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獼猴桃潰瘍病即將進入高發期,怎樣防治?

新大風歌


  獼猴桃潰瘍病一種嚴重威脅獼猴桃生產的毀滅性細菌性病害。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樹體結束休眠開始萌動,獼猴桃潰瘍病潰瘍病進入高發時期,潛伏病源菌病源危害集中出現。同時,早春也是防治潰瘍病的關鍵時期,種植戶應不定期檢查樹體,發現病部及時處理,並做好防治措施。

  一、發病症狀

  獼猴桃潰瘍病在樹體不同部位,表現的病症不一。病菌侵害木質部,會造成潰瘍腐爛,多為黃褐色或鏽紅色,影響樹體養分輸送,當病害在木質部形成環狀腐爛,可能會導致樹體整株枯死。

  

  葉部感病,會在新生葉片形成水漬狀褪綠小點,後期發展成不規則形或多角形、褐色斑點,病斑周圍有較寬的黃色暈圈。

  

  花蕾感病,感病較重的花蕾不能順利開放,最終枯死脫落。感病較輕的花蕾,坐果小且已於落果,不落果的最終會形成畸形果,商品性極差。

  

  二、發病原因

  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病原因複雜,基本上影響獼猴桃樹體正常生長的因素,均會導致或誘發潰瘍病的發生。但偏施氮肥、施肥偏氮、化肥使用量大、使用腐熟不充分的農家肥及土壤狀態不佳,導致的獼猴桃根系衰弱,是引發潰瘍病的重要原因。

  

  三、全年防治方案

  在進行獼猴桃潰瘍病的防治時,不應只注重病菌的清除與殺滅,對於樹體的促壯也應引起重視,提高抗病性以及對不良環境條件的耐受力。

  殺菌,利用化學或物理的手段,殺滅病菌,減少病源。秋季落葉後,將落葉以及園中雜草與硫磺點火燻煙殺菌;冬季樹幹塗白;冬剪後清園、春季清園、病害高發期,用藥液塗抹樹杆,均可起到殺滅病菌的作用。復壯,高產獼猴桃品種,具有生殖生長能力強,生理生長能力較弱,生產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樹體掛果量大,易造成樹體衰弱。因此在施肥中要注意科學均衡施肥,確保根系及樹體生長健壯。

  

  

  四、早春防治潰瘍病的具體措施

  

  1.刮除病部:將報紙選鋪在有病枝周圍,用刀刮掉病斑,當快刮到未受病菌侵染的樹幹時,刀片必需進行消毒,可採用火燒或酒精消毒。

  2.塗抹藥劑:刮除病部後,可使用農用鏈黴素搭配乳油塗抹健康皮層,塗後用塑料條纏繞包裹處理後的部位。

  3.焚燒病殘體:用報紙收集刮下的病體殘渣,集中帶出果園焚燒,切不可留在樹下,否則極易造成再次浸染患病。

  4.保護剪口:對冬剪過後造成的傷口,需用殺菌劑進行塗抹,防止潰瘍病從傷口感染。

  防治獼猴桃潰瘍病需要綜合的防治措施,在生產中需加強土、肥、水、藥等綜合管理,科學修剪、合理留果,免受旱、澇、凍害,確保植株生長健壯,還需在不同季節,採取對應的防治技術。





英子搞養殖


潰瘍病是一種嚴重威脅獼猴桃生長與發展的毀滅性細菌性病害。

(1)症狀和發病規律 該病可為害獼猴桃樹幹、枝條和葉片。發病多從莖蔓幼芽、皮孔、落葉痕、枝條分叉部開始,感病部位初期呈水漬狀,然後病斑擴大,顏色加深,皮層與木質部分離,用手壓呈鬆軟狀。後期病部皮層開裂,流出清白色黏液。這種黏液不久轉為紅褐色。病斑能繞莖迅速擴展,用刀割開病莖,皮層和髓部均變褐腐爛,髓部充滿乳白色黏液。受害莖蔓上部枝葉萎蔫死亡。在莖部發病,上部枝條枯死後,又可萌發新枝,翌年感病後再次死亡,往返2~3年後,整株死亡。葉片發病,在新葉上散生深褐色不規則多角形小斑,直徑2~3毫米,周圍有較寬的黃色暈圈。在連續陰雨低溫條件下,因病斑擴展很快,有時也不產生黃化圈。病斑在新展葉片上能大量形成,可持續到梅雨期結束。秋季產生的病斑呈暗紫色,暗褐色或黃色透明。受害葉易脫落。花蕾受害往往表現出變褐枯死現象。

一年中有兩個發病時期:一是春季,在傷流期到謝花期;二是在秋季,果實成熟前後。但以春季發病最明顯,受害最重。秋季一般枝條很少發病,僅秋梢葉片上有症狀表現。

該病為一種低溫高溼性病害。迎風地帶和受凍樹易發病。農事操作過勤、修剪次數過多、施肥過量、生長過於嫩綠鬱閉、田間積水等發病較重。在週年生長期中,以傷流期發病最重,春季發病期幾乎與傷流期一致。一般在傷流期前病害就有擴展,至傷流期進入高峰。傷流期中止後,病情就逐漸下降。至謝花期,氣溫升高,病害停止擴展。因傷流期樹液活動快,病菌隨樹液迅速擴展,同時病菌隨傷流溢出,借風雨傳播,導致病害加重。

(2)防治方法 該病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①嚴格檢疫,防止病菌傳播擴散,嚴禁從病區引進苗木,對外來苗木要進行消毒處理。②加強栽培管理,果園嚴禁間作,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防止偏施氮肥,看樹施肥,注意田間清溝排漬,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溼度。適時修剪,冬季用波爾多液或石灰水塗幹,保樹防凍。③搞好田間衛生,剪除病枝、枯枝,徹底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集中燒燬。④藥劑防治:收果後或入冬前,噴1~2次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1∶1∶100波爾多液。立春後至萌芽前,噴1∶1∶100的波爾多液或50%DT可溼性粉劑,每隔7~10天1次。萌芽後到謝花期,用農用鏈黴素或50% DT500倍液,或70% DTM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5%代森銨乳劑1000倍液,每7~10天交替噴1次。

樹幹上溢出菌濃時,用50%DT可溼性粉劑20倍液,或20%DTM可溼性粉劑50倍液,或45%代森銨30倍液,或農用鏈黴素3000毫克/千克塗抹病斑。





初楚


提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綜合修剪清園後噴一次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生長季節選用具有殺菌的藥物進行噴殺,目前廣泛採用的藥劑有農用鏈黴素500倍,50%綠亨6號1500倍,20%的銅天下1000倍,50%瑞農400倍,70%百菌通(DTM)600倍,任選藥劑2-3件進行交噴使用,從2月上旬與8月下旬、9月中旬分別隔7天噴一次,連續噴霧3-4次





黃輝龍vlog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細菌性疾病,病源主要是丁香假單孢菌。

在防治方面預防為主,統防統治的選擇,首先在苗源選擇要培育或者選擇無病苗木。其次就是在苗園建設要科學選址,營建防風設施。還有就是及時清除病殘體,並採用分級處置技術治療病株。最後就是利用關鍵時期進行藥物防治,冬剪後和萌芽前各用藥一次,藥劑主要為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礦物油石硫合劑150倍液,萌芽後至幼果期視病情間隔7-15天用藥一次。


小舟從此逝江海度餘生


1、發病症狀

獼猴桃的新梢 、枝蔓、 葉片和花蕾 ,以危害1-2年生枝梢為主, 一般不危害根和果實 。植株受害後 ,於 2月中下旬開始發病 ,在枝蔓上發生 1-3cm 長的縱裂縫, 並流出深綠色水漬狀粘液 ,高溼條件下, 在裂縫處分泌白色菌膿 ,最後流膠部位組織下陷變黑呈鐵鏽狀潰瘍斑,病部上端枝條發生龜裂,萎縮枯死 .葉片受害後出現1-3mm不規則形的暗 褐色病斑 ,病 斑外緣 2-5mm範圍變黃,重病葉向內捲曲 ,枯焦 、易脫落 , 花蕾受害後 ,在開花前變褐枯死 ,花器受害 ,花冠變褐呈水腐狀。

2、防治潰瘍病的農藥

主要有石硫合劑、多硫 化鋇、DTM、A3製劑,硫酸鏈黴素、農用鏈黴索、春雷黴素、消菌靈、氯溴異氰尿酸、滅菌烕、殺菌王、代森銨、博醫等。


大寶知識人


防治方法 該病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①嚴格檢疫,防止病菌傳播擴散,嚴禁從病區引進苗木,對外來苗木要進行消毒處理。②加強栽培管理,果園嚴禁間作,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防止偏施氮肥,看樹施肥,注意田間清溝排漬,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溼度。適時修剪,冬季用波爾多液或石灰水塗幹,保樹防凍。③搞好田間衛生,剪除病枝、枯枝,徹底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集中燒燬。④藥劑防治:收果後或入冬前,噴1~2次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1∶1∶100波爾多液。立春後至萌芽前,噴1∶1∶100的波爾多液或50%DT可溼性粉劑,每隔7~10天1次。萌芽後到謝花期,用農用鏈黴素或50% DT500倍液,或70% DTM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5%代森銨乳劑1000倍液,每7~10天交替噴1次。

樹幹上溢出菌濃時,用50%DT可溼性粉劑20倍液,或20%DTM可溼性粉劑50倍液,或45%代森銨30倍液,或農用鏈黴素3000毫克/千克塗抹病斑。


滕哥哥logo


潰瘍病是一種嚴重威脅獼猴桃生長與發展的毀滅性細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 :該病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①嚴格檢疫,防止病菌傳播擴散,嚴禁從病區引進苗木,對外來苗木要進行消毒處理。②加強栽培管理,果園嚴禁間作,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防止偏施氮肥,看樹施肥,注意田間清溝排漬,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溼度。適時修剪,冬季用波爾多液或石灰水塗幹,保樹防凍。③搞好田間衛生,剪除病枝、枯枝,徹底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集中燒燬。④藥劑防治:收果後或入冬前,噴1~2次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1∶1∶100波爾多液。立春後至萌芽前,噴1∶1∶100的波爾多液或50%DT可溼性粉劑,每隔7~10天1次。萌芽後到謝花期,用農用鏈黴素或50% DT500倍液,或70% DTM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5%代森銨乳劑1000倍液,每7~10天交替噴1次。

樹幹上溢出菌濃時,用50%DT可溼性粉劑20倍液,或20%DTM可溼性粉劑50倍液,或45%代森銨30倍液,或農用鏈黴素3000毫克/千克塗抹病斑。





農家流妹


潰瘍病是一種嚴重威脅獼猴桃生長與發展的毀滅性細菌性病害。

(1)症狀和發病規律 該病可為害獼猴桃樹幹、枝條和葉片。發病多從莖蔓幼芽、皮孔、落葉痕、枝條分叉部開始,感病部位初期呈水漬狀,然後病斑擴大,顏色加深,皮層與木質部分離,用手壓呈鬆軟狀。後期病部皮層開裂,流出清白色黏液。這種黏液不久轉為紅褐色。病斑能繞莖迅速擴展,用刀割開病莖,皮層和髓部均變褐腐爛,髓部充滿乳白色黏液。受害莖蔓上部枝葉萎蔫死亡。在莖部發病,上部枝條枯死後,又可萌發新枝,翌年感病後再次死亡,往返2~3年後,整株死亡。葉片發病,在新葉上散生深褐色不規則多角形小斑,直徑2~3毫米,周圍有較寬的黃色暈圈。在連續陰雨低溫條件下,因病斑擴展很快,有時也不產生黃化圈。病斑在新展葉片上能大量形成,可持續到梅雨期結束。秋季產生的病斑呈暗紫色,暗褐色或黃色透明。受害葉易脫落。花蕾受害往往表現出變褐枯死現象。

一年中有兩個發病時期:一是春季,在傷流期到謝花期;二是在秋季,果實成熟前後。但以春季發病最明顯,受害最重。秋季一般枝條很少發病,僅秋梢葉片上有症狀表現。

該病為一種低溫高溼性病害。迎風地帶和受凍樹易發病。農事操作過勤、修剪次數過多、施肥過量、生長過於嫩綠鬱閉、田間積水等發病較重。在週年生長期中,以傷流期發病最重,春季發病期幾乎與傷流期一致。一般在傷流期前病害就有擴展,至傷流期進入高峰。傷流期中止後,病情就逐漸下降。至謝花期,氣溫升高,病害停止擴展。因傷流期樹液活動快,病菌隨樹液迅速擴展,同時病菌隨傷流溢出,借風雨傳播,導致病害加重。

(2)防治方法 該病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①嚴格檢疫,防止病菌傳播擴散,嚴禁從病區引進苗木,對外來苗木要進行消毒處理。②加強栽培管理,果園嚴禁間作,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防止偏施氮肥,看樹施肥,注意田間清溝排漬,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溼度。適時修剪,冬季用波爾多液或石灰水塗幹,保樹防凍。③搞好田間衛生,剪除病枝、枯枝,徹底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集中燒燬。④藥劑防治:收果後或入冬前,噴1~2次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1∶1∶100波爾多液。立春後至萌芽前,噴1∶1∶100的波爾多液或50%DT可溼性粉劑,每隔7~10天1次。萌芽後到謝花期,用農用鏈黴素或50% DT500倍液,或70% DTM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5%代森銨乳劑1000倍液,每7~10天交替噴1次。

樹幹上溢出菌濃時,用50%DT可溼性粉劑20倍液,或20%DTM可溼性粉劑50倍液,或45%代森銨30倍液,或農用鏈黴素3000毫克/千克塗抹病斑。







富川后生仔




芳香大廚


防止為主,病發的原因是什麼你得搞明白了!目前市面上是沒有專治的藥的,建議施用有機肥,改良土,這樣會減少,足步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