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硬核”大浪:“兩難”重地變身“兩全”典型

<table> “硬核”大浪:“兩難”重地變身“兩全”典型

大浪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雄漢(中)在社區卡點走訪。

/<table>

非常時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被各界視為“兩難”。如何將“兩難”變成“兩全”,是深圳必須面對的重大命題。

對於“兩難”,大浪人感受最為深切。位於龍華之西,由兩條自然村發展而來的大浪,屬於原特區外後發街道。轄區在龍華區面積最大,工業園區就有264個,工業企業多達6400多家,佔龍華區總量的三成。下轄的7個社區中,6個社區是由城中村、外賣地小區構成,管理防控難度較大。

然而,在這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疫中,大浪人的表現堪稱驚豔。兩天內完成67個城中村、花園小區的圍合“閃電戰”;全市率先推出“紅黃藍綠”分類管理辦法、測溫卡口規範運行運“1566“工作法,被廣泛推廣複製;規模以上企業、百強企業復工率達九成以上,進度排在全區前列……

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賀海濤帶隊的防疫服務指導小組分頭下沉大浪一線,參與、見證、感受了大浪疫情防控的工作過程,對其防控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從“兩難”到“兩全”,後發的大浪打出一場“硬核”戰“疫”。近日,筆者踏訪大浪街道,解讀大浪由“兩難”重地變身“兩全”典型的密碼。

早行動▶▷

1月21日進入“戰時狀態”

與病毒抗爭就是在與時間賽跑。醫護一線與時間賽跑,是以最快速度救治患者;社區一線與時間賽跑,則是以最快速度建立防控戰線。

仔細回顧大浪一個多月的防控工作,一系列時間節點令人印象深刻:

1月18日,提醒後勤部門籌備購置防控物資,優先裝備網格員等一線人員;

1月21日,召開黨工委會議,宣佈街道進入“戰時狀態”;

1月22日,關閉電影院、網吧、教堂等人流密集場所,杜絕大規模傳染可能;

1月25日(正月初一),發出通知,防控成員單位初三上崗;

1月27日(正月初三),防控成員單位奔赴各社區開展防控工作。

無論是防控部署、物資儲備,還是人力下沉,大浪時時處處透著一個“早”字。“早”,為大浪戰“疫”贏得先機,讓防控跑在疫情前面。“早”,源於大浪街道黨工委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堅決貫徹落實,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

大浪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雄漢介紹,街道方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

嚴佈局▶▷

高度組織化 行動一盤棋

進入戰時狀態的大浪,立即按照“黨委統籌領導、黨員衝在一線、條塊聯防聯控、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思路,建立起嚴密的指揮體系:

組建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轄區被劃分為7個“戰區”,安排7名處級幹部擔任抗疫期第一書記,統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綜合信息組、疫情防控組、企業服務組、物資保障組等9個功能組,負責全面加強指導;

1月27日(正月初三),防控成員單位全員到崗,一系列“硬核”舉措隨即推出:

將轄區劃分成21個黨員責任區,派出人員奔赴各責任區,先後派出處級幹部突擊隊(11名)、科級幹部突擊隊(26名)、黨員突擊隊(54名)、機關“疫”不容辭突擊隊(406名)、青年志願者突擊隊(65名),五支突擊隊共562人;

號召本地居民行動起來,黨工委書記張雄漢帶頭髮起“守夜人行動”,多次到一線指導卡口測溫、掃碼登記等工作,同時呼籲202名股份公司幹部、774名股民行動起來,共同打贏“大浪保衛戰”,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仔細回顧一個多月的防疫戰,大浪從開局行動便體現出高度的組織化,全街道一盤棋。

“不論是物資保障、人員安排,還是防控指令、數據報送,都由街道黨工委(指揮部)統籌調配,有效避免人員混亂、信息混亂、數據混亂,彰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張雄漢說。

扁平化▶▷

飯桌上碰出防控經驗

兩天完成67個城中村、花園小區的圍合;“紅黃藍綠”分類管理辦法、測溫卡口規範運行1566工作法被廣泛推廣……防控期間,大浪一線隊伍煥發出的蓬勃戰鬥力和創造力,令社會各界對這個偏居一隅的街道刮目相看。

在1月21日的防控部署中,大浪即宣佈,街道處級幹部擔任各戰區抗疫期第一書記。大年初三,防控成員單位下社區開展防控工作,這樣的安排,大浪都走在全區基層防控工作的前沿,取得良好防控效果,發揮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掛點社區的第一書記就是大浪街道率先探索出來的。”張雄漢坦言,街道處級、科級幹部下沉一線,把街道黨工委的決策部署第一時間傳達給一線,讓社區的各股力量都能夠齊頭並進,尤其是機關、社區、股份公司、社會各界各類人員全部鋪到點上、線上、面上,讓特別防護期的管理層級大大減少,變得非常扁平化。

每天早餐、中餐,張雄漢都會召集7個社區的第一書記一起吃飯。這個飯點的短暫時光有特別用意,它是大浪防控工作的頭腦風暴時刻。

大浪街道防控辦疫情防控組工作人員莫麗娟說,街道特地將一間大會議室改成飯廳,“吃飯隔得很開,就像是考場一樣,書記就像是考官,大家把工作中的問題攤出來一起研究,邊吃邊聊”。

這樣獨特的飯點時光,正是大浪防控管理扁平化的直觀體現。“頭腦風暴、集體決策,邊防邊思考、邊做邊總結,哪裡有先進做法,就及時複製推廣,減少彙報、審核環節,有效提升執行力以及防控工作的精準性。”張雄漢說,這是大浪防控不斷出經驗的關鍵。

重保障▶▷

春節前購置口罩7萬隻

城中村是原特區外防疫的重中之重。在完成圍合之後,大浪在全街道設立457個測溫點,調動機關、社區、企業2740餘人,實行24小時三班倒值守,為城中村築起“銅牆鐵壁”。

調動2740餘人輪班值守,需要的防護物資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自古言兵事者,歷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前期,不少社區因防護物資短缺,無力將更多志願服務資源投入到一線防控,致使一線人力受制,現有隊伍疲憊不已。

張雄漢坦言,從疫情信號釋放出來那一刻,就敏銳意識到疫情防控事不宜遲,要立即啟動,抓早抓小,堵住漏洞;另一方面,要提前分析預判,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17年前南粵抗擊非典的情景,張雄漢仍然歷歷在目,“我們當時就在深圳工作,非典持續了半年多”。

在大浪街道反覆強調的“五個及時”中,物資及時儲備置於首位。春節前,街道就購置一批醫療物資(一次性口罩7萬隻、消毒藥水140瓶、耳溫槍125支、手套800副、75套防護服、148kg消毒片),街道後勤部門還及早安排隔離酒店、轉運車輛。

這些提前儲備好的物資讓大浪在後續防控中人力調度遊刃有餘,為織密聯防聯控網作出不小的貢獻。同時,街道春節前即走訪約談轄區4家大型農貿市場、5家商業超市負責人,要求確保蔬菜、肉類供應充足、物價穩定。疫情發生以來,大浪街道從未發生食品短缺、哄抬物價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