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延长假期,孩子学习却陷入恶性循环?突破“稀缺”状态,需要5步

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

“自从线上课程展开之后,孩子就处于一种手忙脚乱的状态。白天要上一天课,作业要写到深夜,第二天早读课打卡都是在被窝里打卡的。哎,这么下去怎么行?老师,该怎么办啊?”

今天统计作业,发现一个学生又没有及时交作业。于是发短信给家长,让家长提醒孩子尽快上传作业。不一会儿,作业传过来了,但是做的比较差。随后他父亲给我发来了这段私信。

虽然隔着屏幕,我没有办法完全看到这个孩子是怎么学习的,但是通过这段文字,可以想象出这个孩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状态其实在学校很常见。尤其在学期中期,在成绩中等,中等偏下还有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

这些孩子普遍表现出:学习时间不够,学习效率低下,经常只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自己的学习时间,要么就只能完成补习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校的作业不好好完成。

在时间上捉襟见肘,只能完成眼前的任务又完成的不太好的状态。借用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稀缺状态。

延长假期,孩子学习却陷入恶性循环?突破“稀缺”状态,需要5步

一.什么是学习上的“稀缺状态”?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发现,穷困的人永远缺钱,忙碌的人永远缺时间。但是这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strong>是他们陷入了稀缺状态,过于关注眼前的对象而失去对整体的判断力,所以稀缺状态会进一步恶化,而不会得到改善。因为时间不够,所以只能完成手头的作业,而忽视掉的复习和预习,以及长远的时间规划,又对新一轮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愈发的手忙脚乱。

有些学生,因为基础不好,题目做不出来,然后花了很长时间做题目,但是时间拖得太晚,导致没有时间预习,也没有时间整理归纳,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熬夜和缺乏预习又导致第二天上课效率不高,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又或者,在各种补习班疲于奔命,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是却没有长期的学习计划,导致精疲力竭,疲惫导致低效,低效导致疲惫,互相作用。

延长假期,孩子学习却陷入恶性循环?突破“稀缺”状态,需要5步

家长责备孩子没有恒心,不够努力,其实只是因为孩子的精力过度使用,已经不能够专注,也失去了自控的力量,所以越是时间不够,可能越会浪费时间。<strong>总结来说,持续的稀缺状态会带来3点不好的影响:1.影响认知能力2.影响执行力3.影响情绪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给这种“稀缺状态”在社会学上找到了定位——<strong>马太效应。成绩差的学生容易越来越差,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因为成绩差的学生越容易陷于“稀缺状态”,而成绩好的学生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前期的大量积累和思考过程,已经开始<strong>产生复利。所以二者差距会越来越大。

延长假期,孩子学习却陷入恶性循环?突破“稀缺”状态,需要5步

二.怎么摆脱“稀缺状态”,提高成绩?

如果学生已经处于这样的状态,该如何做,才能从“稀缺状态”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真正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被上课补习班作业拖着跑,疲于奔命呢?在这里给出一点建议:

1.尽快从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学会分割。在上文中说到,有的孩子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越是没时间,越是把时间塞满,希望每分钟都能做点事。越是把时间塞满,越是容易完不成计划,因为没有弹性时间。越是完不成计划,于是挤占休息时间,然后精神不集中,不能专注,导致上课听不懂,听不懂就导致写作业时间越来越长。

这是一个不断加强影响的闭环循环。如果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找到一个突破点,才能慢慢打破循环,建立正面循环。那么该如何找到突破点呢?首先,我们要学会分割,对照着书的目录,先梳理一遍,哪些知识是不扎实的,哪些知识是学得扎实的,哪些是每天都在跟进的新知识。

当然,已学知识的掌握与否会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产生影响。但是毕竟,没学好的知识是固定的,就像一座大山,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努力让自己不再给这座大山增添土石,让他保持原样,成为定量,而非正变量。然后在学好每天新知识的基础上,每天啃一点大山,让这座大山慢慢变小变矮。这是第一步。

延长假期,孩子学习却陷入恶性循环?突破“稀缺”状态,需要5步

2.加强时间管理,分清主次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不清主次,尽管时间已经不够用了,总是会花费额外的不当时间。所以在这里提一个四象限时间分割法。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写在纸上,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哪些是紧急不重要的。然后给出一些提示,当然可以搭配使用:

  1. 以学校作业为主,以辅导机构作业为辅。
  2. 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以基础题为主,以拔高题为辅。
  3. 背诵公式,英语单词,课文是重要不紧急的事,要每天抽碎片化时间做,尽量不断更。
  4. 以每天的作业为主,以啃大山为辅(一定要适量,不能贪多,否则也完不成)
  5. 不要花费额外的不当时间,比如看手机,玩游戏,刷朋友圈等等。

《奇葩说》颜如晶说过:<strong>“急事缓做,缓事急做”就是这个道理。成功的人,优秀的学生,都是每天先做重要又紧急的事,不忘记重要不紧急的事,少做或者不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3.不要把全部时间塞满,留一点给自己

作为老师,我们常常说,优秀的学生,一定是每周都会留一个完整的时间段给自己的。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只是很多学生疲于奔命,完成作业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没有时间留给自己。

这段时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孩子利用这段时间,对着目录,自己梳理知识点,对每周的学习进行复盘,这更利于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体系。第二,孩子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精神放松,可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第三,学生可以想一想以后的人生道路,目标偶像等等,将会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学习,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规划。学习更有方向。

所以哪怕时间不够,一定要留出一点余闲。让孩子能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排满。失去自我意识的孩子,肯定不是优秀的孩子。


延长假期,孩子学习却陷入恶性循环?突破“稀缺”状态,需要5步

4.长假是最好的弥补时间,学会分割周期

有的家长问我,怎么才能做到前面的几点呢?根本抽不出时间啊!我的回答是,长假是最好的调整期。如果没有长假,那么周六周末也是可以的。注意三点就可以了:

  • 1.先紧后松。从周五回到家的那一刻起,开始写作业,不要看电视不要放松。然后尽量在周天下午或者晚上,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周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这点很重要。这是将每个星期分隔开,让自己有一个松紧的节奏感。
  • 2.不要用作业和补习班把自己塞满,不要想着每个班都上,时间有限,要学会选择。因为补习班也有作业,一定要先完成学校作业,然后完成补习班作业。
  • 3.不要日夜颠倒,周六早上睡到10点,然后晚上写到2点。一定要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
  • 这样孩子自己也会觉得过了一个充实、有序的周末,自信心也增强了,周一上课的心态都不一样,很振奋的感觉。感觉良好是打破循环的号角。

5.调整心态,轻松前行

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有失败。有的时候遇到挫折很正常,只要步调节奏都是对的,那么偶尔的波动没有太大影响,只要保持节奏,调整好心态,就一定会成功。相信天道酬勤。

要学会把眼光放在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相信自己,只要过程达到了,结果一定不会差。在朗达·拜恩《秘密》这本书里,就提到了信念的作用。但是信念的前提是日复一日的努力,空想是不会带来任何收获的。

在《系统之美》这本书里提到,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是一个黑箱,每个因素的作用都会带来其他因素的变化。所以孩子学习状态不好,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需要找到正确的切口,牵一发才能改变全身。当然,最最重要的前提是,孩子有想要改变的心。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学,那么什么方法技巧都是白搭。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用。我是一名重点高中老师,专注于分享教育育儿,学习经验等干货。希望得到你的关注,也欢迎留言讨论~

延长假期,孩子学习却陷入恶性循环?突破“稀缺”状态,需要5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