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們對於生活質量要求也水漲船高,對食物的要求不僅是吃飽、吃好、更強調要吃得安全、健康。近幾年來,人們對“垃圾食品”關注非常高,所謂的“垃圾食品”一般是指焦糊、高鹽、高油、高糖等食品,而方便麵具備多種條件優勢,撞到了槍口上,說到“垃圾食品”就讓人自然而然想到了它。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然後,陸續有很多傳統美食也被貼上了“垃圾食品”的標籤。如臘肉、鹹魚、醃菜等等。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通過視頻對於消費者關注度極高的“垃圾食品”傳聞做出了澄清。他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從未發佈過一份名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他強調稱,別把所有加工食品或者快餐當作“垃圾食品”,一些提供了營養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現代健康平衡飲食的一部分。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事實上,作為食品還是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的,就拿方便麵來說,在某些特殊時期,還是給我們人體提供了大量的能力,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所謂的“垃圾”,無非是因為人體代謝以及排洩功能的問題,導致體內“垃圾”積留,影響人體健康。

比方說,在我們非常飢渴的時候,只有泡麵或者只有臘肉或鹹魚,這個時候我們面對所謂的“垃圾食品”是吃還是不吃呢?吃了對人體健康有益還是有害?這個問題顯然是不需要回答的。高鹽、高油、高糖等食物,進食過多確實不利於人體的代謝功能,而且與很多老年慢性疾病有關聯。但是鹽、油、以及糖也是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多了有損健康,可是少了後果也會很嚴重。可見別去進食量,或者是否長期大量進食,說對有害都是“耍流氓”。所以,在我看來,沒有“垃圾”的食品,只有過期食品、不合格食品以及不當的飲食習慣,才導致了“垃圾”體內堆積。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4種飲食習慣造成“垃圾”堆積

一、暴飲暴食

所謂暴飲暴食一般指的是,進食過飽、進食過快(狼吞虎嚥)等不良飲食習慣。食物在口腔中經過充分咀嚼之後,口腔大量的唾液有助於與食物的分解,在進入胃部之後就更加容易消化吸收,從而減輕腸胃負擔。長期進食過快、過飽,導致胃腸功能下降,因此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如果胃腸功能下降,導致食物不能完全分解後進入小腸,不僅會使得吸收功能減弱,還有可能小腸中繼續分解之後出現脹氣或釋放毒素從而影響健康。此外,進食過飽也會導致食物無法充分分解。尤其是晚餐進食過飽,更容易讓人發胖。而對於人體來說,多餘的營養物質存儲於體內,也是“垃圾”。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二、飲食不規律

人體胃腸也是在按照一定的規律在運轉,比如當人體夜間睡眠的時候,蠕動會很緩慢從而開始修正,而早上起床之後,從新開始運營。如果飲食不規律,那麼就會導致在本該休息的時候要被迫工作,而在它想要工作的時候沒有食物,導致胃壁受傷。此外,不規律的進食也會導致肝腎功能受到影響,人體代謝功能減弱,排洩功能受到影響,代謝產生的垃圾無法及時排除。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三、好吃懶動

很多肥胖者都喜歡恭維自己是“吃貨”,事實上,如果好吃也好動,那麼人體也會形成一種平衡,將人體攝入過多的能量通過合理的渠道排洩出去,從而避免形成脂肪堆積。因此,體內“垃圾”堆積如山,除了好吃之外還比較懶。不喜歡運動還會導致人體機能下降,從而排洩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四、挑食偏食

現在的食物種類繁多,然而很多人每天就吃那麼幾種喜歡的食物。因此導致部分營養物質過剩,在人體內就是垃圾的存在。而有些物質卻匱乏。尤其是喜歡吃一些重口味食物,比如人們常常提到的“垃圾食品”,往往都非常刺激。嚴重威脅人體健康,被貼上了“垃圾”標籤。

世衛組織:別再給方便麵貼標籤,4種飲食習慣,營養也變“垃圾”

由此可見,體內“垃圾”的堆積,更多的不是因為我們吃了什麼食物,而是我們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作為安全食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是人體需求的量不同,合理進食則為營養,多餘則為垃圾。食品本身蘊含人體所需能量,需要我們通過合理的進食才能為人體所吸收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