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冠疫情新經濟形勢下,法律資本行業的機會與挑戰


新冠疫情新經濟形勢下,法律資本行業的機會與挑戰

截至發稿時,2020年農曆新年期間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力和衝擊面都超越了2003年的非典。從生產到消費環節,由國內市場到國外市場,受本次疫情衝擊的產業眾多。其中,疫情對於第三產業的影響最大,尤其是涉及國計民生的“餐飲、旅遊、娛樂、教育”等行業。以03年的非典情形做對比,在疫情和防範措施的雙重衝擊下,旅遊、娛樂和實體店零售是當年損失最早最重的產業。以餐飲業為例,其近幾年銷售額來連續超過四萬億元人民幣,可說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產業集團。按這算下來,平均每季度的銷售額在一萬億人民幣以上。如果今年一季度超過一半的時間民眾不能外食和聚餐,則帶來的損失就會高達五千億元以上。但同時,疫情的持續也會產生反向作用,通過促使行業和服務供給方式的替代和轉變,進而推動第三產業產生新的增長點。事實上,在全民抗疫的當口,在線零售、在線醫療、在線遊戲、物流快遞這些行業就均呈現爆發式增長。

為此,我們通過對實體經濟的研究,總結了新冠疫情對不同行業(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詳情請見下表:


新冠疫情新經濟形勢下,法律資本行業的機會與挑戰

新冠疫情新經濟形勢下,法律資本行業的機會與挑戰

新冠疫情新經濟形勢下,法律資本行業的機會與挑戰

對於法律服務業而言,此次疫情造成的影響將隨時間推移變得愈發明顯。法律服務業作為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繫緊密的社會性服務行業,此次疫情的發生讓更多的法律服務從業者不得不再次思考挖掘新的業務和創新服務方式這兩大難題。對非訴律師來說,傳統律所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法將受到很大沖擊。對於注重團隊協作的非訴業務和律所來說,無法集中辦公將極大地影響團隊工作效率,增加運營成本,這就迫使律所採用更靈活的管理方式和辦公手段。另一方面,客戶對於法律服務的迫切程度會因為整體經濟形態的調整而增加,也將對法律服務的提供方式和服務的靈活性提出更高要求。而對訴訟律師來說,雖然一定條件下疫情帶來的商事糾紛數量會增加,但上述情況反過來也會影響客戶的付費能力和付費意願,即很多律師如今擔憂的“事多錢少”。可以預期的是,對於訴訟業務中資金的需求,無論是本身的爭議解決費用(訴訟費、仲裁費、保全費、擔保費、鑑定費),還是體現訴訟律師工作成就的律師代理費,都會成幾何倍數增長,這也就為訴訟投資這一法律資本行業的代表性業務,提供了最佳的生存和發展土壤。此外,預計將有部分企業經營的現金流出現問題,進而導致大量優質資產以優惠的價格流入市場,這也為法律資本參與破產重整與不良資產處置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在這樣的形勢下,資產處置能力的強弱,包括法財稅相結合的多元化服務能力,也直接反映法律資本行業從業者核心競爭力的強弱。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危機中,勇敢的人們總是時刻準備著,在機遇到來時重新綻放。

作者:法律資本研究院--胡憲、胡芮銘、買哈巴–買合木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