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之下,如何看待"宅经济"的快速崛起?

"宅"—"宅文化"—"宅经济"

"宅"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最初宅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代名词,不然"死肥宅"为什么总会捆绑在一起。如果你被定义为宅男宅女,基本上懒、邋遢、不善交际等等修饰词,会成为你甩不掉的标签。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化越来越深入,宅又被定义了新的意思,私人空间越来越被重视,"宅文化"孕育而生,"宅"带给了人独立思考的空间,"宅"让更多人能够发挥自我创造力,有了"宅文化"的蓬勃发展,"宅经济"也不能拖后腿,自然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

疫情将"宅经济"拉进发展快车道

在没有新型冠状病毒席卷的过去,宅在家里需求无非几点,想吃饭可以点外卖,买东西可以网购,不想出去玩可以玩网游,想看电影可以网上看,这些仅仅满足一个不想出门的人的简单需求。但是当疫情来临时,为了避免疫情的再次扩散,所有人只能宅在家里。社会需要运转,员工需要上班,孩子需要上学,不方便去医院的需要看病,"宅经济"的受众面一下扩大,过去虽然也有网上办公,网上学习,那也只是少部分人群的需求,当需求猛增的时候,"宅经济"中蕴含的商机将被快速挖掘。为了满足如此庞大的线上需求,"宅经济"需要从多方面发展,并且随着需求的激增,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宅经济"未来前景广阔

⑴上班族需求——线上办公

疫情之下,如何看待

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很大,特别是实体行业,原本节后的返工潮比搁置。但是偏互联网化的企业,员工上班的问题仅需要在线上完成即可,阿里旗下的钉钉下载量猛增,一跃成为苹果APP商城免费APP下载第一,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分别位列第二第三,线上办公的需求一下被放大。春节后开工几天内,已有超过200万的企业组织在线进行健康信息管理,近1亿人每天通过阿里钉钉健康打卡功能向单位"报平安",约2亿人在该平台上进行办公、举行视频会议。

⑵学生党需求——线上教学

疫情之下,如何看待

教育部门要求"停课不停学",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19年达到2727亿元。有机构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5433.5亿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⑶就医需求——线上问诊

疫情之下,如何看待

疫情的大爆发,医院现在是能不去就不去,一些小的而疑难杂症完全可以不用去医院,仅需要在网上咨询医生即可,过去很多人并没有网上就医的意识,针对此次疫情,像微医、好大夫、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均开通了在线义诊服务。此次疫情的催化作用下,人们的就医习惯将迎来大改变,线上问诊率也有望大幅提升至10%。

⑷娱乐需求——网游、网络视频、电子阅读

疫情之下,如何看待

宅在家不能出门,怎么打发时间?网上各种打发时间的段子层出不穷,玩手游和看视频还是主要打发时间的手段。因为上线人数过多,很多服务器不够强大的APP出现崩了的现象,连日活跃数超五千万用户的平精英也崩了,可想而知近期玩游戏的用户体量有多大!

⑸日常需求——线上买菜、网购

疫情之下,如何看待

宅在家中不出门,吃饭需求必须要得到满足吧,为了减少出门次数,线上买菜成为首选。为了更好的响应防疫工作,减少外出,居家做饭需求推动了多家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的暴涨,京东生鲜、京东到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包括阿里旗下盒马鲜生的订单暴涨三五倍。

受到疫情的影响,"宅经济"的确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但是当疫情结束后,短期暴增的线上需求必将出现回落,如何能够增强用户粘性,如何将短期需求转为长期需求,也是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发展,未来世界会越来越智能化,线下向线上转换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宅经济"未来的发展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