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1988年,沈从文病危,弥留之际,他拉着妻子张兆和的手说:

“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看着默不作声的妻子,强撑着说完遗言后便含着泪辞别了人世。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他知道,她心里一直芥蒂,因为芥蒂,他离得到她的原谅,终差了那么一点。

直到4年后,张兆和在整理他的文稿时说道:

“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文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她不是不爱他,她只是不想去懂他,因为她心里的隔阂阻止了她去懂他。等到终于懂得的时候,他已经离她而去。

此时,离沈从文辞世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这段感情,终是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圆满了。可它,终究是迟了些!这一年,张兆和84岁。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1933年,沈从文接连接到两份电报。

第一份电报很简单上面只有有一个字:“允”。沈从文心里非常激动,但还有些忐忑,他不能确定这个“允”字,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那个允。

在他还未将那略显不安的心神稳定之时他又接到了另一份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看到这份电报时,他心中的那点忐忑彻底放了下来。

经过4年的苦苦追求,沈从文最终获得了张父的欣赏,赢得了张兆和的芳心。

同年9月9日,两人修成正果,在北京中央公园结了婚。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婚后的生活没有沈从文想象的浪漫与激情,迎来的却是柴米油盐的当头棒喝。

以前凡事都有人伺候的张兆和此时却要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待儿子孩子出生后,事情便越发多了。在这样的忙碌下,张兆和自然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自己形象。

作为完美主义者的沈从文对此却很是不满,他想象中的妻子是那个始终保持着优雅而美丽的妻子。他却忽略了女人的优雅和美丽,需要时间、金钱和爱的呵护才能保持。

直男的他只感觉到:她跟以前不一样了,没有了以前的优雅与从容。

短暂的蜜月期才过不久,两人便似乎到了七年之痒的阶段。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文艺女青年出现了。

这个叫做高青子女青年疯狂地崇拜他、追求他。几次“偶然”

的邂逅与交谈,沈从文把这个女孩引为知音然后爱上了这个女孩,他便背着妻子和高青子谈起了恋爱。

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张兆和得知此事后,彻底地失望了,清高的她自然不会忍受这样的背叛出现在自己身上,便带孩子回了娘家。

沈从文此时也是后悔莫及,便断绝了和高青子的来往,又请林徽因、金岳霖帮忙劝导,最终取得了妻子的原谅。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事情本应该就此了结,成为一个浪子回头的爱情故事。可上帝总会用他的上帝之手来搅合人世间的事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张兆和刚产下次子,身体尚未恢复,无法跟随沈从文南下昆明。因妻子长期不在身边,生活寂寞的沈从文在昆明那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又一次点燃了他的第二春。

在这里他再次遇到了高青子并再次擦起了爱情的火花。

得到消息的张兆和此时是心痛如割,可为了孩子,她选择了隐忍,选择了去维护这个家庭。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1938年,张兆和带着年仅4岁长子沈龙朱,不足1岁的次子沈虎雏历时三个月才最终赶到昆明与沈从文团聚。张兆和的到来促使了高青子的主动退让。她意识到,在这段拥挤的感情里,再耗下去,除了把青春耗尽,她不会有其他结果。

高青子的离去,沈从文的回归,让张兆和保住了家庭,但心中的伤口始终无法愈合,她始终无法原谅丈夫。

这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两人虽未离婚却也并不住在一处。

张兆和也从这时起在心里封锁了对沈从文的爱,不再去“懂”他,也不想去“懂”他了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解放后,沈从文以前的作品被郭沫若批为“桃色文艺”,他被被踢出了文坛,但厄运却未因此而至。

之后,他又被学生贴大字报,被批判。

这样的生活让沈从文很绝望了最终选择了自杀。

一次把手伸到电线插头上;

一次将自己反锁,用刀片隔断手腕动脉和颈部血管,并喝了煤油。

因为发现的及时,他终究未因此而丧命。

重活了一次的沈从文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点麻烦,为了挽回张兆和他彻底改变了自己,他转了行,去北平历史博物馆做了普通员工。

这份工作对于沈从文来说并不陌生,他以前就有收藏古董文物的习惯。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在缅怀沈从文的文章《三姐夫沈二哥》中记述说:

“1947年她和姐姐、姐夫相见于北平的时候,他们在中老胡同的住处堆满了书箱漆盒、青花瓷器还有大量宋明旧纸。他自家放不下了,就动员我买这个、买那个。”

因着这个习惯,张兆和还曾与他有过争执,妻子不明白既然生活都难以为继了,为何还要去“附庸风雅”搞文物收藏。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当时的张兆和不懂,沈从文实际在以一种她不懂的方式“抢救”文物。没错,沈从文收藏文物不为虚荣,也不为谋利,这点从他后来将自己半生收藏文物全部捐赠给国家便可见一斑。

进入博物馆工作后,沈从文还主动承担起了讲解工作。昔日的大学教授、大文豪替百姓讲解文物,这样的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上世纪中叶。

时间是治愈伤口的最好良药,共同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沈从文和妻子的关系也在慢慢恢复。

后来张兆和虽然对沈从文很好,但她的好离爱始终差了那么一点。这一点直到沈从文去世4年后,她在整理沈从文的文稿时才彻底读懂了他,才把那份爱给了他。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相对于沈从文爱情路上的坎坷,他在友情之路上却似乎顺利的多,虽有些小的隔阂却最终化解了。

1930年28岁的沈从文应国立青岛大学时任校长杨振生之邀,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职中文系讲师为学生们讲授中国小说史、高级作文等课程。

在任职之前沈从文就曾耳闻青岛大学有“酒中八仙”之名,就任时便从老家带了一坛湘西老酒过来。

“酒中八仙”虽比不上唐朝的“酒中八仙”,但也是当时文学、文化和教育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

他们分别是时任校长为杨振声、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为闻一多、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为梁实秋

、教务长赵太侔、秘书长陈季超、中文教授刘康甫、校医邓仲存和著名女作家方令孺

沈从文与他们本是相互仰慕已久,只是无缘一见。这次沈从文远道而来,作为东道主的杨振生、闻一多等人自是设宴为其接风洗尘。

沈从文自是欣然应邀,既然是赴酒中八仙之邀,自然要有好酒相伴。

沈从文便把带来的湘西酒拿出来请众人品尝。

众人都是好酒之人,对酒也有几分了解。早就耳闻湘西酒之美,一见此美酒,便迫不及待地打了开来。盖子一打开便由浓烈的酒香扑面而来,一入口便品味到清爽的乙酯清香,品咽后酒酱香回味悠长,简简单单的一口酒便可品 “前浓、中清、后酱”独特风味,众人无不称口交赞。

一坛酒在不知不觉间便被众人喝完,参与宴会之人可谓是宾主尽欢,纷纷打趣下次要去湘西喝个够。

然而这段友谊才开始不久就被一部小说《八骏图》击个粉碎。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原来沈从文在未和他们沟通的情况下就以“酒中八仙”为素材加以改编、创作,写下了小说《八骏图》。

《八骏图》是以青岛大学教授宿舍为背景展开,以婚恋为中心,从性心理角度入手,经由主人公达士先生的视角,描写了一所大学里的八位教授们的病态人生和堕落生活。

这些教授身上挂着学者、专家的名头,自身生活却低俗、混乱、腐朽,一塌糊涂,小说以此揭露了教授们的俗艳虚伪,揭示了人的两面性。

这下闻一多他们怒了,从此和沈从文断绝了来往,原本心心相惜的朋友也因此形同陌路。

沈从文在十年之后,曾经不无遗憾地说过,偶然写成的小说却不想损害了别人的尊严。

在1938年3月,闻一多同320余名师生迁往昆明。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在昆明的沈从文得知后立即设宴为闻一多接风洗尘,用家乡美酒湘西酒款待他。连续5天的宴请让闻一多甚为感动,当年的那点隔阂也在推杯换盏间淡淡散去,最终双方一笑如故。

1945年3月22日,由吴晗起草、闻一多润色、罗隆基补充而成的《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征集签名时,闻一多就亲自跑到沈从文的家中请他签名。

旧友重逢,本是应该有美酒作陪的,只不过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只能让闻一多勉强吃饱而已。告别时闻一多笑着说:“崇文兄,下次有机会定要去你老家再喝一次你家乡的湘西酒”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闻一多也可谓是一个“酒鬼”了,不过他这个“酒鬼”绝不是说他是一个贪杯醉酒之人或是夜歌借酒消愁之流,而是一个超脱自由、胸怀才智、不甘平庸,一个非同寻常、不居庙堂、特立独行的人。

可惜“酒鬼”闻一多此后却没有再与沈从文一起品尝湘西酒了。

沈从文与闻一多因酒而相识、因小说而决裂、最终又因酒而相知。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1982年,黄永玉陪着80岁的沈从文一起回到老家湘西凤凰,陪着老人看了最后一眼家乡。看着家乡的绿水青山,闻着空气中那淡淡的酒香,沈从文甚是亲切,站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

1987年,黄永玉又一次地来到了老家湖南。

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为家乡打造一张属于家乡的“名片”。他为家乡的美酒设计了包装并为之取了个“酒鬼”的名字,并在酒瓶背后的“无上妙品”4个字。

一语道破了酒鬼酒蕴藏的文化内涵和阐释的人生高妙境界。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从此“酒鬼酒”便成了湘西酒的正式名字。

1988年,酒鬼酒成立的第二年沈从文先生去世了。

沈从文,一个没有成为文学界的“明灯”,也没有“大师”“泰斗”的头衔,小说一度不能重印,声名一度沉寂的人,却获得了文学大师乃至世界的赞誉……

胡适说,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里最有希望的。

徐志摩说,沈从文的作品,“值得读者再读三读乃至四读五读。”

巴金说,沈从文不仅有很高的才华,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如果沈从文1988年5月没有去世,肯定能得奖。”


沈从文情感坎坷两次出轨至死未或妻子原谅,去世后4年终获谅解


沈从文曾在自己作品的序言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黄永玉说:「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黄永玉先生说的没错,沈从文并未行将老去,他和黄永玉及酒鬼酒如今都成为了湘西的"名片",一张经久不息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