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霍去病為了維護太子劉據,上書請求漢武帝給皇子封王,劉徹為什麼沒有生氣?

小楓愛歷史


霍去病的上疏,本是作為大司馬驃騎將軍的憂心國事的表現。比起霍去病上書,還有更加離譜的,這在漢武帝前面幾代都有,更有上疏請漢文帝劉恆退位,遍尋天下賢才,讓位於人以遵上天旨意的。

只不過,牽扯到霍去病的身份,讓人浮想聯翩。

霍去病,從他18歲參軍北征匈奴算起,到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六月23歲病死,不過五年的時間。他剛一參戰便以八百斬獲七百,俘獲若干,立下功勞,獲得漢武帝的封賞,直至作為主力進行漠北之戰,從而封狼居胥。相繼獲得冠軍侯以及大司馬驃騎將軍,與他的舅舅衛青一起顯赫朝廷內外,可謂是少年得意。

霍去病的上疏,看起來是為了表親太子劉據,讓劉據的一干兄弟封王就國,減少太子劉據的壓力,有出於私心的嫌疑。

可是作為常年征戰沙場,輕易便降服匈奴並讓其死心塌地為其帶路,進而一路跟隨擊破匈奴部族的霍去病,難道不知道他的上疏會引發種種質疑?他在上疏的時候,為什麼又得到漢武帝的默許?

一,與環境有關係。

霍去病在元狩六年三月上書,此時距離漢武帝在元朔四年即公元前124年接受主父偃的建議已經過去七年。而實施“推恩令”,是為了削減諸侯王土地及勢力,減少對中央的威脅。

而在推恩令實施的兩年後(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劉安謀反案爆發。早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時任太尉的田蚡與劉安會面,話題主要涉及的是漢武帝子嗣的問題。劉安父親已故淮南王劉長與漢武帝祖父漢文帝劉恆本是兄弟,都是劉邦直系子嗣。當時的漢武帝並未生下子嗣,田蚡故意暗示劉安一旦漢武帝死亡,劉安繼位的可能很大。劉安也並非一個頭腦簡單的傻子,他知道即便漢武帝病逝,不一定會輪到他。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劉啟共有十四子,不是早亡就是沒有德行,至於漢文帝存留的兩子,代王劉參,梁王劉武。其中代王劉參有子嗣延續到了漢武帝元鼎年間,但是資質平庸。梁王劉武四子皆早亡。依據劉安自己的分析,他被擁立的可能性很大。

“上無太子,宮車即晏駕,大臣必徵膠東王,不即常山王,諸侯並爭,吾可以無備乎!且吾高帝孫,親行仁義,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萬世之後,吾寧能北面事豎子乎!”

所以,漢武帝在生下太子劉據之前,來自於同一支族的壓力很大。

推恩令的實施之後,雖然減弱了諸侯的實力,但是這樣卻更加刺激了各諸侯的野心。

再立新王封建,分割漢地,這與漢景帝漢武帝的初衷相違背,也實在有些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嫌疑,更成為後人生亂的源頭。漢武帝於情於理,不該答應下來,可是漢武帝鬼使神差的發出一道“下御史”而進行商議的命令。

漢武帝這個舉動釋放出來的信號很明顯,偏重於同意立王,有逆轉推恩令的嫌疑。讓人很容易猜測到立新王建新的藩國是為了更多的皇子到封國,減少內部爭奪皇位的事件發生,穩固太子的位置。

漢武帝曾直言不諱的在衛青面前,表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由此出現丞相莊青翟、御史大夫張湯等人接連四次聯名上書請封,漢武帝推辭的“拉鋸過程”。最終漢武帝在眾愛卿“盛情”之下,勉為其難的答應下來。

漢武帝此舉讓各藩國的對抗心多少減緩下來,也讓時常發生在皇家的太子之爭的慘劇,減弱了發生的幾率。

二,霍去病的原則

時任大司馬驃騎將軍的霍去病在上疏時,離他死亡的時間僅有兩月。霍去病與衛青在四處征戰,驅逐匈奴,揚威天下之時,正是公孫弘為御史大夫、丞相之時。以公孫弘的圓滑,根本不與漢武帝對抗,更多的是陳列多個對策,供漢武帝選擇。漢武帝用公孫弘等人很是舒服,因而衛青和霍去病也沒有了進階丞相的機會。

漢武帝為了控制軍權,早在建元二年(前139年)取締,時隔多年後又在元狩四年(前119年)設置了大司馬,位在丞相之上。同時獲封的是衛青和霍去病,也就是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後,以此獎勵衛青和霍去病。

霍去病與衛青兩人的性格不同,然而卻有一個行事原則。不結交私黨。

霍去病的上疏,是本著為了帝國的前途以及皇家的傳統和威儀,在表面和對未來的規劃上並沒有讓人忌憚的私心,即使出於私心是為了太子之位,這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對帝國的大局只有好的影響,消極的影響也在推恩令的持續打壓之下也微乎其微。

這種好壞兩方面在朝臣和漢武帝左右權衡之後,達成了一致。

三,後宮朝臣的態度

三個皇子爵位的變動,自然牽動與其緊密相關的母族。

劉閎母親為王夫人。劉旦和劉胥母親李姬。

相對來說,王夫人更受寵愛,這在雙方的封號上可以看出。

在漢武帝決定聽從霍去病和眾大臣的建議立三王時,漢武帝主動徵求過王夫人的想法,對劉旦劉胥母親李姬卻並沒有這樣做。

王夫人更想將兒子分封到更富庶的地方,更能體現出劉閎治理才能的地方去,她的首選目標是洛陽。

其實,霍去病的小姨衛子夫衛皇后還在世,出生於元朔元年(前128年)的太子劉據已經十一歲(前117),成為太子也已經十一年。

公孫弘死後,與衛氏家族有些仇怨的李蔡接任丞相,張湯接掌御史大夫;緊接著李蔡張湯死後,太子太傅莊青翟、太子太傅趙周、石慶相繼成為丞相、御史大夫。

這種偏向如此明顯,自然會引起人心向背。

李夫人雖然不捨和無奈,可是依然聽從了漢武帝的安排,只得同意立劉閎為王,暫時放棄角逐皇后之位以及太子之位,避免後宮不穩,從而再反相波及朝廷,危害到漢武帝雄霸天下的宏圖偉業。

總之,霍去病的上疏統一了當時的觀念,讓漢武帝沒有了後顧之憂,他怎麼會生霍去病的氣呢?!


唐代丹藥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書請求漢武帝給皇子們封王。按照漢朝的律法,各諸侯王必須回到自己的封地居住。這樣,三位皇子就不能留在長安,劉據的太子之位就更加穩固。漢武帝下詔道:“下交御史辦理。”雖然霍去病的做法只是想鞏固太子的地位,可是這其中涉及到皇位的繼承問題。朝廷大臣干涉皇位的繼承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可是漢武帝卻沒有因此而生氣,這是為什麼呢?

1.劉徹喜歡劉據

劉據出生於公元前128年,當時劉徹已經29歲。第一個皇子的出生,讓劉徹欣喜若狂,他還命人作《皇太子賦》慶祝皇長子的誕生,劉徹是在告訴天下人:這個剛出生的皇子是太子。劉徹還將衛子夫立為皇后,從劉徹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劉據這個長子是十分喜歡的。

劉據七歲時,劉徹便將劉據立為太子,還大赦天下。劉徹很注重對劉據的培養,他給劉據找了些德高望重的老師,對劉據寄予厚望。

2.杜絕對太子之位的想法

劉徹深知自己是怎麼當上太子的,他不想兄弟相殘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將其他皇子封王,並讓他們回自己的封地,其他皇子便有自知之明,知道劉徹確實要讓劉據做太子。這樣做可以鞏固劉據的太子之位,免除劉據的後顧之憂,也是符合當時漢朝律法的。

3.霍去病深受劉徹的寵信

霍去病年輕有為,驍勇善戰,為漢朝邊境的安寧立下汗馬功勞。霍去病是劉徹提拔的,他從小在宮中長大,能文能武,在漢朝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劉徹十分信任他,寵信霍去病也有利於穩定軍心。

霍去病十分重視軍隊成員的素質,據記載,霍去病對將士的挑選是十分嚴格的,他只會讓那些年輕力壯、勇猛殺敵的人加入自己的隊伍。霍去病對裝備的質量也很重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他部隊中的武器裝備是要經過精挑細選的,是最精良的。


愛麗說史


關於霍去病請求漢武帝立劉據為太子這件事,在《史記·三王世家》裡有具體的記載,原文如下:

“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幹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史記·三王世家》

霍去病說的很委婉,自己是個將軍,按道理不應該參與政治,尤其是皇家內部事物。但自己實在不忍心看著皇帝如此操勞,皇子們都大了,可以獨當一面了,因此皇帝可以讓他們放手去做事,去獨當一面了。因此請求皇帝為皇子們封王,以安皇子們之心。

實際上漢武帝打算封這三個兒子為侯,不打算封他們為王,因為從歷史的經驗來看,諸侯王能夠幫助皇帝的少之又少,大多數最後都做了懷有二心、謀逆反叛之人。自己當初採納主父偃的推恩令之謀,就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削弱諸侯們的實力。如今又封三個兒子為王,對於太子劉據日後登基為帝十分不利。因此,漢武帝只打算封三個兒子為侯而不是王,這樣一來既可以限制他們的權力,又不會讓他們的慾望得到膨脹,這是漢武帝為了保證自己的孩子們不要互相殘殺所做出的努力。

最後的情況證明,漢武帝的觀點是十分有預見性的。但面對滿朝文武的奏請,尤其是霍去病的奏摺,劉徹最後放棄了自己的堅持。也有學者說這份奏摺,本來就是霍去病在漢武帝的授意下寫出來的。

對於霍去病而言,皇子們不到封國去,而是留在京師,對於皇太子劉據始終是個威脅。因此出於鞏固太子地位的角度,他才會堅持請求漢武帝封三子為王,已達到讓三人和太子各正其位、各謀其事的目的。

漢武帝不會生霍去病的氣,他只是認為大家都不瞭解自己的用心,作為政治家和最高統治者,他不是容不下幾個孩子,而是一直在為帝國未來的命運擔憂罷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霍去病是有戰功之人,國家棟梁之材,武帝一手提拔的愛將,深受武帝的寵愛。還有另外霍去病的舅舅衛青也是對漢朝有戰功之人。所以不生氣是正常的,第二方面是武帝也要對他及背後的勢力所顧忌,但表面鎮定心裡有不滿也有可能,但是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小因為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對用人和控制拿捏很好。第三,給皇子封王在古代帝王之家是家常便飯的事,可以封類似弼馬溫這樣有名無權也可以,漢武帝採用主父偃的推恩令策略,雖然是封了王但是御史大夫和相國是中央認命所以並未對太子的勢力有多影響。


分享的風清揚


我是專注歷史的天楓說,下面我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提到大漢王朝,不得不提漢武大帝,說到漢武大帝不得不說大漢王朝的帝國雙璧——衛青和霍去病。這爺倆都是私生子,也是大漢的英雄。衛青則是老成持重,霍去病則是瑞氣逼人,更加有性格,霍去病對於舅舅則是更加的敬重,其中射殺李廣之子李敢就是為了給舅舅出氣,其實在維護太子立場方面霍去病也是出過大力的。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按照漢朝的律法,所有諸侯王必須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這樣做就將是將劉據的三個兄弟調出長安,其實劉據才好才十一歲,身為表哥的霍去病開始為表弟著想了。根據記載大司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漢武帝:

“承蒙陛下錯愛,使我霍去病能在軍中供職。本應專心思考邊防事務,即使戰死荒野也無法報答陛下,居然敢考慮他事來打擾陛下。我這樣做,實在是因為看到陛下為天下事憂勞,因哀憐百姓忘了自己,減少了食膳音樂,裁減了郎員。皇子們賴天保佑,長大成人,已能行趨拜之禮,但至今未封號位設師傅官,陛下謙恭禮讓,不憐憫骨肉之情,群臣私下都希望早日予以封號,但不敢越職進奏。我不勝犬馬之心,冒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希望陛下鑑察。霍去病冒死再拜進奏皇帝陛下。”

三月乙亥日,御史臣霍光兼尚書令上奏未央宮。漢武帝下詔道:“下交御史辦理。”

而結果是這一年劉閎被封齊王、劉旦被封燕王、劉胥被封廣陵王也就是說漢武帝聽從了霍去病的建議,但是你要明白這可不是普通的請求冊封,其實就是維護太子,說重一點就是為了奪嫡,雖然當時劉據已經被封為太子,但是當初漢武帝還有太子哥哥劉榮呢?牽扯到皇家的皇位繼承人事件有幾個能夠有好下場的,周亞夫就是一個例子。但是漢武帝卻沒有對霍去病怎麼樣,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姑妄言之。

1、劉據深得劉徹喜歡

直到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衛子夫在生下一位皇子,這個位皇子就是劉據,此時漢武帝已經29歲的大齡青年了,在皇家沒有子嗣是非常危險的,第一個皇子的誕生,劉徹異常欣喜。漢武帝歡喜中的武帝便命令枚皋及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之賦慶祝皇長子的誕生,漢武帝劉徹為皇長子取名為劉據。

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漢武帝將時年7歲的長子劉據立為皇太子,並大赦天下,同時下詔賜予朝中秩祿為中二千石的官員第11等爵——右庶長爵位,賜百姓中成為家長的人一級爵位。 隨後又派遣使者巡行天下,進行慰問與賞賜。詔說:皇帝派專使賜各縣裡的三老、孝子每人五匹布帛;賞賜鄉里的三老、愛護孩童者、努力耕田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賞賜年齡九十歲以上的老人以及鰥、寡、孤、獨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賞賜年齡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三石米,這都是為了慶祝冊封了太子。劉徹給太子請的老師都是有道德有學識的人,可見對太子給予厚望,更不像影視劇中說的子不類父,兩漢史書中也沒有這樣的介紹,所以霍去病維護太子也正符合劉徹內心的想法。

2、杜絕對太子之位的想法

劉徹是怎樣當上太子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老媽,姑姑兼岳母一起努力幹掉了慄妃,然後逼死了劉榮,最後劉徹成為繼承人,這些劉徹心裡明白,兄弟相殘的事情不能再發生在自己的兒子身上,這樣做可讓更加表明自己的心在太子那裡,同時也符合漢朝律法。

3、對霍去病的喜歡

霍去病是漢武帝一手提拔起來的,不得不說劉徹對這個年輕人十分的喜歡,=當然也不能否認霍去病有才能,但是沒有劉徹的提拔再怎麼有才能也無濟於事,劉徹對霍去病的喜愛程度遠超過衛青。也因為霍去病在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需要他來穩定軍中,最重要的他符合漢武帝心中所想的。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所以霍去病是摸準了漢武帝的心思,才敢上書的,不然也是找死。


天楓說


說明漢武帝也有這個想法啊,雖然後來太子被逼的起兵謀反,但他總體上是個老實厚道的人,武帝對他也大體上是滿意的,也是一直想著他就是自己的繼承人,既然是要默定當皇帝的,也不存在換太子的事,所以為了避免皇子都在京城引起紛爭,還是讓其他皇子到封國去好些。


山情水意最通靈


漢武帝看到外戚干政給朝廷帶來的嚴重後果,呂后、竇家、王家等,所以太子屬於衛家一脈,漢武帝肯定會引起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