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兒子今年八歲,他突然問我“十四歲之前殺人不犯法嗎”,我該怎麼辦?

Illusion首席策劃


孩子突然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極大可能性接觸到這一類信息。被垃圾網絡信息毒害。可以給您一些建議:

1.儘量讓孩子接觸健康良好的信息,家長在發現孩子接觸有害信息的時候應及時制止。

2.家長髮現孩子出現問題後應及時與孩子溝通,給予孩子傳遞正能量,把負面思想扼殺在萌芽中。

3.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孩子的一些行為與思想可能受大人影響,所以家長在接觸一些對孩子有危害的信息時應避免孩子接觸,最好的教育就是大人的行為教育,用自己的行動讓孩子健康成長。

以上幾點基於您的問題給予的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林智新起點


這個問題應當這樣看:

1、刑事責任年齡,法律有比較明確的規定。

《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週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週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未成年人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 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3、不滿十四歲殺人,只是嫌疑人不承擔刑事責任,但是並不能說是不犯法。法律的規定僅僅是不判刑,但是造成的後果,主要是民事賠償責任,應當由其監護人負責賠償。

4、即便是不判刑,故意殺人的行為對於一個未成年人來講也是毀滅性的。他會一輩子生活在殺人犯的陰影中,對自己的名譽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另外,如果事情處理不好,還會留下許多嚴重的後遺症。例如西安張扣扣案,當時王家故意殺人是通過一些運作,以未成年的理由逃避了死刑,但是過了若干年,仇家張扣扣找上門來殺死三人,幾乎滅門。因此,惹了事千萬不要有理由不承擔責任是什麼好事情。

以上回答供參考。


淮北日月升


八歲的孩子,智商智力不亞於一個成年人,只不過他們缺乏成年人的閱歷和技能。所以,當孩子問到如此驚愕的話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不能搪塞過去。

首先,表揚孩子的聰明,為什麼這麼說?很多時候,提問題比答案更有意義。如何表揚呢?可以表揚孩子知道了一條法律,這就是孩子的聰明之處。

其次,要給孩子解釋明白這條法律的本意,並不是保護那些未成年犯罪的,而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

再一個就是告訴孩子,不管什麼時候違背道德的事情不能做,儘管未成年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可是一樣違反了基本的公民道德,也是不對的,而且也是要負民事責任的,這樣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徐延冰V豫之翼研學


你首先得弄清楚他在那裡接觸到的“十四歲之前殺人”這個信息。然後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果只是單純的看到了相關的書籍或電視上看到了相關的討論等。那你給他科普一下法律知識,十四歲之前故意殺人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如果是和小朋友鬧矛盾產生了什麼想法。那你們就得重視了。找到矛盾正確解決,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和平解決難度。然後家長自我反省是不是讓孩子接觸的血腥暴力信息太多了。

如果是有人故意挑唆那就比較危險。你可以採取報警等有效措施。

八歲正接受新事物,好奇心正強的時候。弄清楚他怎麼接受到的信息正確引導就好了。


老張計算機基礎


從小就要教育孩子有仁慈之心,不管多大,殺人都是違法的行為。

其實不光殺人,一切的殺生都是不好的行為。一切動植物都是有靈性的,不能隨便就動殺機。

因為無論動物還是植物,都是有靈性。人只不過是這些動植物中,最有智慧的高級動物之首罷了。而我們又與它們同住一個地球村,應該與它們和平共處,不能互相殘殺。你看我們連動物都不能傷害,那麼你說殺人,就更不應該了是吧?

  1. 對此你怎麼看呢?
  2. 歡迎大家評論,謝謝!

弘法2


殺人是要償命的,就算不被抓起來,也會被被殺的人全家來算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要被收拾,全家別提有多慘。


猴賽雷daddy


你告訴他,犯法不犯法那是小事,殺人的人必死是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