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橋街道:精準施策精心服務助企復工

<table> 新橋街道:精準施策精心服務助企復工

寶安“撐企十條”首筆補貼金“落袋”新橋企業。

/<table>

2月26日,新橋街道德昌電機收到190多萬元企業復工防控補貼和專車接送員工返崗復工車費補貼。這是寶安區自發布“撐企十條”政策後,首筆“落袋”企業的“真金白銀”。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為助力企業加速復工,緩解企業因復工延期產生的經營困難,深圳各區相繼發佈暖企惠企政策。2月17日,寶安區推出“撐企十條”,其中為企業使用專車接送員工、採購防疫物資、安置隔離人員等疫情防控舉措,提供多項資金補貼。

從“撐企十條”出臺到落實的短短10天內,這劑援企“補藥”在新橋街道逐漸奏效,助力企業加速恢復元氣。截至目前,新橋街道累計復工企業5542家;轄區內街道350家規上工業企業、246家國高企業實現100%復工復產。

區街聯動▶▷有求必應全方位指導企業復工復產

廣東省德昌電機有限公司(下稱“德昌電機”)這幾天好消息接踵而至。2月25日,18輛大巴車為德昌電機點對點接回了廣西各地市的員工,第二天,190多萬元企業復工防控補貼和專車接送員工返崗復工車費補貼送到企業手中。

“前腳”剛專車接回返崗的外省員工,“後腳”接到由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和新橋街道辦送來的百萬元補貼,解了企業燃眉之急,企業直呼給力。

事實上,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經濟保衛戰中,援企政策越早落實,越能助企渡過難關,實現經濟早日復甦。

自寶安區“撐企十條”援企政策出臺後,新橋街道爭分奪秒將政策落地:協助華晨陽等112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和擴大生產;對接社保部門,摸清街道“四上”企業2020年1月社保人數及可享受補貼情況;對接區貿促會,為有需要的企業出具不可抗力證明;對接交通部門和客運站,為企業提供用車信息;對接沙井醫院,為企業提供上門病毒檢測服務;引導社區股份合作公司響應減租免租倡議,讓企業輕裝上陣;協助企業、人力資源中介服務機構申請復工防控補貼、疫情防護專車接送員工返崗復工車費補貼、職業介紹補貼……打通環節、簡化程序、用好政策,“撐企十條”實現真正惠企。

針對企業就餐難題,新橋街道利用街道商會餐飲服務業平臺,協調德保膳食、新橋熟食中心等12家餐飲企業為復工企業提供配餐服務,降低員工就餐交叉感染風險;針對企業防疫物資不足的現狀,新橋為企業提供多家防疫物資供應公司。同時,針對中小企業用量少、“一罩難求”現象,新橋主動動員轄區內2家愛心企業免費為其他企業“湊單”,直接與生產企業購買後,以成本價給予企業,至今為90多家企業解決共5.8萬多個口罩。

與此同時,新橋還組織轄區內職業介紹所、派遣單位召開動員會,宣講“撐企十條”等獎補政策,鼓勵相關機構為企業招兵買馬,補足用工缺口。

憑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新橋街道堅持疫情防控與復產復工雙線作戰,最大限度變“兩難”為“兩全”。

精準施策▶▷復工復產步伐從“一路小跑”到“火力全開”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幫助企業復工,是擺在全體新橋幹部面前的考題。”新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答好這道題,需要摸底企業困難,做好服務文章,絕不能等政策。

為此,新橋街道辦事處主任牽頭企業防控組,自大年初一起開展摸底企業,建立員工健康檔案,率先對工業園區開展復工前集中消殺;提前制定企業復工復產對照表,“清單式”明晰操作指引;創新實施員工返崗證,確保不符合返崗的員工無一“漏網”……最快的速度應對疫情的變化,緊緊把握寶貴時間窗口,新橋街道緊鑼密鼓推出的一系列舉措成為“撐企”的底氣。

同時,新橋街道以“四個一”工作法,即組建一支有力隊伍、建立一套高效機制、明確一個嚴格標準、創新一個重要憑證,竭盡全力支持和推動受疫情影的各類企業復產復工,共渡難關。截至目前,新橋街道暖企惠企的減租倡議,共計為企業和相關租戶減免租金約600萬元,轄區愛心企業捐贈價值上千萬元物資助力戰“疫”。

自2月21日至3月6日,新橋街道領導班子全員下沉一線,到掛點企業逐一“把脈”,協調解決缺員工、缺設備、缺原材料和資金緊張等問題,積極創造條件復工復產。這是新橋街道率先全區的又一舉措,主動作為、加快作為、有力作為成為該街道的工作底色。

為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的堅強後盾,新橋街道領導幹部全員化身“三員”,當好惠企政策宣傳員、園區督導員、物資協調員,以掛點服務機制下沉一線,及時準確掌握企業生產情況,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各類問題,並推動其充分挖掘生產潛力。

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新橋街道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如今,新橋街道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已從“一路小跑”到“馬力全開”,目前,新橋街道通過預復工申請復工的企業473家,累計5542家企業復工。

精心服務▶▷“三步走”緩解企業用工不足難題

“不做錦上添花,而要做雪中送炭。”新橋街道經科辦負責人表示,面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兩難”,為企業“撐腰”“做主”,及時收集企業意見,紓困解難是當下之要務。

當下,用工不足是許多企業迫在眉睫的現實難題之一。面對企業的“用工荒”,新橋街道從源頭著手,實行“三步走”:外引,點對點包車安全運輸外省市員工;內擴,牽線核酸檢測單位,釋放留深員工產能;新招,聯繫人力資源公司招兵買馬,補足用工缺口。

據瞭解,新橋街道主動服務,落實復工補貼政策,與企業聯動鉚勁發力。集中組織員工返深、選擇有資質的交通運營公司、做好與當地政府部門的溝通備案、出發前安排專人組織員工做好個人健康申報和排查、“一車一檔”,每輛車安排專人全程進行監督管理……這是新橋街道制定的《企業集中組織外地員工返深工作指引》,10條措施清晰簡練規範此次接人全流程。在新橋街道辦的大力支持推動下,轄區上達電子、時創意、創鑫激光等企業專車也將在本週分批出動,點對點運輸外地員工返崗,逐步補齊企業復工缺口。

此外,在確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新橋街道急企業之所急,指導幫助企業做好防疫消毒、人員排查、安全生產等防控工作,確保企業復工復產安全有保障,無後顧之憂。為此,新橋街道組建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組,抽調101名街道工作人員,負責加快指導幫助企業復工。目前,企業組中現場服務指導小組從最初的50個,已增至63個。

如今,街道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組已是企業的常客,連日來,他們上門指導幫助企業製作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企業區域內設置疫情隔離區、企業疫情防疫物資清單表、企業外地返回人員信息登記表等工作。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街道工作人員為企業送政策、指方向、答疑惑,為公司順利復工、有序防疫和生產幫了大忙。”德昌電機馮士洲表示,企業已購置配備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資,並設置獨立的廠房宿舍作為隔離區,各項防疫措施嚴格把好出與入的“雙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