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俄國將阿拉斯加720萬美元賣給美國,按照如今國際形勢虧了嗎?

中意難求180498111


俄羅斯人沒有做過虧本的買賣,而當年把位於美洲的阿拉斯加殖民地,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也是在當時的國際形勢,做出的最優選擇,所以根本談不上虧本,即使到今天也不算虧了。當然對於美國來說算是賺大了,無論是在地緣上還是在經濟上都是大賺。

具體解析:



1、俄羅斯賣阿拉斯加價格還算合適。

1867年,俄羅斯帝國與美國達成協議,俄羅斯把位於美洲的阿拉斯加殖民地,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其實這一樁交易,對於俄羅斯和美國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划算的生意。

對於美國來說,當時的美國處於國力的上升期,到處擴張勢力,需要阿拉斯加這一塊地盤,不僅彰顯國力,而且能夠宣示在美洲地區的大國地位。更主要的是,價格真的不貴。因為阿拉斯加地區面積高達171萬平方公里,雖然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冰天雪地之中,但無論怎麼算都非常划算,因為很多東西都沒有被開發出來,蘊含的寶藏是難以想象的。

對於當時的俄羅斯帝國(沙俄)來說,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能夠彌補俄羅斯瀕臨破產的財政,因為俄羅斯在之前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國庫消耗的一空,720萬美元也是一筆非常大的資金,有效的緩解了俄羅斯帝國的財政壓力。



2、當時的阿拉斯加只有美國敢買。

另外也要看阿拉斯加地區所處的位置,它在北美洲西北部,離俄羅斯的核心地帶有萬里之遙,加上俄羅斯當時處於克里米亞戰敗之後的恢復階段,根本無力再對阿拉斯加地區形成有力的掌控。

更關鍵的是,當時阿拉斯加與英國殖民地加拿大接壤,如果不把阿拉斯加賣掉的話,一旦英國從加拿大出兵把阿拉斯加佔領了,俄羅斯可能連毛兒都撈不到。而俄羅斯把阿拉斯加的買家鎖定為美國,那是因為只有美國人敢買,其他國家是沒有那個膽量的,當時的英國可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國,沒有人敢得罪。但是在美洲地區,美國人就敢。

3、俄羅斯看似虧本的買賣,有人買單。

克里米亞戰爭戰敗之後,俄羅斯向西擴張的步伐被打斷了,所以俄羅斯轉向遠東地區擴張,因此就瞄向了被日漸孱弱著大清國。俄羅斯帝國趁著當時大清國內部有太平天國的叛亂,外有第二次鴉片戰爭開打。先後逼迫清朝簽訂了《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直接割走了我們的外東北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比阿拉斯加那171萬平方公里之前的多得多,可以說這些利益訛到手了,之後再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簡直不要太輕鬆。因為這一部分賤賣成本,清朝已經替俄羅斯支付了,可以說這一場交易的最倒黴的一方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我們。但這也沒辦法事,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大正看世界


都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了。

按照阿拉斯加171.785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相當於伊朗一個國家還要大出10多萬平方公里,不說虧了還有什麼可以安慰了的措詞?這在1853年僅僅只合到2美分一畝田啊!

但由於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的多年征戰和克里米亞戰爭的結果,加上沙俄的工農業落後,經濟衰退的原因,沙皇無力保得住阿拉斯加這塊隔海的飛地。


因為沙皇在侵略土耳其的克里米亞戰爭中,面對的卻是強大的英法聯軍,此時的英國工業革命,早已林立於世界之巔,英國有能力奪下阿拉斯加這塊飛地。因此,沙皇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也就出於無奈而不得已之舉。沙俄一貫的徵土掠地是他的本質,且別說這麼大一塊領土了呢?

有誰願意將這麼大面積的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賣給美國呢?恐怕歷史上這是僅有一次的賠本買賣了。


用戶聽松閒人


19世紀時的阿拉斯加,幾乎算是一塊沒有人要的苦寒之地。將這幢沒啥大用的物業砸在自己的手裡,還要支付大筆的物業費去維護,那還留著它幹嘛?再說了,最近手頭有點緊,乾脆賤賣了算啦。



19世紀中葉,正處於殖民時代的晚期。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如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在世界範圍之內已經連接成片。既然相互之間已經達到了雞犬相聞的程度,很自然,面對面的爭奪和對抗就逐漸趨於白熱化了。


其實,在此之前,以新興的沙皇俄國為代表的遲到者們,不甘落伍,也紛紛加入了戰隊。俄國的領土橫跨歐亞大陸,企圖融入歐洲,是沙俄宮廷的一貫策略。不過,沙俄一旦向西擴張,就會受到英、法等國的迎頭痛擊。比如,1856年結束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就遭到了失敗,損失慘重。



好吧,既然沒趕上吃頓熱的,那咱就四處尋覓一些殘羹冷炙吧。就這樣,長期以來,與向西擴張的舉步維艱相反,沙俄勢力向東挺進的步伐,一直比較順暢。因為,西伯利亞腹地地廣人稀,所以,除了雪雨風霜之外,幾乎不存在什麼像樣的抵抗力量。


在高層的支持之下,大批沙俄政府資助的冒險家,沿著俄羅斯大草原,向東直奔屬於亞洲的西伯利亞而去。由於向南有蒙古高原和外興安嶺的天然阻隔(加上滿清等的抵抗),這些冒險家只好一路向東,直至抵達白令海峽。



沙俄冒險家們佔領遠東地區以後,他們的所站立的位置,就與阿拉斯加隔海相望了。接著,他們駕馭帆船或者雪橇,橫跨白令海峽,陸續抵達了阿拉斯加以及阿留申群島等地。


1784年,俄國人在科迪亞克島(位於阿拉斯加灣內)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定居點。然後,他們繼續向前推進,進而登上美洲大陸,再建立了若干個永久定居點。至1799年,沙皇俄國正式設立了俄美公司(俄羅斯美洲公司),開始了對阿拉斯加地區的殖民統治。



阿拉斯加地區的陸地面積約150萬平方千米,加上附屬島嶼,共計約170多萬平方千米。不過,這一大片廣袤的區域,在19世紀,對於殖民者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利用價值。


阿拉斯加,原是因紐特人的家園。俄國人來到之後,主要從事狩獵和皮毛貿易,特別是當地特產的海豹的皮毛,是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



俄美公司,是半官方的殖民地管理機構,其職能類似於當時英國設立在印度次大陸的東印度公司。俄美公司對阿拉斯加的專營權,基於沙皇的授權。其代價是,在承認沙皇俄國對阿拉斯加擁有主權的前提下,俄美公司的經營利潤的三分之一,需上繳沙皇。


可見,殖民掠奪,是新老帝國主義國家一致採取的手段。對殖民地的統治,首先考慮的是,自己能否獲得鉅額的商業利潤;至於領土擴張的意圖,往往是依附於前者的。如果達不到預期的利益目標,那就可以想見,殖民者們甩掉這塊爛山芋的時候,其糾結的程度往往也不是很高。


關於這一點,與我們現在的“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的觀念,是有很大分別的。因為,本來這塊地方就是搶來的嘛。



從1790年代到1820年代的2-30年間,俄美公司的經營沒有什麼太大的起色。另外,為了抗擊土著因紐特人的襲擾,就連定居點中的婦女,也不得不扛起了長槍。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隨著美國對外貿易的崛起,國際皮毛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導致俄美公司的利潤越來越少。最後,幾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就這樣,阿拉斯加,越來越像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了。



與英、法等國爭奪克里米亞失敗之後,沙俄進一步陷入了首尾不能相顧的窘境。相對而言,放棄阿拉斯加較為容易,不能讓主要對手因此佔到任何便宜,就反而顯得比較困難了。


思前想後,隔著老對手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把包袱甩給新興的美國,也許可以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當時的美國,也正在獨立戰爭之中與英國等歐洲列強苦苦對抗。敵人的敵人,顯然就是朋友。因此,俄美兩家一拍即合。


1867年4月,俄美雙方關於轉讓阿拉斯加的協議,最終以720萬美元成交,價格僅僅約合1平方千米2美分左右。雙方約定,正式移交阿拉斯加主權的日期是1867年10月18日。所以,現在,10月18日被美國阿拉斯加州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


時過境遷,現在的人們,似乎已經無法理解這筆交易價值。賣得太便宜了嗎?就當時來講,也許未必吧。必須說,以今人的眼光,是無法正確判斷舊時的有些事情的。


俚言雜談


按照現在的行情俄羅斯確實是虧了,畢竟那麼大一片領土(152萬平方公里),油氣和漁業資源又那麼豐富,再加上它作為北美橋頭堡所具有的巨大戰略價值,當時720萬美元就拱手讓人,現在怎麼算都得不償失。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像中國人常講的那樣貨賣當時價。在當時阿拉斯加對俄羅斯而言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這塊土地作為俄羅斯孤懸海外的一塊飛地,除了出產少量皮張貨物以外其他產出很少,俄羅斯也沒能對它實現有效管治,時值英俄戰爭之際,俄國人擔心英國人利用阿拉斯加做跳板攻打自己,所以就連哄帶騙的賣給美國,沒想到美國著著實實撿了個大漏。


黔達石業倪應


俄國也實在太大了,荒無人煙,守著也沒意思。


用戶9985847847389


不虧,美國太強大了、當年沒有賣現今也就沒俄羅斯了!


阿飛哥的世界


虧也沒用,前幾年房子現在都翻幾倍。


沉默140355841


肯定虧了,無論從戰略上還是資源上。


nasa973


墾定


太平洋278648891


虧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