是畫出來的。而是自然風雪節氣,風骨傲然的美呀!

在傍晚時分,暮色蒼茫中,寫成了美詩佳句,天又下起了雪。傲骨怒放的梅花與紛紛下起來的雪花,互相回應,迎來生機勃勃,豔麗多姿的春天。

文章原創,中華古典詩詞解讀藝術領域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