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與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完全兩個樣子該怎麼辦?

小宋123


我們要弄清楚的是,誰帶的小孩變成樣子最好的,那就由誰帶吧。我個人覺得,只要是好的,孩子學習進步,懂事,文明又禮貌,又得到健康快樂成長,就足夠了。如果父母帶孩子都不如爺爺奶奶帶得好,那就讓爺爺奶奶帶吧。相反,就由父母帶吧,再忙也要把工作調整一下。如果我們家長沒有盡責而使孩子出現問題,那將是後悔莫及。不要給自己找任何藉口,忙這個忙那個的,孩子的事才是最頭等大事,一定放在第一位。謝謝大家!


Qyj益軍188


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好問題,我也有這樣的經歷與困惑。因為他父母工作太忙,半歲的小孫子由我異地帶養,自覺責任重大一刻不敢鬆懈。隨著孩子成長到三歲時,越來越多的問題初現苗頭。在他三歲半時不得已關了生意,帶著孩子送還他父母。由我接送幼兒園,這又讓我陷入了迷芒的境地。

在深圳做生意請了幾個小姐姐,我和夫人自然不能親手帶他。保姆常帶著他四處玩耍,只要他不鬧總是無原則的滿足他。為了讓他長大有主見,隨我出行時總是問他往哪裡去。他會用手指著要去的方向,沒想到形成了任性無視規矩的壞習慣。

他的成長環境還算不錯,店裡的小姐姐對他偏愛有加,也就不乏母愛享受,鄰家小孩常常逗他玩耍也不少朋友。我夫婦吃了沒文化的虧,對他的學習與監護一刻也不敢放鬆。

一晃要上了幼兒園,第一天鬧著要回家,成天揹著書包吃了幼兒園的飯。早操入場時總是這裡看看那裡摸摸,午睡時總是久睡不著離開床位,好在小班時就識字近千,總算對我些許的安慰。以往父母偷偷返回廣州,醒來也佯裝沒事不題。三歲半開始唸叨失落,於是就來到廣州團聚。在幼兒園同樣不守規矩,為此報了幾個培訓班,各班老師著法不一,少年宮的老師和機器人的老師,與我們有不同看法,甚至正告我們不要過度束縛天性。在家裡主要表現為不能做到令行禁止,雖然動作麻利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吃飯雖不挑食總是說等會再吃,看書畫畫能坐得久些,一要寫字就鬧騰流淚,本來能寫得工整快速,故意行筆蝸牛給筆劃添上捲曲的鬍鬚。

在外和陌生小朋友能快速融入,也能守遊戲規則。然而他說話用小心機愛狡辯,特別是無視規矩久訓不改,實在讓我頭疼。原來用衣架打過,絕不似我父親高舉竹筷,觸若揚琴撫弦的訓我。自知他會長大任由抽不皺眉,再說也不合時代要求就放棄體罰。也餵過生蒜和介末,但是習慣總是不改,時常被他逼成魔鬼。以至於不敢帶他去親戚家小聚。各位奶爸寶媽有什麼好法寶誠請賜教[祈禱]











野鶴旅途


我有親身經歷,我今年50多歲了!發表我的看法,孩子小時候需要高質量的陪伴,父母就儘可能的利用有限時間自己帶孩子,爺爺奶奶帶孩子會出現隔代親,過分的寵愛孩子!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師,言傳身教的孩子比爺爺奶奶帶孩子強!爺爺奶奶帶孩子辛苦,父母有時間了儘量自己帶!


老李的小日子


孩子和父母與和爺爺奶奶在一起表現的不一樣,這是與父母撫養和隔代撫養對孩子的影響不同造成的。



隔代撫養有好處,但這裡我們認真的分析下隔代撫養的壞處。

  1. 隔代撫養會造成孩子和親生父母不親近,他們心裡上會認為爺爺奶奶才是他們最親的人,這會為孩子上學以後的教育造成困難。
  2. 在教育方式上,老一輩會更加溺愛孩子,養成孩子性格上一些小毛病。有數據統計,60%以上的失足少年與隔代老人育孫不當有關。
  3. 由於隔代撫養,缺少一定的有效監護,容易造成孩子的意外傷害。比如落水,被欺騙等。

所以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即使我們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會很辛苦,但用心養育孩子不僅是孩子的需要,也是父母的需要。

  1. 陪伴孩子長大,你才能和孩子建立穩定的情感依戀,孩子長大後也會對父母心懷感恩。
  2. 陪伴孩子長大,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成長,讓小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3. 孩子會很快長大,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沒有陪伴孩子長大的父母,想融入孩子的世界會更加難上加難。
  4. 沒有陪孩子長大,讓孩子的人生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而孤單,也會讓年老時的父母少了孩子的體貼而傷心。

哈佛心理學家吉爾伯特說,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卻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經過你的辛苦付出和陪伴,孩子會和你越來越親,也會在你的引導下愛爺爺奶奶。

遇見孩子,才是媽媽最美的年華,看著孩子長大,才是媽媽最深的祝福。


淺淺秋兒


關於孩子和父母在一起與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完全是兩個樣子,該怎麼辦?在對於這個問題上,是一個很普遍的思想觀念。如何來改變這種現象?請觀下文。

現在無論是在農村和城市,由於父母都上班,根本沒有時間照料孩子。無論小孩上“幼兒園”或者上小學,一般都有爺爺和奶奶接送,很少有父母接送的。因為父母上班時間很緊,顧不上接送。所以,就把接送孩子的任務,就交給了父母。無論是星期或節假日,都有爺爺奶奶來照顧。所以就和爺爺奶奶相處的時間就長一些。乆而乆之,在孩子的心目中,就產生一種父母不如爺爺和奶奶關心自己的概念。父母那也覺著給他們有一種疏遠的感覺。對於這種情況很正常,明擺著,給誰待的時間長,對誰的感情就深。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爺爺奶奶不如父母管的嚴。在打罵上,爺爺奶奶很疼愛他們,捨不得管教,在輔導孩子作業上也不上緊。不如和父母在一起管的嚴一些。父母能打罵孩子,自己打罵行,別人打罵受不得,爺爺奶奶就不敢,深了不行,淺了也不行,省怕兒媳婦挑毛病。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呀!

為了改變這種現像,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多貼近孩子,多多關心孩子,教育和輔導孩子,多多和孩子勾通,交流。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孩子怎樣學習,結交同學,怎樣讓孩子樹一種學習意向和信念,指導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也讓孩子充分地瞭解父母,理解父母。

有的人可能知道,農民歌手朱之文,很有名氣,也掙了不少錢,為國家和村裡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然而,他的兒女卻怎麼樣呢?沒教育出來,老早棄學,無所事事。什麼原因,都是朱之文成天忙於唱歌,沒時間教育孩子,他母親又是農民,只知道種地,不會管教孩子,結果媒體暴光了他孩子的情況。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這完全是父母的錯,孩子是接受教育的。從小不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等大了再改就不易了。

所以,廣大父母們,再忙也別忘了關心孩子,親近孩子,管教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希望,是自己的未來,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孩子的好壞行為,直接與父母教育有直接關係。父母應該知道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老吳趣談


這是個兩難的選擇。

心裡學的書上很多觀點說孩子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對人格培養不利。可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年輕人必須出去工作,掙錢養家。只能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了。

所謂統籌兼顧吧,儘量抽些時間多陪陪孩子吧!

好在,事物不是絕對的。很多爺爺奶奶從小帶大的孩子也有很多非常成功的。


天眼目


沈事兒麻麻來啦!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沈事兒也一樣。沈事兒在跟姥姥姥爺一起的時候情緒會更穩定一些,在跟爸爸媽媽一起的時間會嬌氣一些,這是因為沈事兒一直跟我們在一起,對爸爸媽媽的信任度和依賴度更高,碰到點事情就想撒個嬌耍個賴,有事沒事哭一個。但如果老人帶的多情況可能就和我們的相反,老人會更溺愛孩子,孩子會在老人面前表現的更真實,面對父母就會多些敬畏少些親暱。無論哪種,都屬於正常情況。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深深的愛,孩子自然會給到父母很好的反饋。

關注我,一起在育兒路上打怪升級吧!



沈事兒麻麻


試著多抽時間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時也不要做喪式陪伴。

要多和孩子互動,溝通,多引導。

做些親子游戲,

陪伴孩子時,多到戶外走走。

儘量把對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也多和老人溝通,

教養孩子的方式方法。




慧蘭智德


隔代教育弊大於利,自己的孩子憑什麼要讓爺爺奶奶帶,難道是孝順讓父母安度晚年嗎?!



布爾稀為客


能怎麼辦呢?在中國這是一個很普通的社會現象。爺爺奶奶要是文化底子薄一點,那可能還會影響到今後孩子的成長。小孩入托爺爺奶奶還得去接送。有責任的父母會想辦法親近孩子,沒責任的父母把孩子一天到晚24小時都扔給爺爺奶奶,自己成天就想著上網逛街和朋友聚會。孫子長大了爺爺奶奶也老了,這就是生命的輪迴更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