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进军战“疫”第二战场,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

当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进入关键时期,分化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在战“疫”第一战场,大数据已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此,大数据顺势进入战“疫”第二战场,助力各地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

国家发展改革委2月24日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过70%。数据留痕,这一结论得到与工人相关的电信、交通等数据,与企业相关的电力、税务等数据的充分证明,这些数据因此成为各地推进复工复产的重要支撑。

电信大数据

我国目前拥有16亿手机用户,手机网民截至2019年6月达到8.47亿人,现有公众通信网每日产生约数千亿条电信数据,加上手机实名制等积极因素,电信数据因此成为支撑战“疫”大数据重要支撑,在疫情防控方面表现出众,进而助力复工复产。

中国移动依托其IT+大数据能力,于2月23日正式发布“防疫复工工具集”应用,为个人、社区、企业三类受众提供集数据查询、信息收集、风险评估、精准分析、防护保障等能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中国电信正在开展八项助力行业复工复产专项行动。中国联通利用5G、大数据等推动重大项目复工复产。

电力大数据

我国已实现14亿人口全民通电,发电量稳居全球第一。近年来,数字化电网详细记录我国生产生活,电力数据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数据资源。疫情爆发之前,电力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分析;疫情爆发之后,有地方政府与电力企业联合行动,深入挖掘电力数据战“疫”价值。

如今,电力数据不仅用于科学防疫,还广泛用于复工复产。其中,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利用全省用电大数据,于近日推出《四川省企业复工复产电力指数监测日报》,为四川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据悉,四川省电力大数据已实现11.31万户工商业用户用电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日累计处理数据超过3亿条。

税务大数据

国家税务总局已在2月20日提出,要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特别是增值税发票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等优势,从行业、地区、规模、经济类型等不同维度,深入分析经济运行动态,客观反映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细致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需要解决的问题。

疫情期间,税务部门运用多渠道推进数据集成,根据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口径,在汇集自有税收数据的基础上,加强跨部门协作,同步推进第三方数据运用,助力企业用好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其中,山东省税务局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取了全省146家疫情防控物资重点生产企业名单,并统一纳入省税务局“减税降费综合监控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大数据融合应用

从税务部门推进第三方数据运用中不难看出,大数据融合应用已成为战“疫”主流趋势,以提升支撑复工复产等的力度与精度。其中,中国电科2月20日正式发布的“一网畅行”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融合了民航数据、铁路数据、公路数据、卫健委数据,截至2月22日24时累计查询人次达到2.02亿。

贵阳市大数据局指导开发上线的“贵阳市企业复工复产备案登记平台”,已实现与贵阳市其他疫情防控信息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截至2月24日,该平台申报企业数22485家,涉及企业员工信息251005条,收集已备案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71条,490家企业通过平台进行了抗疫物资需求申报。

《昆明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业已提出,加快推进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整合现有政务服务、公安、人社、医保、公积金、民政、住建、市场监管、发改、自然资源、电力、水务、天然气、公共交通等部门基础数据,构建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及不见面审批的目标,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