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上海有很多優秀的翻譯演員,但蘇秀是獨一無二的;上海也有很多優秀的演員,但林棟甫是獨一無二的。”


在與蘇秀同一輩的同事裡,邱嶽峰、於鼎、胡慶漢、畢克、李梓、尚華、富潤生、趙慎之等都已相繼離世。林棟甫說,這一群人曾經用他們的聲音讓那個年代的國人結識了一個個形象各異、個性獨特的異域人物,坐在電影院裡,國人也可以“放眼世界”,跟隨外國影片裡的人物飛躍被限定的時空,身臨他們的世界,進入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境遇,和他們一起痛苦、快樂,一同追求愛和自由,頌揚人性之光。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林棟甫22歲時到上海電影譯製廠參加考試,蘇秀恰好是招生小組的一員。“如果說是童自榮的音色是小提琴,那他就是大提琴。他的聲音有一種醇厚、深沉的感覺。”蘇秀這樣形容。招生小組一致決定要招林棟甫,因為他的聲音是譯製廠所缺的。但不巧,林棟甫當時屬於“大集體”,按規定不能被調到譯製廠這個“全民”單位。


林棟甫選擇了“曲線救國”,先師從著名配音演員邱嶽峰。不幸的是,不久後邱嶽峰離世,林棟甫為此消沉了一段時日,留著長髮,經常喝酒。幸運的是,蘇秀答應了他去家裡拜訪的請求,他們開始通信。直到有一天,他終於成為了蘇秀唯一的學生。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我這個人做事不做則矣,要做就會盡力去做。如果我收了學生,就覺得我對他有責任,所以我是不肯收學生的。” 蘇秀笑稱,“結果他賴上我了。”她收留他,教導他,把他帶入了行。


“我最開始,是可憐他,但是後來我發現,他懂音樂,看過很多書,和我有共同語言。另外,他也很會說笑話,有時候像是給我來一段單口相聲。”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在林棟甫眼中,蘇秀不止是他的老師,也是他的另一位母親。“我的母親生了我,蘇秀老師把我帶成一個有用的人。”他對蘇秀充滿感激之情。蘇秀回憶,林棟甫曾在她陪生病的老伴去杭州女兒家小住時,專門請她女婿吃飯,並說:爸爸媽媽到杭州去,姐姐姐夫受累了。“這完全是一幅兒子的姿態。”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有一回,蘇秀和他提起《華麗家族》中一家人進旅館時看到門口的大龍蝦很漂亮,“實際上我從來沒有吃過龍蝦,也不知道好不好吃。後來他覺得我既然提到,就得讓我嚐嚐。”當時還是90年代,那頓飯花了林棟甫1000多元。“後來他問我好吃嗎?我說不好吃。他說那你要吃什麼?我說我要吃油豆腐線粉湯。”這樣的回答,也充滿了蘇秀對林棟甫的愛子之情。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藝品與人品


蘇秀曾對林棟甫說過,人品就是你的藝品,一個人做藝術,人不對,什麼都不對。你可能很聰明,技巧很好,可能也會讓人欣賞,但你沒有內在的東西是不可以的,先要做人。“在我最沒有希望的時候,她也跟我說,聽人事聽天命,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但好好學習,好好做人。機會來了,就把握好,機會沒來,你也是一直在學習。


林棟甫回憶,蘇秀對他的管教很嚴格。每個配音演員的包裡都會有一本《新華字典》,隨時準備用來查讀音。有時蘇秀會指出林棟甫某個字的讀音唸錯了,但她從不告訴林棟甫究竟怎麼念,只是告訴他:“自己去查字典”,讓他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我慶幸被這樣管過,所以我後來的人生再怎麼也亂不了。”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有一次,他準時到達約定的地點,卻被蘇秀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你以為你是誰啊?幾點才到?你是沒遲到,但你心裡(臺詞)都有數了嗎?”他才發現別人都已經到了,童自榮一直走來走去,默默揹著臺詞。對此,蘇秀表示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蘇秀曾經為《老處女》配音,這個人物的心理是扭曲的。在結婚當天,她被未婚夫拋棄,所以她一輩子不見陽光,她怕人家說她,甚至於不敢拉開窗簾。“這種心情,我們正常人是很難抓的。”


為了配好這個角色,蘇秀開始設想自己一個人坐在黑屋子裡,屋子裡一股灰塵味,蛋糕上都是蜘蛛網。在抓到這種心情後,那幾天她都不敢跟別人說話,生怕情緒跑掉。“上一秒還在嘻嘻哈哈的,下一秒就要進入角色開始配音,這是很難的。所以要求配主要戲的演員、導演,必須提前15分鐘到錄音棚的候場室裡安靜地準備。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林棟甫也會如此告誡年輕演員。“如果不願意接受這種考驗,他們始終不會進步。”他認為,要幹好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必須要加倍努力。哪怕技術成熟了,活也不斷了,但每個角色都還是從零開始的。新的挑戰會不斷出現,遇到的每個角色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嗎?不可以。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哪怕同樣的身份,故事也不一樣。你不能用經驗辦事。”


“我是譯製片的受益者,透過這扇窗我把頭探了出去,呼吸到了不一樣的空氣……我和我崇拜的前輩們成了忘年交,他們為人本分,對藝術忠誠,他們深深地影響了我。”


截止到2016年,林棟甫已經參加了500多部影視譯製片的配音。“那諸多的性格迥異的人物進駐過我的心靈,他們豐富了我的情感,開闊了我的思想。直到現在我能以當一個演員立身養家,靠的就是從那十多年配音學來的臺詞能力。蘇秀老師培育了我,譯製片成就了我,那個年代的一道殘霞依然照亮著我的生命。”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配好每一個角色


現場,這對亦師生亦母子的優秀配音演員,還向大家傳授了配音技巧。


很多人曾問林棟甫:“配音的時候對口型很不容易吧?”他說:“口型一定不是問題。沒有一個配音演員會為了抓口型而費很多精力,重點在於他能不能找到臺詞的節奏。”林棟甫在教導年輕演員的時候會告訴他們,配音時要離開本子去看自己配的這個人,看他的眼睛、他的神情和與他對話的人,“注意他的呼吸,人在不同的情緒下氣息也是不一樣的。” 人物說的每一句話都必定是有根據的。


同時,配音要求抓住人物的形象。蘇秀表示,作為一個演員,要有想象力,要善於觀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對的。你作為一個演員,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事,你必須善於觀察。要看書、看電影、看話劇,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她認為,人類的基本感情是相通的,可能文化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習性不一樣,但作為人來說,人性的東西都是相通的。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此外,林棟甫提到,劇本也很重要。一部出色的劇本,它的結構、節奏都已經有了,只需要充分理解劇本,跟著它走。如果抓好了這個人物,那接下去就不費勁了。


蘇秀說:“在我四十餘年的配音生涯中,各種角色大約配了幾百個……不管戲多戲少,每個角色都是我在那銀色海洋中經歷的一次‘人生’。”她經歷過女王、皇后的顯赫,也品嚐過小偷、妓女的低賤;一會是任性的貴族小姐,一會又成了任人擺佈的侍女;既做過純情的淑女,也做過資本家惡毒的情婦。“誰曾經歷過如此豐富、多彩的‘人生’?我為此而迷戀我的工作,永生不悔!”


蘇秀、林棟甫共憶“那些年,一起配音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