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俗语:热食好吃,冷债难还,是什么意思?蕴含深刻哲理

初看这句话时,我有一点儿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过仔细一想,把两句话分开来看,似乎就能找到一点儿头绪了。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来思考,热的饭菜肯定比冷的饭菜好吃,对吧?再往后延伸一点儿,放到借债的问题上,其实很简单。

俗语:热食好吃,冷债难还,是什么意思?蕴含深刻哲理


讨债人上借债人家里讨债,这时候借债人会热情地做一大桌热菜迎接,俗话说“吃别人的嘴软”,吃了人家一桌热菜,当然不好意思去提还钱的事了,久而久之,这欠的债也就变成了冷债,不了了之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句话是农村人总结出来的,说明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在旧时农村,经济不发达,每个人总会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大家邻里都是朋友,也就借点儿钱帮你渡过难关。

那时候的人们维权意识还不高,再加上大家都是朋友,也就会略过打借条这样一件重要的事,只是口头约定,有时甚至连见证人都没有。有些人便会钻小空子,翻脸不认人,这借债的人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仔细思考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我们不难发现,它其实就是在讽刺人性的黑暗,你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忙,可谓是“热食好吃”,可当你已经渡过难关,大家想要回钱时,你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一直没有还钱的意思。

俗语:热食好吃,冷债难还,是什么意思?蕴含深刻哲理


这也会让那些借给你钱的朋友心寒,在内心已经把你踢出了朋友圈。金钱一向是检验一个人的人品的试金石,要不怎么会说“亲兄弟明算账”呢?它总能帮我们测试出谁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

现在社会上似乎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借债人和讨债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颠倒了,借债人好像已经变成了“借债的时候是孙子,讨债的时候是老子”,欠债还钱这样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借债人眼中好像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他们总是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

等到以后这欠的债自然也就变成了无头债,也就不用偿还了。可这魔高一尺,道也要高一丈不是?随着现代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法通则》中也有许多条关于债权债务的法律法规 ,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另外,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也已经成为许多人贷款的首要选择,银行的贷款利率显然要比你借朋友的利率要更公道吧。再者,你借了银行的钱,也就在银行的监管之下,你也就不能去当老赖了,你若上了银行的黑名单,以后的生活也就会处处受限,有苦头吃的喽。

俗语:热食好吃,冷债难还,是什么意思?蕴含深刻哲理


这句农村老话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做人一定要守信用,人无信则不立;二:要时刻拥有维权意识,属于你的东西,你一定要拿回来,并且要远离那些老赖。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都能成为一个诚实守信之人,并且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不是把那些以金钱为利益的人作为交往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