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側記:舍小家為大家,兩口子守著兩條防線

“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要堅守抓緊抓實,做好復工保障。”提起當前的防疫工作,我校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的教師範俊傑這樣說。

根據鄞州區委組織部安排,受學校黨委選派,範老師去年底開始掛職於鄞州區城市開發前期中心,自2月5日起,他以一個正式工作人員的標準響應鄞州區委 “千名幹部守萬門” 的行動號召,對口支援五鄉鎮,積極參加社區一線防疫。同時,範老師的愛人是一名醫生,近一個月來,他們一起舍小家為大家,兩口子雙線作戰!

因為是黨員,更要迎難而上

戴上口罩、往頭上套好浴帽、用保鮮袋套住手後再拿橡皮筋捆緊,經過如此的一番“武裝”後,範老師就開始了他的站崗排查工作。這一身“裝備”難免令人忍俊不禁,他也調侃道,“一開始,我們看上去不像正規軍”。在支援防疫行動的初期,寧波的醫療防護物資也吃緊,區政府呼籲廣大黨員幹部要自己做好防護措施,儘量不佔用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作為下沉到社區協助工作的黨員幹部,範老師自己想辦法做好自身的防護。


側記:舍小家為大家,兩口子守著兩條防線

站崗、檢查出入證、檢測各類人員的體溫、登記人員行動軌跡、排查異常情況、為居家隔離的隔離戶送菜、向居民宣傳解釋“八個一律、十條禁令”等規章制度……這些工作都在一線防疫工作的職責範圍內。看似瑣碎簡單,卻是責任重大。是基層防疫工作中重要的內容。


他說:“我們把人群分為ABCD四類。A類是有武漢接觸史的確診病患,C類是密切接觸過A的人。這兩類人都由專業的醫療機構收治和隔離。D類是居家無外出的人,剩下來最大的隱患就是B類,就是那些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A接觸過的人,可能是在潛伏期的感染者,一旦B和D接觸了,又會衍生出新的B類,就是所謂的2B類。”範老師的工作正是針對“B”和“2B”這兩類人群進行開展的,意在通過隔離篩查出B類,且杜絕新的B類,將“控新增”作為核心,以此來阻斷疫情傳播。


在基層,將政策落實到具體工作時,範老師不可避免地遇到各式各樣的阻力和不理解以及不配合。“確實有些時候會感到為難和鬱悶,”他的語氣裡有些許的無奈。信息的不對稱、固有觀念的難以改變,對政策的不瞭解,使得少數人並不支持和理解基層防疫工作。“戴口罩、少出行、不聚眾”,這些簡單的要求在執行監督起來卻並非易事。作為基層防疫人員,他們正是直面這些難題的第一道防線。範老師只能更加耐心地對居民進行勸導和解釋,對於有些固執的老人,則採取了“曲線救國”的方法,動員其子女或親近的人對其進行勸導和安撫。


側記:舍小家為大家,兩口子守著兩條防線

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取得較為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寧波也已連續幾天未出現新增病例,但基層防疫仍未放鬆,防疫工作仍在繼續。


五鄉鎮工業企業聚集,有著近7萬的外來務工人員,“返甬小高潮”使得人員流動性大大增強。早在2月15日這天,範老師所支援的小區便接收了6組外地返甬的家庭。他們當即根據來源地的風險等級,分類為這些人員測量記錄體溫、詢問其身體情況、核查其行動軌跡、登記聯繫方式並督促他們嚴格“居家隔離”和核酸檢測。同時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做好復工保障工作。


舍小家為大家,只為築牢安全防線

當前,正處冬春交替之際,氣溫起伏波動大。基層防疫的工作並不輕鬆,範老師一方面需要在這樣的環境裡注意天氣冷熱變化,保證自身健康安全,另一方面他愈加打起精神來做好防控,但範老師覺得,有更多的人正冒著比他更大的風險工作在一線。


側記:舍小家為大家,兩口子守著兩條防線

範老師的妻子是海曙區基層醫院的一名醫生,也是一名黨員。這次海曙區的確診病患數量較多,自疫情開始,她便投入到緊張的救治工作中,每天都需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工作到十點才歸家,還沒能吃飯休息,又收到“新增密接疑似人員一名,需要儘快轉移”的電話,便又匆匆趕去醫院。


“她的風險比我更大,也比我更累。”範老師說。身處不同戰線,他們相互理解、支持著彼此的工作,也相互叮囑對方注意防護,“擔心風險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小心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於兩人都忙於抗疫防疫,孩子也暫時送到了外婆家。但鄉下沒有網絡,現在孩子沒辦法及時收看網上的教學直播,加之無法輔導作業,學習會落下,這是他們兩口子目前比較擔心的事。


儘管如此,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範老師卻義無反顧地在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迎難而上,與其他黨員幹部一同為社區居民築牢安全防線,帶著責任、愛心與力量,充實社區的防疫力量。和所有人一樣,堅持一線防疫的範老師希望這場疫情能儘快結束。在他看來,這場戰爭。有前方衝鋒陷陣的戰士,也有後方做後勤保障的人,還有做協調調度的人。歲月靜好,那是有人負重前行,疫情當前,範俊傑老師體現了一名基層黨員的擔當和責任。現在正是抗疫、防疫和復工保障的關鍵時期,全國上下一盤棋,同心協力,範老師相信,我們終會戰勝疫情,贏得春暖花開!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字丨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融媒體中心 陳佳炯

▶圖片丨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範俊傑

▶今日編輯丨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融媒體中心 林一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