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進軍戰“疫”第二戰場,大數據助力復工復產

當前,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進入關鍵時期,分化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戰場。在戰“疫”第一戰場,大數據已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出重要的支撐作用。基於此,大數據順勢進入戰“疫”第二戰場,助力各地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

國家發展改革委2月24日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數據留痕,這一結論得到與工人相關的電信、交通等數據,與企業相關的電力、稅務等數據的充分證明,這些數據因此成為各地推進復工復產的重要支撐。

電信大數據

我國目前擁有16億手機用戶,手機網民截至2019年6月達到8.47億人,現有公眾通信網每日產生約數千億條電信數據,加上手機實名制等積極因素,電信數據因此成為支撐戰“疫”大數據重要支撐,在疫情防控方面表現出眾,進而助力復工復產。

中國移動依託其IT+大數據能力,於2月23日正式發佈“防疫復工工具集”應用,為個人、社區、企業三類受眾提供集數據查詢、信息收集、風險評估、精準分析、防護保障等能力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中國電信正在開展八項助力行業復工復產專項行動。中國聯通利用5G、大數據等推動重大項目復工復產。

電力大數據

我國已實現14億人口全民通電,發電量穩居全球第一。近年來,數字化電網詳細記錄我國生產生活,電力數據因此成為我國重要的數據資源。疫情爆發之前,電力數據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宏觀、中觀和微觀經濟分析;疫情爆發之後,有地方政府與電力企業聯合行動,深入挖掘電力數據戰“疫”價值。

如今,電力數據不僅用於科學防疫,還廣泛用於復工復產。其中,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利用全省用電大數據,於近日推出《四川省企業復工復產電力指數監測日報》,為四川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據悉,四川省電力大數據已實現11.31萬戶工商業用戶用電數據的實時採集,系統日累計處理數據超過3億條。

稅務大數據

國家稅務總局已在2月20日提出,要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特別是增值稅發票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等優勢,從行業、地區、規模、經濟類型等不同維度,深入分析經濟運行動態,客觀反映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細緻梳理產業鏈、上下游需要解決的問題。

疫情期間,稅務部門運用多渠道推進數據集成,根據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口徑,在彙集自有稅收數據的基礎上,加強跨部門協作,同步推進第三方數據運用,助力企業用好各項優惠政策,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便利。其中,山東省稅務局通過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取了全省146家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名單,並統一納入省稅務局“減稅降費綜合監控服務平臺”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大數據融合應用

從稅務部門推進第三方數據運用中不難看出,大數據融合應用已成為戰“疫”主流趨勢,以提升支撐復工復產等的力度與精度。其中,中國電科2月20日正式發佈的“一網暢行” 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融合了民航數據、鐵路數據、公路數據、衛健委數據,截至2月22日24時累計查詢人次達到2.02億。

貴陽市大數據局指導開發上線的“貴陽市企業復工復產備案登記平臺”,已實現與貴陽市其他疫情防控信息平臺數據的互聯互通和融合應用,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數據支撐。截至2月24日,該平臺申報企業數22485家,涉及企業員工信息251005條,收集已備案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271條,490家企業通過平臺進行了抗疫物資需求申報。

《昆明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實施方案》業已提出,加快推進基礎數據互聯互通,整合現有政務服務、公安、人社、醫保、公積金、民政、住建、市場監管、發改、自然資源、電力、水務、天然氣、公共交通等部門基礎數據,構建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四大基礎數據庫,優化營商環境,實現群眾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及不見面審批的目標,為復工復產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