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戰“疫”最前線丨兜捕病毒,江蘇“福爾摩斯”黃石探案記

某街道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調查發現,該病例與這條街上其他病例無關聯,卻是某機構聚集性疫情的續發病例……

像探案一樣,江蘇援黃石醫療隊裡有一群“福爾摩斯”,這些天在黃石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零亂多變的生活軌跡中,抽絲剝繭,梳理分析出患者究竟在哪裡染上病毒,為疫情防控提供精準的工作目標。他們做的工作被稱為“流調”,就是流行病學調查。在這場“抗疫戰爭”中,醫生在努力減少患者的存量,他們則控制增量,在一個更加隱蔽的“戰場”,默默“戰鬥”。

為早發現早控制提供預警

2月25日早晨8點半,江蘇援黃石醫療隊一支5人機動隊出發了。他們要去黃石市內一家集中隔離點。前一天,那裡確診一例新冠肺炎病人。一到地頭,隊員們第一件事是穿戴防護裝備。一同穿戴裝備時,記者心裡有些打鼓,因為病毒的所在並不像醫院中那麼明確。

戰“疫”最前線丨兜捕病毒,江蘇“福爾摩斯”黃石探案記

對醫療隊隊員王福如、胡冉來說,這只是日常工作。走進隔離點,兩人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詢問當天要調查的確診患者情況,事無鉅細地記錄發病前在隔離點的暴露史、接觸人群、日常生活以及行動軌跡。王福如告訴記者,這是為了排查出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以便早發現、早控制。

隔離點中出現確診病例,讓王福如有些擔心傳染範圍擴大。“隔離點裡有沒有帶孩子一起隔離的家庭?”確認有哺乳期的孩子後,王福如叮囑工作人員,一定要提醒家長,減少與孩子面對面的接觸。出隔離點前,他又叮囑工作人員注意事項:“送餐一定不要見面,放在門口,敲門就可以了。”

戰“疫”最前線丨兜捕病毒,江蘇“福爾摩斯”黃石探案記

此時,同行的隊員吳曉松、田野正穿戴更高等級的防護裝備。他們將進入確診患者生活區進行深度消殺。此次消殺,大約要持續兩個小時。

“追”著確診患者“跑”,是這支小分隊的特點。為了抓緊時間摸清這名確診患者的接觸人群,王福如、胡冉根據患者信息,趕往其生活的社區摸排。

到黃石以後,這支機動隊馬不停蹄地尋找新冠肺炎傳染源、密切接觸者,分析傳播途徑,還深入確診病人生活區域,對生活環境進行終末消毒、採集病毒樣本。這些工作,說不準何時就會與病毒“照面”。因此,每次行動都是一次“歷險”。

讓“案情”見底 為防控放哨

實際上,流調工作並不總像當天上午記者看到得這麼簡單。

江蘇援黃石醫療隊疾控組負責人陳勇告訴記者,到黃石以後,他們走訪中發現,部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傳染源無法明確,因患者配合度不高,密切接觸者的排查沒有見底,存在傳播隱患。由此,他們建議進一步加強多部門合作,由公安部門向疾控機構提供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等相關人員的行動軌跡等信息,以提高流行病學調查質量。

戰“疫”最前線丨兜捕病毒,江蘇“福爾摩斯”黃石探案記

有兩起不能確定傳染源的病例案例的回顧性調查,背後過程“十分精彩”。

這兩起案例分別涉及患者A與患者C。流調過程中隊員發現,兩人均沒有武漢旅居史,且互不相識,也都否認有共同接觸史,A甚至否認曾與任何人有過聚會;而C則回憶,此前曾且僅與患者B在茶樓聚會過,而當時B並未發病。

那麼,A是如何被傳染上的呢?首先,通過疫情網報系統,流調人員得知,B為有武漢旅居史的確診患者。接著,在公安部門協助下發現,在B與C會面時,A也曾出現在同一座茶樓。隨後,流調人員再次詢問A,A終於表示認識B並且和其一起喝過茶,但當時C並不在場。

至此,流調人員通過相鄰時間、共同空間和同一人物的串聯,確定了A和C均由患者B傳染所致,將兩個原本無關的病例串聯起來。而事實上,這一過程還要複雜得多。由於A與C都否認曾外出聚會,流調人員一一排除其他可能後,才抽絲剝繭找到了茶樓這條線索。

戰“疫”最前線丨兜捕病毒,江蘇“福爾摩斯”黃石探案記

“見底”的調查,才能把疫情傳播隱患扼殺在搖籃裡。2月16日起,江蘇醫療隊疾控組一方面成立機動隊摸排黃石地區傳染新冠肺炎“隱患”;另一方面派出4名流調專業人員與黃石市疾控中心專業人員結隊下沉至全市4個區,聯合公安、街道和社區管理人員深入一線,進行集中隔離點風險排查,病例個案流調和發熱病人密切接觸者篩查,第一時間發現隱患,為疫情防控站好前哨。

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流調”並不僅僅是費腦力,也費體力。

“開車繞黃石市區跑一圈,大約50公里,這些隊員平均每天要跑70到80公里。”一直為機動隊開車的當地司機胡昌輝說,如果要到陽新、大冶,隊員們一天要跑二三百公里,“他們真是辛苦”。

臨近午飯時間,王福如接到電話,西塞山區想下午請機動隊去做聚集性疫情排查。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張惠力是4名駐點流調員之一,每天在黃石西塞山區的工作是分析研判“不能排除肺炎的發熱病人名單”,也要指導區內流調員工作。“反應速度快、工作細緻,專業!”黃石市疾控中心在西塞山區駐點的流調員柯賢洲這樣評價江蘇同事。有流調方面的問題,區內單位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請“江蘇隊”做指導。

戰“疫”最前線丨兜捕病毒,江蘇“福爾摩斯”黃石探案記

匆匆吃過午飯,機動隊趕往西塞山區。在區內一家診所查看患者記錄時,胡冉一眼就發現,有一名患者信息有些“異樣”:發熱,在武漢有過停留。他隨即讓工作人員找來患者診療信息,仔細研判,確認是感冒患者後,仍不放心,用手機拍下信息作為留存。

柯賢洲說,疫情防控初期黃石患者多,他們人手少,工作一度被動。江蘇的流調專家到社區工作後,從頭梳理了工作內容,現在由區裡街道、公安、市場監督、社區衛生服務等部門聯合組成的流調組運行順暢。

“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流調隊伍。”陳勇說,這也是江蘇援黃石醫療隊的任務之一。

(內容來源/交匯點 編輯/張豔娟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