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何父輩多能相愛到老,而我們的愛情卻太多半途而廢?

不賭不毒不妒不獨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卻不是那麼好回答,畢竟是愛情這麼複雜的情感!

父輩能相愛到老,那個時候的愛情很純潔,大環境也純潔,姜子牙的媳婦在當時可以說很醜來形容,但是姜太公也不嫌棄。

每個時代感情都有新的詮釋,

每個時代感情都被新的環境影響,

每個時代人們的愛情觀都在變化,

......

父輩那個時代,愛情,親情,家的意義和現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很多時候理解不了父輩的想法。那個時候也受大環境影響,雖然沒有兵荒馬亂,但是國家相對落後,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往往是年復一年的重中之重,沒有那麼多閒功夫考慮愛情,即使有少數不理想的也受世俗觀念的影響而生怕讓別人知道。

現在這個時代,是個性張揚,展示自我,生活物質水平豐富的年代,所以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更自由。再加上大環境和一代一代觀念的替代,舊觀念已經所剩無幾了,人們都慢慢接受了新的感情表達方,有些也是見怪不怪了。

現在的愛情太容易半途而廢?

現在這個時代高度發達的信息,讓每個角落的人們更容易產生溝通,聯繫,也就是人們有了更多選擇,面對更多誘惑。

我們看到的半途而廢裡何嘗沒有真愛,何嘗沒有欺騙,何嘗沒有玩玩而已...

現在的愛情,相愛相守到老也好,半途而廢也好,大家都比以往能接受,至於原因,誰也說不清楚,只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真正愛自己,自己也真愛的人一起相伴相守到老,矢志不渝!


關於伱的


是父輩壓抑了自由天性,還是我們太揮霍自由,這句話問的真好。

我覺得是環境,主流意識形態使然。

我們父輩生活的時代,提倡婚姻的忠貞,尤其對於女性,離婚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記得小時候,在眾人洗衣服的井邊,看到一個女人一瘸一拐的過來洗衣服,大家很隨意的問她,又給老公打了?她也很自然說是,還跟旁邊人說笑。我問我媽媽,為什麼這個女人不離婚,我媽說,離婚多丟人啊,而且還有三個孩子,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這是那個時代的主流思想,民間不也有,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的說法嗎?人們都是勸和不勸分的,包括孃家。

我自己的小姨也曾經被家暴,我兩個舅舅衝上門去把姨夫一家人都打一頓,但是兩邊誰也沒提要離婚。我外婆最疼小姨,可是我小姨哭訴要離婚的時候,我外婆甚至說,死在外面都不要回來。我當時聽了覺得好絕情,好在舅舅們去出頭了,我心裡還好受點。

我家婆婚姻也不幸,年輕時起早貪黑做批發生意,成了當時的百萬富翁,可是老公吃喝嫖賭,不著家還把家都敗了,兩棟房子三個鋪面百萬存款,一夕之間化為烏有。除了自己偷偷躲著哭,外面絕不露身色,兄弟姐妹也是很久以後才知道她破產,也是一句話,丟不起這個臉。家公沒錢了回家蹭飯吃,兩個人吵吵鬧鬧現在也還繼續著。我作為媳婦都想不通這樣的湊合有什麼意義。

到了我們這一代,離婚已經時有耳聞了,跟女性獨立性提高有關係,女性經濟獨立,思想也會跟著獨立,當然,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很重要,我們那時候看情感類的文章,都是提倡婚姻要有質量的,但整體離婚率不高,主要的輿論導向還是教導大家要用心經營婚姻,不要輕言放棄。

到了現在這一代,離婚率就有點恐怖了,有的地區居然達到了50%,簡直把婚姻當兒戲。這個和獨生子女一代,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有關係,雙方都不能遷就人,包容性不夠。社會意識形態也更多的認同人要為自己而活的言論。

所以我覺得這是每代人所受教育和社會輿論影響造就的。

但很多時候,意識形態也好,流行也好是有輪迴的。

當離婚率超高而引發一系列問題時,輿論導向又會變化。

下一代可能又不一樣了,也許不結婚的多了,也許婚姻變穩固了,也許同居多了,也許未婚生子多了,誰知道呢。

短短一生人,別太為難自己也別太為難別人。





沙粒和螞蟻


我外婆曾說過,她乾妹妹是她們村裡百裡挑一的美人,到了出嫁的年齡,許多人家紛紛上門求親,可是她乾妹妹卻喜歡上一個走南闖北的小木匠,家裡人不同意,就將她鎖在房裡不準出去,那小木匠走了,但在縣城火車站亂糟糟的土牆上寫下自己的去向,她乾妹妹乘家人不備逃了出來,追隨心愛的人浪跡天涯,直到生兒育女才回來得到父母原諒。

我母親也曾說過,她們醫院曾分來一個外地大學生,英俊帥氣又溫和有禮,院長一下就相中了,想招其做上門女婿,那大學生告訴院長自己已經有老婆了,院長千金不信,甚至找到其宿舍希望以身相許,那大學生連忙拍電報讓老婆趕過來,他老婆論容顏論文化論家庭都要被院長千金甩出好幾條街,可是,那大學生和他老婆安安穩穩過了一輩子。

對我們祖輩父輩而言,麵包匱乏,愛情是歸屬品,找到了就一心一意。

對我們和我們下一代,麵包已經吃夠了,要開始品嚐火鍋烤肉,所以找到一個人,先談談有房有車有存款嗎?

這些都沒有,怎麼吃火鍋烤肉,可是這些都有了,何止要吃火鍋烤肉,還要品嚐品嚐牛排披薩三文魚,有沒有一個人很重要嗎?或許一個人更自在更瀟灑。

說白了,對這一代而言,愛情只是附屬品,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所以,常常半途而廢,不是某一個的悲哀,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


簡心如玉


在父輩那一代的他們,愛一個人,便是一輩子;陪伴一個人,便是一生。到了我們這個年代,為什麼不能呢?年輕時,談過的戀愛,便是好幾對,為什麼和以前不一樣了呢?

在那時,我也在童年時經歷過,生活水平很差,但是有衣服破了,便是縫縫補補,有東西不好了,仍然是吃下去,我父母親便是如此,我看了很慚愧。現在,有衣服破了便扔掉,食物稍微有不好便丟棄,感情也是如此,生活水平提上去了,思想卻差了很多,兩個人之間,如果有矛盾產生,有時候卻不是解決,而是分手。分手,在現在的這個年齡時候說的最多的幾句話,不是我認為你哪不好,就是我認為你在哪方面有問題。

觀念思想和以前已經變化很大了,大概是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響吧,我對這有些排斥吧,對於自由卻有些超出了,超標了,有些事,差不多就行,過度了就不好了,今天喜歡上了誰,明天卻有另一個去喜歡,觀念的變化不止一點大。對於中國的傳統思想,我還是個人更加喜歡,因為,一輩子,喜歡一個人,足矣!

生活,需要有一個度,度量的界限。東西多了,便不珍惜,如今,缺水的地方恨不得能多次利用,不缺水的地方天天浪費;糧食多的地方不知珍惜,糧食少了,才珍惜。對於愛情,有些人,不知珍惜,等到了自己丟失的時候才懂得珍惜了!我認為,喜歡一個人,便珍惜她吧,別等到哪天你把她弄丟了,才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喜歡一個人,陪伴她,便是一生,自己本來想要一個陪伴自己的人,最終卻一無所獲,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想法與觀點,我們常常說的一句話,不忘初心,但是,最後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被權利,被慾望,被自身……忘記了自己本來的面目,又有何能力去面對未來呢?有如何能夠在生活中過的很好呢?

人這一生,最悲哀的便是自己擁有著無盡的野心,卻沒有那麼強大的能力去完成,想要得到更多,最終卻連自己本來的東西都丟失了,還有什麼資格去說其他的呢?

我希望,在未來,你能夠遇到自己喜歡的那個女孩子,不讓她受苦,能夠在她困難時陪伴,守護,不要忘記自己的最初目的,不忘本心,牢牢記住自己的本來面目,懂得珍惜,別在失去時才後悔。

從前的生活很慢,車馬很慢,陪伴一個人便是一輩子,我希望,我能夠和你,慢慢度過,和你,走一輩子!




斷橋殘雪殘人駐


為何我們父輩都能相愛到老,而我們的愛情卻太多半途而廢

先說說我們的父輩,很多不是相愛到老,而是相伴到老,那個年代人很純潔,離婚是丟人的事情,天天吵架也不離婚,怕別人笑話。再說那時候都很窮,為了生存能得到溫飽天天在地裡的幹活兒, 也沒時間去計較很多,天天吵也都是些鍋碗瓢盆的小事兒,沒有原則性的問題。我爹我媽吵嘴拌嘴了一輩子,根本談不上相愛,但不離不棄相伴了一輩子。

而我們太多的婚姻半途而廢,和社會的發展太快有關係,吃飽了喝足了還要你搶我佔,你爭我奪,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總覺得自己吃虧,人變得越來越自私,甚至為了一句話就大打出手,誰也不在乎誰,誰也不珍惜誰,把婚姻當兒戲,把出軌當遊戲,現在的社會真的是一個大染缸,我們父輩的一些傳統美德都已經不見了蹤影。

社會在發展,人也在變,變的讓我們那個年代的人覺得很不適應這個社會,也覺得有些事情不可思議,我女兒說的,不管是好是壞,不適應社會就會被淘汰。



大眼趙姐


父母輩的婚姻家庭比較穩固,現在人的婚姻越來越脆弱的原因,是很多因素造成的。

  • 父母輩生活的年代,物質條件相對匱乏,那時候每天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忙於生存上。一天到晚累的要命,生活也沒有太大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沒有太大的貧富差距,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那時候沒有執行計劃生育,不像現在一家一兩個孩子。六七十年代的家庭,三四個孩子,五六個孩子都屬於正常,生活的擔子比現在重的太多,扶養孩子長大已經夠累的,沒有閒暇時間考慮別的,也沒那個精力。

  • 那時候的人們文化程度普遍比較低,沒讀過書沒有文化的佔比很高。人們過著純樸自然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化程度跟人的慾望程度是有關係的,想法相對簡單,容易滿足,吃得飽穿的暖就可以了。

  • 那時候,城鎮化率低,更多的人生活在鄉村,務農的也多。農業時代,‘’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典型的小康社會,還追求什麼呢?

  • 那時候,也沒有互聯網,人們都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狀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侷限在身邊有限的範圍內,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沒有那麼多的誘惑。

  • 慢慢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越來越豐富,交通越來越發達,互聯網打開了人們廣闊的視野,為更多的人呈現出眼花繚亂光怪陸離的視野,於是一切都變了……

人們開始變得不滿足,追求越來越高,慾望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層面,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也越來越浮躁,物質的追求精神的追求都開始發生更加多元的變化。
這一切促成了現代人跟上一代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巨大變化。

最美的秋天與你相遇


父輩們年輕時生活條件普遍差,大都在為了解決溫飽而奔波操勞,再者那會兒的訊息也閉塞,人們的思維相對也就單一。

即使現在條件好了,他們也度過了婚姻中最危險的那個階段,同時自己的孩子也大了,就連自己都滿頭白髮了,哪還有那麼多的心力去折騰。



而年輕的一代就不同了,他們正值青春,也趕上了好時候。當下的人們不僅接收訊息快,而且接觸的人與事物也多,這在開拓了視野之餘,也難免會萌生出很多浮躁的想法。

這並不代表,現在的年輕人定力就一定差,而是在大氛圍的渲染下普遍產生的一種現象,這難免與社會的進步相關。

時代進步了,人們的思維就會越來越開化,就會更加崇尚自由,不願意被自認為不好的事物所束縛,一旦受點委屈就急著跳出,從而出現離婚率連年巨增,也在所難免。



就連對待工作也一樣,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把辭職當回事,因為當下的選擇機會多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更是好多年輕人都曾有過的真實想法。

可父輩他們那時就不同了,由於工作崗位奇缺,要是誰能從農村出來,到城裡當上一名有工資可拿的正式工人,那會是全家人的驕傲,又有誰會捨得丟掉那旱澇保收的鐵飯碗呢?

這些所謂的種種亂象,其實都與社會進步認知開明相關。就算在父輩時期,離婚這種現象,不也是從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人群當中,首先發生的嗎?


君心似水自媒體


陰曆陽曆都是雙,是結婚的好日子。

那天吃喜酒,在展覽館一樓大廳,六十桌酒席,郎才女貌,十分登對。

半年後,聽說他們離婚了,兩家門當戶對,各有一套婚房,各有一臺車,離婚後的生活品質,完全不受影響。

受影響的是雙方父母,覺得拼盡全力,風光無限的兒女情長,可以終到白頭,未曾想曇花一現,還得抖擻精神,再來一次。

和父母比較,離婚率變高,是女性更獨立,更有思想,更自我了?

女性思想進步,社會地位的改變,促進了當前的離婚率!

婚姻是兩個人互相蹉跎的事,一方強,一方弱,雙方完美切合可以嗎?難!大多數都選擇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謙讓。

父母輩,男性一般比女性強勢,農村強壯💪男的拿十個工分,女的再強也只能拿七八個工分;城市分福利房,以男方工齡,職務,職稱為主。

現在社會,女性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無疑會和男性產生摩擦,雙方難以包容。

父母之所以不離婚,是窮,男女無法各過各的,只能湊合在一起,即便互相折磨,也懶得離婚,看著兒女不離婚或沒資本離婚。

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社會形態轉變更快速。

現在年輕人大多處在社會富有時代,物質和娛樂的豐富而活得更自我。

我們的父母,婚姻哪有如今這樣愛來愛去的,無非就是找個人搭夥過日子。

文明物質生活豐富,快捷,便利,倆人為了物質撕逼很正常,男女平等,誰也不依靠誰。

如今吃飯,下館子,點外賣;做家務洗衣機,吸塵器,洗碗機,微波爐,鐘點工;女的工資足夠養活自己,夫妻互相依賴程度降低。

結婚分三種:

為繁衍後代,開枝散葉結婚;

因愛情而結婚;

因需要合作伙伴而結婚

真正聯姻的有錢人,即便感情不合,有錢各玩各的,他們的婚姻是資本聯合,是形式,是殼,而不是愛情。

各種避孕方式的出現,性和生育分離,婚前性行為被廣泛接受;丁克家庭結婚不生育。

離婚的理由只要一個:

三觀不合,在一起真的很累!

這個時代的男男女女,懂得為自己而活,不像一些父母,感情即使破裂,也要委屈求全...

他們拋開道德世俗的眼光,走出圍城,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桔紅蘋果


說實話,父輩的愛情是非常令人羨慕的,這裡所指的父輩應該是七十年代以前的婚姻。父輩的婚姻看似簡單、淳樸,可他們之間的愛意要比現代年輕人顯得濃厚和熾烈。雖然他們的日子過的並不浪漫,可家庭卻時常充滿著溫馨和快樂。

這樣的愛情誰不羨慕嫉妒呢?為什麼父輩的愛情顯得那麼幸福牢固呢?他們靠什麼能讓自己的婚姻持久而幸福美滿呢?


父輩們的愛情沒有花前月下,卻有農田裡互幫互助的身影;沒有卿卿我我,卻有灶臺邊為彼此擦汗的默契;沒有耳鬢廝磨,卻有彼此互遞眼神即心神領會的溝通。他們甚至不知道“浪漫”為何物,而他們卻有一份守家的責任,彼此相擁守護一生。

而反觀年輕的一代,婚姻面前卻顯得那麼地脆弱。雖然比父輩們的婚姻多了那麼多金錢、物質和浪漫,卻沒有父母的婚姻中那些溫暖、和諧和幸福。離婚成了當代青年婚姻的主旋律,把婚姻當兒戲一樣的年輕人,卻再也找不到父輩們婚姻幸福長久的秘訣。

那麼到底父母的婚姻有什麼秘訣可以值得我們學習呢?是物質和金錢嗎?顯然不是,因為他們的那個時代物質太匱乏了,是吃了上頓下一頓就不一定能吃上的時代。是浪漫嗎?更談不上,飯都不一定吃上,難道還能去遊山玩水嗎?電影電視手機什麼的更不用說,沒有這些玩意。

那麼他們的秘訣在哪裡呢?讓我們看一下他們用什麼來堅守著自己的愛情。

一、忠誠和婚姻的組成方式

父輩們的婚姻那時候,很少有自由戀愛成功的,絕大多數是通過中間人(比如說媒人,親戚朋友,組織,單位領導或同事),中間人一般對兩個人的情況十分了解,家庭狀況,工作背景,個人要求等,基本上是兩個人相匹配的,也相當於門當戶對吧,這就為將來婚姻的穩定打好了基礎。

一旦兩人接觸合適,就基本上認定這是一生要娶或者要嫁的人,已經把對彼此的忠誠暗暗相許,不會再三心二意,移情別戀,雖然沒有舊社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麼苛刻無情,已經相互認可的他們,儘管大多沒有戀愛過程,卻會相親相愛,彼此忠誠的白頭偕老。

再來看看現在的年輕人的婚姻,大多是通過自由戀愛結婚,從相識、相知、相戀、相愛,一切都是等到瓜熟蒂落才開始談婚論嫁,而此時處於熱戀中的人,雙方感情已經深愛,再考慮其他條件已經不太現實,缺乏對家庭狀況、經濟條件等再選擇的餘地。只在乎彼此相愛,不在乎其他因素對婚姻的影響,結婚後一旦發現兩人差距太大,就會產生矛盾,引起婚姻破裂。

二、責任感和社會方面的輿論

那個時代的父輩們,無論男女責任感都十分強烈,也是社會環境的影響,時代造就他們是敢負責任,勇於擔當的一代,不僅僅對婚姻,他們對黨、對國家都是如此,無論一生多麼困難,多麼坎坷,都不會拋棄彼此,並且共同擔當養育子女和贍養父母的責任。

再者,父輩們所處的年代,還是有一定的封建思想存在的,男女關係是很被人看重,如果男女之間走的近了,就會有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男女關係也是考察一個人的標準,如果有了婚外情或者離婚了,在當時是非常丟人的,父母親戚都受連累,在人面前抬不起頭。

單位也會根據情況,給予記過處分甚至開除,也就等於此人一生背上了黑鍋,失去了自己的一切,相當於咱們現在的徵信系統。在這樣的背景和輿論環境下,誰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搞男女關係鬧離婚呢!這也相當於給當時的婚姻上了一道穩固的枷鎖。

如果我們當代把離婚、婚外情納入徵信,有了一定的約束力,你還會輕易的去離婚嗎?正是因為離婚的成本太低,加上社會輿論方面可以忽略不計,沒有了道德上的綁架和指責,離婚反而成了中性和褒義詞,有些人甚至離好幾次,現在還流行“女人越離越大膽”的說法,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婚姻,造成了當代離婚如同兒戲!

三、傳統的三從四德,孝敬父母這樣良好的意識和習慣,深深的刻印在父輩的思想裡。

在父母的思想中,還存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觀念,講究從一而終,並且那個時代是不存在婆媳矛盾的,婆婆在當時是處於被尊重的地位,雙方的父母都會被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被孝順贍養,不會嫌棄或者拋棄雙方父母,親如一家人。因為那時候的思想意識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兒女膝下環繞,幸福快樂充滿整個家庭。

而當時的民政部門,不光負責結婚離婚的事,他們還有調解的責任,一旦父母去離婚,首先是要調解,通知單位,通知家人動員做父母的的工作,弄的人盡皆知,誰還輕易去找那個麻煩呢。

現在呢,到民政局一說離婚,字一簽,章一蓋,證一換,從紅本換成了綠本,十分簡單。有的人離婚了,自己家人朋友單位都會一無所知,別說什麼調解人了。

四、父輩時代的婚姻是純情年代,他們的愛情很少受到金錢物質等方面的影響。

父輩們的愛很少受到家庭因素、學歷高低、金錢物質等其他方面的干擾,他們享受著宗教式的愛情。為了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只要能維護家庭的尊嚴和穩定。即使兩人之間出現矛盾和裂痕,父母依然會堅持自己的信念,日子會一天不少的過下去。

而現代年輕人的愛情觀念,已經被金錢物質矇蔽了雙眼,拜金主義盛行,彩禮、車、房成為現代人結婚必不可少的物品,被金錢物質捆綁了的愛情,哪還有感情可言,更別說有父母的純真愛情。一旦經濟匱乏,兩人感情就會難以維繼,沒有一定經濟做保障的婚姻,會直接影響到婚姻的和諧與穩定。

五、父輩的信息和社交範圍受到區域限制

父輩們所處的環境是交通極其不發達,通訊工具也沒有的年代,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架子車,通訊工具是電話,連電視機都很少見,聯繫靠書信。所以信息十分閉塞,活動範圍相對較小,一般都是三里五村,相互認識,城市也就是單位、家屬院這麼兩點一線的生活。像這麼小的交際圈,大家又都互相熟悉,缺少其他方面的誘惑,也沒有培養婚外情的環境和土壤,家庭自然而然的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而現在的年輕人所處的環境,不僅交通方便四通八達,而且通訊工具相當發達,網絡科技的高速發展,極大的擴展了我們的社交圈,不僅僅五湖四海,全國各地都能聯繫到,甚至全世界只要有網絡的地方都能聊天,開視頻打電話,通訊工具的多元化,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新鮮感和誘惑,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和愛情觀,給現代的婚姻帶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導致婚外情、出軌越來越氾濫。

總而言之,通過以上觀點的闡述,父輩與我們之間存在多方面的差異,思想文化觀念的不同,也是兩代人看待婚姻的觀念不一樣,正是他們有著誠心、負責任、有擔當、有孝心、有著正統的婚姻思想支撐,才使“父輩多能相愛到老,而我們的愛情卻太多半途而廢”這種現象存在。父輩們的婚姻經驗仍然值得我們去參考,去學習,從他們身上汲取優點,同樣能夠啟發我們年輕人如何才能獲得更穩固婚姻。

最後,祝天下所有家庭幸福美滿,安康和諧!


老張侃情感


婚姻是什麼?婚姻是社會的最小單元。它承擔人口的繁殖功能、生兒育女功能、贍養老人的功能、經濟功能、還有情感功能。

說父輩的婚姻是相愛到老,其實不是很準確。應該說父輩在一起生活到老,更準確些。

首先,父輩們的婚姻裡,一生很少說愛,他們也不去刻意追求愛。對於他們來說,生存是第一位的。而生存的第一要務是生產。父輩們的婚姻中,生產功能在婚姻中佔的比重很大。男女的婚姻除了生兒育女外,主要還是以男耕女織為形式,實現生產功能。過去的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很少卿卿我我,他們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生產上的分工合作關係,各自幹好各自份內的事情。


所以,父輩們非常強調“本份”二字,因為生產力低下,經濟不發達,一個家庭男人和女人,必須相濡以沫,互相協作,才能養活兒女。男人從早到晚在田裡勞動,女人從早到晚在家裡勞動,農忙時也幫男人勞動,他們在一起說話的時間少,即使說也是兒女之事、家務之事。很少談什麼歌星、影星、文學、藝術之類。

夫妻為家務事也會吵吵鬧鬧,但是吵過之後,生活還是照樣繼續。生活資料的貧乏,家庭子女的眾多。讓男人離了女人,一個人撐起一個家非常艱難,女人離了男人更是生存艱難,沉重的生存壓迫,使男女必須合力去支撐家庭的重擔。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互相愛不愛的問題。

其次,傳統的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一個人離婚會鬧得“滿城風雨”,整體的社會輿論是不支持離婚的。離婚會和人的道德品質相聯繫起來,離婚的人會受到周圍人的指指點點,甚至排斥,因而,離婚的人很少。而越是離婚的人少,越讓人不願輕易離婚,人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保持自己的社會形象,會盡可能壓抑自己,能不離婚儘量不離婚。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父輩們為了生活壓抑了自由的天性”,這話也不算錯。



現在呢,我們的愛情卻太多半途而廢?

首先,現在的婚姻,“愛情”成了婚姻的主題。婚姻功能的重心轉換了。

婚姻的生產功能已經弱化,隨著低生育,婚姻的人口繁殖功能在弱化,婚姻的情感功能在上升、在強化。過去,父輩的婚姻,夫妻一輩子相互交流很少,而現在夫妻在一起一個禮拜說的話能頂過去夫妻一年說的話。

夫妻在一起更多的強調是:相互是否情投意和?是否有相同的思想認識?是否有相同的愛好?是否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慰藉?


而這些要求,其實是對人的智商、情商的一個挑戰。婚姻實質是對人的要求提高了,但是人的綜合素質卻並沒有達到,雖然,很多夫妻是以愛情而結合的,但是卻缺乏經營愛情的能力,最後很多夫妻,因為所謂的“沒有共同語言”而分道揚鑣。

這在舊式的婚姻裡,沒有共同語言根本不算啥。但在當下的社會中,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且往往還會成為婚姻破碎的一個主要原因。

其次,經濟的發展,讓男女不在有生存恐懼。

經濟發達,女人受教育程度提高,女人的經濟能力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夫妻雙方不再為了生存而相互依附。男人離了女人,可以找下更合適的伴侶。女人離了男人,也可以找下更合適的伴侶。這讓很多人多了一分離婚的自信。

再其次,人的思想觀念也得到了更新,夫妻離婚已是合法合理合情的事情,不再是丟人現眼,抬不起頭的事情。公眾對離婚都抱以寬容,這讓想離婚的人沒有那麼多顧慮,願更進一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現在人“不一定是揮霍了自由。”卻是在尋找自我的路上,不再受婚姻的捆綁倒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