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俗語:熱食好吃,冷債難還,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初看這句話時,我有一點兒懵,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不過仔細一想,把兩句話分開來看,似乎就能找到一點兒頭緒了。按照我們的生活經驗來思考,熱的飯菜肯定比冷的飯菜好吃,對吧?再往後延伸一點兒,放到借債的問題上,其實很簡單。

俗語:熱食好吃,冷債難還,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討債人上借債人家裡討債,這時候借債人會熱情地做一大桌熱菜迎接,俗話說“吃別人的嘴軟”,吃了人家一桌熱菜,當然不好意思去提還錢的事了,久而久之,這欠的債也就變成了冷債,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句話是農村人總結出來的,說明這種情況在農村並不少見。在舊時農村,經濟不發達,每個人總會遇到資金週轉不開的時候,大家鄰里都是朋友,也就借點兒錢幫你渡過難關。

那時候的人們維權意識還不高,再加上大家都是朋友,也就會略過打借條這樣一件重要的事,只是口頭約定,有時甚至連見證人都沒有。有些人便會鑽小空子,翻臉不認人,這借債的人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裡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仔細思考這句話背後的意義,我們不難發現,它其實就是在諷刺人性的黑暗,你有困難的時候,大家都來幫忙,可謂是“熱食好吃”,可當你已經渡過難關,大家想要回錢時,你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脫,一直沒有還錢的意思。

俗語:熱食好吃,冷債難還,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這也會讓那些借給你錢的朋友心寒,在內心已經把你踢出了朋友圈。金錢一向是檢驗一個人的人品的試金石,要不怎麼會說“親兄弟明算賬”呢?它總能幫我們測試出誰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

現在社會上似乎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借債人和討債人之間的關係似乎已經顛倒了,借債人好像已經變成了“借債的時候是孫子,討債的時候是老子”,欠債還錢這樣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在借債人眼中好像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們總是想著能拖一天是一天。

等到以後這欠的債自然也就變成了無頭債,也就不用償還了。可這魔高一尺,道也要高一丈不是?隨著現代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的《民法通則》中也有許多條關於債權債務的法律法規 ,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另外,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銀行也已經成為許多人貸款的首要選擇,銀行的貸款利率顯然要比你借朋友的利率要更公道吧。再者,你借了銀行的錢,也就在銀行的監管之下,你也就不能去當老賴了,你若上了銀行的黑名單,以後的生活也就會處處受限,有苦頭吃的嘍。

俗語:熱食好吃,冷債難還,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這句農村老話其實也就是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一:做人一定要守信用,人無信則不立;二:要時刻擁有維權意識,屬於你的東西,你一定要拿回來,並且要遠離那些老賴。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都能成為一個誠實守信之人,並且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不是把那些以金錢為利益的人作為交往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