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即便我們身邊的汽車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完善,但各大廠商在這場裝備競賽中卻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隨著“新四化”的到來,汽車行業的“黑科技”也是越來越多。車企們絞盡腦汁研發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新技術與新配置,從而讓他們的產品比競爭對手更完美、更加無懈可擊。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從互聯網時代進入智能時代,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很多小時候幻想的產品,如今有許多都已成為了現實。在2019年即將成為歷史之際,和大家聊一聊當下主流的汽車“黑科技”。看看這些技術是如何“顛覆”行業的,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又將產生哪些影響?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智能召喚

今年是特斯拉國產化的元年,在國產Model 3即將交付之際,部分國內的特斯拉車主收到了2019.40.50版車機系統的升級推送。此次升級的系統中,新增了多項功能以及對現有功能的優化改進,其中最吸引眼球的當屬智能召喚功能。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智能召喚功能可以讓車輛自主行駛躲過障礙物,並停在車主面前或者車主指定的位置(以手機GPS信號為目的地)。不過這個功能對場地有一定要求,僅限於在“私家停車區域和行車道”使用,如果行駛路線上有公共街道,車輛就會停下來。當然,想實現這個功能的前提是要具備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選裝包。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也許智能召喚看上去是一項並不高深的黑科技,但這也許是邁入未來自動駕駛的第一步。另一方面,這項率先在美國推出的功能,受到了海外大部分用戶的好評,不過也僅限於地廣人稀的美國市場。

無線充電技術

無線充電在近兩年成為一個相當熱門的技術,尤其在手機領域,更是成為了各個品牌旗艦機的標配。隨著純電動車的普及,這項技術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汽車消費領域。如果將無線充電墊埋在道路里,讓純電動車實現邊跑邊充電,是不是就能從此告別續航里程焦慮症了呢?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就在今年早些時候,瑞典交通管理局宣佈,將在瑞典國內修建一條動態無線充電道路,這條道路將由以色列Electreon Wireless公司來修建完成。據悉,這項動態無線電力傳輸(DWPT)技術將銅線圈安裝在路面下,讓司機看不到它,並在車輛行駛時提供電力,實現穩定的電力流動,從而為車輛動力電池進行充電,真正實現邊跑邊充電的黑科技。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不過,這種動態無線電力傳輸公路的造價非常高昂,這條在瑞典即將建造的試點公路,長度僅為1.6公里,其造價預計超過1250萬美元,並且暫時只能為電動卡車和公共汽車感應充電,所以短期內很難實現大規模普及。

大力發展電氣化,減少燃油車的排放汙染,是全球各個國家的共同目標,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推動下,希望這樣的公路可以早日實現普及,讓純電動車從此再無里程焦慮。

中置安全氣囊

在所有的道路碰撞事故中,頭部是駕駛員和乘客最常受傷的身體部位之一。當車輛發生側面碰撞時,駕駛員頭部可能會突然擺向車輛內部,也許就會與副駕駛乘客的頭部發生劇烈碰撞。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因此,現代汽車在今年早些時候,發佈了一種全新的中置側方安全氣囊,這個安全氣囊的作用是分隔駕駛員與坐在前排座椅的乘客,防止事故發生時司機與前排乘客的頭部相撞,從而降低司機與乘客頭部受傷的風險。如果前排座椅並未坐人,中置側方安全氣囊則可以保障司機的頭部不會與副駕駛座椅的側面相撞。該氣囊安裝在駕駛員的座椅內,一旦車輛受到外部撞擊,它就會迅速彈出。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奧托立夫表示,前排中置安全氣囊可將駕乘人員受傷幾率最高降低80%。目前有多家整車企業對中置安全氣囊產生了濃厚興趣,中置安全氣囊不僅設計簡化,更有效降低了部件重量,希望這種安全配置可以早日成為汽車上的主流或者強制性配置。

800V電壓

要讓一臺純電動車的充電時間大幅接近傳統加油站的加油時間,理論上答案是很簡單的:讓電壓翻倍,就基本上可以在保持電流不變的情況下,讓充入電池組的電量翻倍。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在前不久上市的保時捷第一款純電動車Taycan身上,保時捷把現有主流的400V電壓升高了一倍,達到800V這一等級。Taycan採用了完整的800V電池架構,電池系統採用800V高壓,整套電動力總成包括電驅動、電力電子、充電系統等,也都採用800V的系統。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這就為Taycan帶來了更好的加速性能以及更少的電池放電衰減,即使連續急加速也能持續提供優秀動力。根據官方數據顯示,Taycan支持快充以及最高可達270kW的充電功率,5分多鐘便可充滿100km續航里程所需電量(WLTP標準下)。在理想充電條件下,Taycan從電量5%充至80%僅需22.5分鐘。

保時捷的800V高壓系統在目前的市場上可謂技高一籌,這勢必將加速高端純電動車的競爭並帶動純電動車在充電性能方面的發展,同時也告訴消費者,純電動車的技術水準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線控技術

縱觀現在各式各樣的汽車主被動安全配備,其中看似冷門的剎車其實才是車輛最為重要的安全配備,如果系統偵測到前方危險卻停不下來,那一切的駕駛輔助都是空談。脫離傳統的剎車系統,汽車剎車技術也邁入了全新時代,這就是Brake by Wire(BBW)電子線控剎車系統。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線控剎車和線控轉向異曲同工,取消了全套液壓或氣壓管路,同時取消了剎車總泵和真空助力泵,改由電機直接驅動制動卡鉗進行制動,剎車踏板變成和電子油門一樣,成為一個感受踩踏深度的傳感器。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線控系統的表面優勢還不足以取代可靠成熟的傳統轉向剎車系統,但自動化駕駛是未來的趨勢。線控電子化的控制,相比電腦控制傳統的純機械裝置難度更低,線控轉向和剎車系統的應用也將為未來自動駕駛功能的完全實現打下基礎。

數字化座艙

自從號稱“汽車界蘋果”的特斯拉推出大屏概念後,成功引領了一波汽車座艙設計。之前6.0英寸、8.0英寸以及9.2英寸的屏幕都算是接近極限了,沒想到特斯拉直接推出了17英寸的大屏。從此,大屏幕就成為眾多車型所追隨的目標。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隨著互聯網和5G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座艙開始逐漸被應用於汽車行業。現階段的數字化座艙,更多的是將汽車中控、儀表盤、後座娛樂以及視覺系統等多模塊集成在整個系統中,更加強化用戶體驗,真正的功能性卻微乎其微。

其實,數字化座艙並非專為高端車型打造,隨著汽車電子化的加速發展,未來的汽車駕駛、娛樂功能都將集中在一塊儀表盤上。配有數字化座艙的車輛,其安全性將會更高,操作也更方便易用。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當駕乘人員被解放了雙手雙腳甚至大腦,汽車座艙將會有新的設計、新的服務、新的使命,成為人機交互的夥伴,為智能化生活添加一筆色彩,也為自動駕駛的到來奠定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合一”電橋

同樣,電驅動系統也朝著高效化、小型化、輕量化的方向發展,而集成化設計正是迎合這種發展趨勢的有效途徑。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作為純電動車的核心部件之一,電驅動系統如何佈置成為純電動車平臺開發的重中之重。集成電機+電控+減速器的“三合一”電橋已經逐漸成為純電動車發展進程中的主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操作,也成為“三合一”電橋目前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已有多款三合一電驅動橋上市,例如搭載與上汽變速器聯手打造的S-EDS“三合一”電橋的哪吒U就已經下線。不過,集成後的“三合一”電橋,對NVH、EMC、冷卻、效率等性能的控制,都提出了新的難度。這些難題,均是目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和工程開發公司重點攻關的關鍵技術。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雖然整個控制系統的集成是未來發展趨勢,但目前裝車量都不大,還沒有到幾十萬、幾百萬的量級,一些質量問題可能還沒暴露出來。未來一段時間,三合一電橋在成為主流產品過程當中,還需要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

疊片電池

我們都知道,動力電池主要有三種類型,方形、圓柱和軟包,而疊片和卷繞正是生產這些電池的兩種工藝。卷繞工藝從消費類電池就開始應用了,也正是因為卷繞工藝更成熟、生產效率更高,也成為當前動力電池主流的生產工藝,而目前85%以上的動力電池均採用卷繞工藝。

疊片工藝也正是伴隨著純電動車發展逐漸發展起來的,在電池性能、空間利用率等方面都更具優勢。從性能上來看,相同條件下疊片工藝可以使電池能量密度提高5%,循環壽命提高10%,成本降低5%。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雖然目前疊片工藝只在市場份額較小的軟包電池領域應用,但卻是未來動力電池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目前LG、三星SDI、松下等國際電池巨頭都將疊片技術納入下一階段佈局目標。這樣看來,純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是不是能夠得到一丟丟的緩解呢?

透明A柱

司機朋友們都知道,A柱盲區是十分令人不爽的地方,如果是在路口,A柱盲區里正好有過街的行人,而你又沒有左右確認一下,就很可能會撞上釀成事故。而A柱對於一輛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輕易做細,畢竟它是支撐車頂的核心構件,A柱的牢固與否對一款車的剛度以及安全性的影響很大。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最近,國內新勢力造車隊伍中的合眾新能源汽車發佈了旗下第二款量產車型哪吒N03,這車的車身最大的特色就是“透明A柱”。雖然叫做透明A柱,但肯定不是真的做成透明,而是通過A柱上方的兩塊屏,來投射被A柱擋住的盲區。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值得注意的是,有個很重要的功能叫做眉心算法,它會根據探測儀來探測你的眼球定位,從而去顯示不同角度的視野,可謂是黑科技滿滿了。

駕駛者注意力監控系統

隨著駕駛輔助系統的普及,開車越來越來輕鬆是不爭的事實,但放鬆下來的駕駛員卻容易注意力分散,從而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通過實時監測駕駛員的狀態,成為了完全自動駕駛來臨之前的又一個課題。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這個系統通過駕駛員前方的攝像頭來檢測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是否注意力集中,甚至還能通過面部表情來判斷駕駛員是否疲勞,如果駕駛員目光離開路面時間過久,系統將向駕駛員發出一系列警告,督促其將注意力回到路面。

當然,在駕駛員完全沒有反應的情況下,車輛還可以通過駕駛輔助系統的其他功能,將車輛強制停下,從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未來出行新模式 2019十大汽車黑科技盤點

目前,已經有很多汽車製造商在車型中引入駕駛員監控系統,以提高駕駛員駕駛安全。例如,沃爾沃已經在車內安裝攝像頭和其他傳感器,用以監控駕駛員。雖然這樣的輔助設備能防止因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不過最安全的方式還是在駕駛時時刻保持專注,不要依賴電子監控系統。

寫在最後

回顧2019年湧現的上述創新型汽車技術,有些技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有些技術則還需要更多的測試和檢驗。不管上面提到的汽車黑科技是否已經變成現實,只要它們出現,毫無疑問都將會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汽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