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跟誰學被做空:高盈利背後究竟是什麼


跟誰學被做空:高盈利背後究竟是什麼

跟誰學被做空:高盈利背後究竟是什麼

微信公眾號:青財經(ID:qingcaijing2019)


跟誰學被做空:高盈利背後究竟是什麼

跟誰學被做空

在長達59頁的報告中,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從粉飾財報、資產轉移、數據流量的不對等、人事變動及高管信用程度等方面陳列跟誰學的幾大問題。跟誰學對此回應稱“主觀臆測的報告無需評論”。

短期“超”盈利機構

跟誰學創建於2014年6月,由陳向東自新東方辭任執行總裁後創立,其團隊成員多來自新東方、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跟誰學自身具有的絕佳優勢使其在2015年3月宣佈A輪融資5000萬美元,刷新了中國創業公司A輪融資紀錄。隨後,2019年6月6日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是首家盈利的K12在線教育在紐交所上市。

根據2019年最新發布的財報看,跟誰學在2019財年實現超21億元的淨收入,在普遍虧損的K12在線教育市場堪稱一枝獨秀。

跟誰學被做空:高盈利背後究竟是什麼

跟誰學年度財報

跟誰學這樣的盈利勢頭並不是近期才開始的。在2017年9月,跟誰學實現了單月盈利;到2018年,跟誰學盈利3.97億,同比增長301.1%;再到2019年的超21億,跟誰學的告訴盈利讓很多業內人士直言“看不懂”。

跟誰學的經營模式

跟誰學是如何實現收入的高速增長呢?

其一在於跟誰學專注於K12教育。據艾媒網(iimedia.com)分析,2020年在線教育用戶數量預計可達3.05億,其中K12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預計可以突破3000萬。

跟誰學被做空:高盈利背後究竟是什麼

跟誰學被做空:高盈利背後究竟是什麼

其次是大班課產生的規模效益。跟誰學在課程安排上是近乎“簡單粗暴”的,沒有過多的班型,所有課程都是大班課。這背後的盈利邏輯不難理解,1V1和1V100的教學成本是一樣的,但面對100個學生時,產生的利潤和口碑卻不是1個學生可以相比的。

再次是明星老師的引入,以及雙師輔導的高效運作模式。因其自身的創辦優勢,跟誰學在師資的引進上可謂“得天獨厚”。有了好老師、大規模,利潤與口碑齊飛,越來越多的學生、老師被吸引來,從而進入經營的良性循環。

進入跟誰學APP頁面不難發現,跟誰學的APP界面有豐富的課程,其中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及成人。課程的豐富會減少用戶對APP的選擇,有利於增加用戶黏度,提高續課率,帶動流量和銷售額,進一步吸引用戶和老師。

跟誰學曾表示,實現低成本的指數增長,是因為他們的戰略重點是微信裂變式營銷。所謂微信裂變式營銷,指的是通過已有用戶群不斷進行擴散營銷從而實現病毒式傳播的效果。在這樣的營銷策略下,已有用戶不斷鞏固,加之新用戶的增進,使獲課成本不斷降低,新用戶數量與續課率齊漲,實現變現。

盈利背後的問題

這樣高速實現盈利的公司被做空,背後是否真的存在問題?

知乎上,在“跟誰學的盈利模式”問題下有這樣一則回覆:

跟誰學被做空:高盈利背後究竟是什麼

之所以稱之為“教育淘寶”,和跟誰學的電商發展模式息息相關。縱觀各大在線教育機構的運營方式,無不以“穩”字當頭:新東方教育內部競爭激烈,教師不斷提升自我能力以達到標杆或拿到不俗的成績,課程從試聽到課程本身再到作業售後無所不包;學大教育則只要學生對教師提出不滿,教學顧問可以立刻調換老師,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老師對教學質量的追求。但這些模式在跟誰學電商模式下是很難成立的。

電商模式講求快,只有不斷的流量才是售課的不二法門。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學質量和售後服務便很難保證,而對於流量的追求會增加跟誰學本身的內部消耗,很難說這樣的經營模式是否可以長期運行而不虧空。教育與電商本質上的不同讓跟誰學更像是“快餐時代下的教育行業”,從長遠角度看,未來的發展狀況還是很難言清。

再次,教育行業更多的偏向頭部產業,品牌的“強而硬”可以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和青睞。跟誰學在目前階段中,數據配不上流量,各大應用軟件商場中的下載量成績也沒有新東方、學而思等大牌在線教育機構優秀,沒有良好的口碑循環,這對教育行業的日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教育是一個“慢”產業,需要時間的打磨,而通過教育電商化發展起來的跟誰學,雖然快速實現了高盈利,但這樣的勢頭能夠持續多久,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