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1988年,沈從文病危,彌留之際,他拉著妻子張兆和的手說:

“三姐,我對不起你!”

沈從文看著默不作聲的妻子,強撐著說完遺言後便含著淚辭別了人世。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他知道,她心裡一直芥蒂,因為芥蒂,他離得到她的原諒,終差了那麼一點。

直到4年後,張兆和在整理他的文稿時說道:

“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文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她不是不愛他,她只是不想去懂他,因為她心裡的隔閡阻止了她去懂他。等到終於懂得的時候,他已經離她而去。

此時,離沈從文辭世已經過去了整整4年,這段感情,終是得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圓滿了。可它,終究是遲了些!這一年,張兆和84歲。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1933年,沈從文接連接到兩份電報。

第一份電報很簡單上面只有有一個字:“允”。沈從文心裡非常激動,但還有些忐忑,他不能確定這個“允”字,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那個允。

在他還未將那略顯不安的心神穩定之時他又接到了另一份電報:“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看到這份電報時,他心中的那點忐忑徹底放了下來。

經過4年的苦苦追求,沈從文最終獲得了張父的欣賞,贏得了張兆和的芳心。

同年9月9日,兩人修成正果,在北京中央公園結了婚。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婚後的生活沒有沈從文想象的浪漫與激情,迎來的卻是柴米油鹽的當頭棒喝。

以前凡事都有人伺候的張兆和此時卻要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待兒子孩子出生後,事情便越發多了。在這樣的忙碌下,張兆和自然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自己形象。

作為完美主義者的沈從文對此卻很是不滿,他想象中的妻子是那個始終保持著優雅而美麗的妻子。他卻忽略了女人的優雅和美麗,需要時間、金錢和愛的呵護才能保持。

直男的他只感覺到:她跟以前不一樣了,沒有了以前的優雅與從容。

短暫的蜜月期才過不久,兩人便似乎到了七年之癢的階段。

而正是在這個時候,一個文藝女青年出現了。

這個叫做高青子女青年瘋狂地崇拜他、追求他。幾次“偶然”

的邂逅與交談,沈從文把這個女孩引為知音然後愛上了這個女孩,他便揹著妻子和高青子談起了戀愛。

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張兆和得知此事後,徹底地失望了,清高的她自然不會忍受這樣的背叛出現在自己身上,便帶孩子回了孃家。

沈從文此時也是後悔莫及,便斷絕了和高青子的來往,又請林徽因、金嶽霖幫忙勸導,最終取得了妻子的原諒。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事情本應該就此了結,成為一個浪子回頭的愛情故事。可上帝總會用他的上帝之手來攪合人世間的事情。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張兆和剛產下次子,身體尚未恢復,無法跟隨沈從文南下昆明。因妻子長期不在身邊,生活寂寞的沈從文在昆明那個四季如春的地方,又一次點燃了他的第二春。

在這裡他再次遇到了高青子並再次擦起了愛情的火花。

得到消息的張兆和此時是心痛如割,可為了孩子,她選擇了隱忍,選擇了去維護這個家庭。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1938年,張兆和帶著年僅4歲長子沈龍朱,不足1歲的次子沈虎雛歷時三個月才最終趕到昆明與沈從文團聚。張兆和的到來促使了高青子的主動退讓。她意識到,在這段擁擠的感情裡,再耗下去,除了把青春耗盡,她不會有其他結果。

高青子的離去,沈從文的迴歸,讓張兆和保住了家庭,但心中的傷口始終無法癒合,她始終無法原諒丈夫。

這以後的很長時間裡,兩人雖未離婚卻也並不住在一處。

張兆和也從這時起在心裡封鎖了對沈從文的愛,不再去“懂”他,也不想去“懂”他了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解放後,沈從文以前的作品被郭沫若批為“桃色文藝”,他被被踢出了文壇,但厄運卻未因此而至。

之後,他又被學生貼大字報,被批判。

這樣的生活讓沈從文很絕望了最終選擇了自殺。

一次把手伸到電線插頭上;

一次將自己反鎖,用刀片隔斷手腕動脈和頸部血管,並喝了煤油。

因為發現的及時,他終究未因此而喪命。

重活了一次的沈從文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給這個家庭帶來一點麻煩,為了挽回張兆和他徹底改變了自己,他轉了行,去北平歷史博物館做了普通員工。

這份工作對於沈從文來說並不陌生,他以前就有收藏古董文物的習慣。沈從文小姨子張充和在緬懷沈從文的文章《三姐夫沈二哥》中記述說:

“1947年她和姐姐、姐夫相見於北平的時候,他們在中老胡同的住處堆滿了書箱漆盒、青花瓷器還有大量宋明舊紙。他自家放不下了,就動員我買這個、買那個。”

因著這個習慣,張兆和還曾與他有過爭執,妻子不明白既然生活都難以為繼了,為何還要去“附庸風雅”搞文物收藏。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當時的張兆和不懂,沈從文實際在以一種她不懂的方式“搶救”文物。沒錯,沈從文收藏文物不為虛榮,也不為謀利,這點從他後來將自己半生收藏文物全部捐贈給國家便可見一斑。

進入博物館工作後,沈從文還主動承擔起了講解工作。昔日的大學教授、大文豪替百姓講解文物,這樣的事,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了上世紀中葉。

時間是治癒傷口的最好良藥,共同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沈從文和妻子的關係也在慢慢恢復。

後來張兆和雖然對沈從文很好,但她的好離愛始終差了那麼一點。這一點直到沈從文去世4年後,她在整理沈從文的文稿時才徹底讀懂了他,才把那份愛給了他。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相對於沈從文愛情路上的坎坷,他在友情之路上卻似乎順利的多,雖有些小的隔閡卻最終化解了。

1930年28歲的沈從文應國立青島大學時任校長楊振生之邀,受聘於國立青島大學任職中文系講師為學生們講授中國小說史、高級作文等課程。

在任職之前沈從文就曾耳聞青島大學有“酒中八仙”之名,就任時便從老家帶了一罈湘西老酒過來。

“酒中八仙”雖比不上唐朝的“酒中八仙”,但也是當時文學、文化和教育史上響噹噹的大人物!

他們分別是時任校長為楊振聲、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為聞一多、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為梁實秋

、教務長趙太侔、秘書長陳季超、中文教授劉康甫、校醫鄧仲存和著名女作家方令孺

沈從文與他們本是相互仰慕已久,只是無緣一見。這次沈從文遠道而來,作為東道主的楊振生、聞一多等人自是設宴為其接風洗塵。

沈從文自是欣然應邀,既然是赴酒中八仙之邀,自然要有好酒相伴。

沈從文便把帶來的湘西酒拿出來請眾人品嚐。

眾人都是好酒之人,對酒也有幾分瞭解。早就耳聞湘西酒之美,一見此美酒,便迫不及待地打了開來。蓋子一打開便由濃烈的酒香撲面而來,一入口便品味到清爽的乙酯清香,品咽後酒醬香回味悠長,簡簡單單的一口酒便可品 “前濃、中清、後醬”獨特風味,眾人無不稱口交贊。

一罈酒在不知不覺間便被眾人喝完,參與宴會之人可謂是賓主盡歡,紛紛打趣下次要去湘西喝個夠。

然而這段友誼才開始不久就被一部小說《八駿圖》擊個粉碎。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原來沈從文在未和他們溝通的情況下就以“酒中八仙”為素材加以改編、創作,寫下了小說《八駿圖》。

《八駿圖》是以青島大學教授宿舍為背景展開,以婚戀為中心,從性心理角度入手,經由主人公達士先生的視角,描寫了一所大學裡的八位教授們的病態人生和墮落生活。

這些教授身上掛著學者、專家的名頭,自身生活卻低俗、混亂、腐朽,一塌糊塗,小說以此揭露了教授們的俗豔虛偽,揭示了人的兩面性。

這下聞一多他們怒了,從此和沈從文斷絕了來往,原本心心相惜的朋友也因此形同陌路。

沈從文在十年之後,曾經不無遺憾地說過,偶然寫成的小說卻不想損害了別人的尊嚴。

在1938年3月,聞一多同320餘名師生遷往昆明。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在昆明的沈從文得知後立即設宴為聞一多接風洗塵,用家鄉美酒湘西酒款待他。連續5天的宴請讓聞一多甚為感動,當年的那點隔閡也在推杯換盞間淡淡散去,最終雙方一笑如故。

1945年3月22日,由吳晗起草、聞一多潤色、羅隆基補充而成的《昆明文化界關於挽救當前危局的主張》徵集簽名時,聞一多就親自跑到沈從文的家中請他簽名。

舊友重逢,本是應該有美酒作陪的,只不過當時條件比較艱苦,只能讓聞一多勉強吃飽而已。告別時聞一多笑著說:“崇文兄,下次有機會定要去你老家再喝一次你家鄉的湘西酒”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聞一多也可謂是一個“酒鬼”了,不過他這個“酒鬼”絕不是說他是一個貪杯醉酒之人或是夜歌借酒消愁之流,而是一個超脫自由、胸懷才智、不甘平庸,一個非同尋常、不居廟堂、特立獨行的人。

可惜“酒鬼”聞一多此後卻沒有再與沈從文一起品嚐湘西酒了。

沈從文與聞一多因酒而相識、因小說而決裂、最終又因酒而相知。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1982年,黃永玉陪著80歲的沈從文一起回到老家湘西鳳凰,陪著老人看了最後一眼家鄉。看著家鄉的綠水青山,聞著空氣中那淡淡的酒香,沈從文甚是親切,站在那裡久久不肯離去。

1987年,黃永玉又一次地來到了老家湖南。

這次他是有備而來,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為家鄉打造一張屬於家鄉的“名片”。他為家鄉的美酒設計了包裝併為之取了個“酒鬼”的名字,並在酒瓶背後的“無上妙品”4個字。

一語道破了酒鬼酒蘊藏的文化內涵和闡釋的人生高妙境界。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從此“酒鬼酒”便成了湘西酒的正式名字。

1988年,酒鬼酒成立的第二年沈從文先生去世了。

沈從文,一個沒有成為文學界的“明燈”,也沒有“大師”“泰斗”的頭銜,小說一度不能重印,聲名一度沉寂的人,卻獲得了文學大師乃至世界的讚譽……

胡適說,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裡最有希望的。

徐志摩說,沈從文的作品,“值得讀者再讀三讀乃至四讀五讀。”

巴金說,沈從文不僅有很高的才華,還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說,“如果沈從文1988年5月沒有去世,肯定能得獎。”


沈從文情感坎坷兩次出軌至死未或妻子原諒,去世後4年終獲諒解


沈從文曾在自己作品的序言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和我的讀者都行將老去。”

黃永玉說:「這句傷感的預言,並沒有應驗,他沒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讀者都紅光滿面長生不老。」

黃永玉先生說的沒錯,沈從文並未行將老去,他和黃永玉及酒鬼酒如今都成為了湘西的"名片",一張經久不息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