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沒水泥,為何明城牆能穩如泰山600年?材料現代人都捨不得用

大家都知道,現代的建築都要用到水泥砂漿,混凝土製造的建築非常的結實。不過水泥是在1796年才被髮明出來的,在以前都是沒有水泥的,所以說以前的建築都是沒有水泥用的。不過就是在這種沒有水泥的情況之下,明代修建的城牆時隔600多年,依然堅不可摧,這是為什麼呢?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因為古代人用了現代人都捨不得用的材料。

古代沒水泥,為何明城牆能穩如泰山600年?材料現代人都捨不得用

在朱元璋時期,謀臣向朱元璋建議多修城牆,朱元璋覺得可行,於是下令普遍築城,南京明城牆就是非常著名的一項工程。當時約有28萬的民工投入到了南京明城牆的建設中,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牆,而明朝的城牆至今仍然能屹立不倒,其實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這是因為修建長城的時候加入了這些材料。

古代沒水泥,為何明城牆能穩如泰山600年?材料現代人都捨不得用

城牆不僅使用了普通的磚塊,還加入了夯土,夯土是非常結實的土塊,比磚塊更牢固。而且在每塊夯土上都刻有製作人的名字,以防偷工減料,粗製濫造,因此明城牆才能抵擋炮火的攻擊。

古代沒水泥,為何明城牆能穩如泰山600年?材料現代人都捨不得用

並且在明城牆還有一種材料,就是我們日常的一種食物,糯米。這是現代人都不敢使用的一種材料,因為成本太高了。在古時候,人們將糯米、熟石灰和石灰岩混合成為了特殊的混泥土,它的特性就是非常粘稠,比現在的水泥砂漿還好用。用它作為粘合的材料,才使明城牆得以保存數百年沒有毀壞,不得不佩服古代的卓越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