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以《第一爐香》《喜寶》為例,探尋兩位女作家偶像和粉絲間的情感

前不久,看了亦舒的《喜寶》,裡面大致講劍橋聖三一學院的高材生薑喜寶,為了生活和自身的要強,決定做勖存姿情婦的故事。小說通過描寫喜寶內心自我身份的轉變,以及對聰慧身份轉變後自我價值的烘托,更讓我想到了一個和喜寶很相似的人物——葛薇龍。

葛薇龍是張愛玲筆下《沉香屑第一爐香》的女主角,小說講述了從上海來到殖民地香港讀書的少女葛薇龍如何一步一步墮落的故事。小說描繪了殖民地時期香港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刻畫了葛薇龍在愛情中自處卑下的形象。

細想,葛薇龍和喜寶這兩個人物都有相似的地方,可卻擁有不同的結局。還記得,曾有人說:“作者筆下的人物大致是作者生活的反射。”那麼,今天我以喜寶和葛薇龍為例,探尋張愛玲和亦舒的異同。


以《第一爐香》《喜寶》為例,探尋兩位女作家偶像和粉絲間的情感


01、張愛玲和亦舒身上相似的地方

張愛玲、亦舒,這兩個不同時代,卻同為傳奇的作家。不僅在作品上,也在人生上,有比較多相似的地方。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以《第一爐香》《喜寶》為例,探尋兩位女作家偶像和粉絲間的情感


1、都是描寫大城市,主要描述物慾橫流的故事

先看喜寶,喜寶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學生。這一出場,便是在當時高大上的英國。而和喜寶是夥伴的聰慧,也是出身顯貴。眾所周知,倫敦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身為一個發達國家的首都。這個城市無疑是富裕的。

而葛薇龍本來出生在上海,後來因為家庭變故遠走香港,投奔她的姑媽。這樣看來葛薇龍應該也是出生在大城市,並生活在另一個大城市的女孩。

細想,兩個女孩子都是出生在大城市。而這個大城市,卻和她們的作者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張愛玲出生在上海,中年的時候才去美國定居。而亦舒正和她筆下描繪的喜寶一般,也是出生在上海,後來才去英國讀書。

不管是上海還是英國。張愛玲和亦舒表下的女孩子都是出生在大城市,和兩位作家一樣。美麗的大城市,富貴繁榮,卻也很容易墮落。

2、感情生活一波三折

先說喜寶,喜寶先是被自己的好友聰慧要撮合自己和她的哥哥。可到後期,卻和聰慧的爸爸在一起。這其中不乏有“金絲雀”的效果。而一個年輕女孩和一箇中年人,亦舒筆下的喜寶也曾有過猶豫,感情生活也有過波折。

張愛玲筆下的葛薇龍更不用說了,在見識到香港的繁華後。她一步步的墮落,從一個清純可愛的小姐逐步沉淪到當時的交際花,圍繞在許多男人中間。

兩個女主角一波三折的生活,就如同兩位作家。張愛玲的感情我們都知道,先是和胡蘭成在一起的這一段飽受指責的愛情,後來在美國認識了一位作家,並藉此安頓了下來。而亦舒,這一生也經歷過三段的婚姻。我想,正是因為感情生活一波三折,才可以讓兩位作家可以描繪出兩個那麼立體的女主角吧。

3、和家人關係不好

張愛玲早前父母離婚,她被判給了父親。可她卻從小希望得到母愛。因此,她處處討好母親,就想從母親那裡得到誇讚。不僅如此,她後來,因為一些原因,並未告訴弟弟她將要去美國。因此,到她去世的時候,她是一個人在公寓中去世。

亦舒,原名倪亦舒。是香港著名才子倪匡的妹妹。亦舒14歲也開始了寫作生涯,遠走加國後,同為作家的哥哥說上一次與她聯繫已是20多年前,留在故鄉的人再也沒有她的隻言片語,除了報紙上的專欄文字。

我想,文人大致都是隻會專注在寫作上,並不會理會其他更多的繁雜事情吧。如同張愛玲,如同亦舒。她們會把她們在生活中遭受的一切,化為文字,把自己的情感委婉的用筆下的人物展現出來。或許,這是作家的共性吧。


以《第一爐香》《喜寶》為例,探尋兩位女作家偶像和粉絲間的情感


02、張愛玲和亦舒身上不一樣的地方

雖然兩個人都是海派作家,都曾經受過良好的教育,中西文化底蘊豐富。可兩個人的生長環境和性格卻不一樣。不一樣的性格,雖然筆下的人物“大同”,但還是有很多“小異”。


以《第一爐香》《喜寶》為例,探尋兩位女作家偶像和粉絲間的情感


1、文風的不同:張愛玲刪繁就簡,亦舒卻有大量的細節描寫

先看葛薇龍的出場:

在故事的開端,葛薇龍,一個極普通的傷害女孩,站在半山裡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園裡遠遠望過去。葛薇龍到香港來了兩年了,但是對於香港汕頭華貴的住宅區還是相當的生疏。

而喜寶的出場:

"是,是,"我說,"我可以背出他整本詩集。""呵!"她驚歎,"真的?"

我懷疑地看著她,這麼天真。可恥。

我問:"你幾歲?"

"十九。"她答,睜大圓圓的眼睛,睫毛又長又鬈。

十九歲並不算年輕。她一定來自個好家庭,好家庭的孩子多數天真得離譜的。

她說:"我姓勖,我叫勖聰慧,你呢?"她已經伸出手,準備與我好好地一握。

"勖?我不知道有人姓這樣的姓,我叫姜喜寶。"

相對比起來,張愛玲的葛薇龍出場大致寥寥幾句話。可喜寶出場卻是由喜寶和聰慧的一段對話開始的。從對話中,我們可以大致分得清人物關係。

那麼是為什麼呢?還記得,張愛玲雖說出版了很多中短篇小說。可她的目標還是要做一個嚴肅的文學家。因此,到後期,她的文風更趨向嚴肅文學家的路線。刪除不必要的,只留下精華。

而亦舒早年間受到了曹雪芹,還有早起張愛玲的影響,更喜歡用大量的細節描寫,去描繪一個女子的一生。我想,這大概就是偶像和粉絲間的差距吧,

2、對物質的慾望:葛薇龍是隱秘的,喜寶是坦白的

薇龍初到姑媽家,一邊說:“這跟長三堂子裡買進一個人,有什麼分別?”[2]一邊卻“忍不住鎖上了房門,偷偷的一件一件試穿著”。雖然態度隱秘,但女性的虛榮與不堅定在這裡也一覽無餘。在姑母的家中,各種聚會、沙龍、攀比,豪奢的生活逐漸蠶食薇龍最開始堅定求學的心。到最後司徒協給他手鐲,她漸漸適應了這種以美色兌換物質的生活了。

喜寶一開始的態度就很坦率,她說被自己幼時的貧困生活嚇怕了,所以她對金錢的態度很明晰:“如果有人用鈔票扔你,跪下來,一張張拾起,不要緊,與你溫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假如有人來問姜喜寶:女人應該爭取什麼?我回回答:‘讓我們爭取金錢,然後我才告訴你們,女人應當爭取什麼。”

我想,這大概就是兩位女作家之間的差別吧。張愛玲從小不算特別缺錢,她的所作所為大抵都是為了愛情。可亦舒不一樣,她在動亂的年代來到了香港,雖不至於貧窮,可想必家境也不會太富裕。因此她筆下的人物大多是願意坦白她的慾望的。

3、道路的選擇:葛薇龍被動陷落,而喜寶則主動獻身

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薇龍和喜寶都做出了出賣自己的選擇。但兩人對道路的選擇從個人意志上來說是有明顯區別的。薇龍懷著求學的目的去投奔姑媽,第一次見到姑媽,薇龍就隱隱覺得不妥。但她單純地認為自己能抗住誘惑,堅定心思讀書。後來,薇龍逐漸明白姑媽的目的,就是把自己作為勾引男人的誘餌。可是這個時候,她沒有堅定的意志讓自己離開,反而使自己更加深陷其中。薇龍的單純和軟弱讓她逐漸失去自信、喪失人格。

喜寶所在的時代有了巨大的進步,環境一更為開放,所以喜寶的慾望也就更多。由於她從小不堪的社會處境,她的目標很明確,她為自己設計了一條從劍橋讀法科再進英倫皇家律師協會再到獲得掛牌律師資格,她想“揚眉吐氣”“鶴立雞群”。喜寶相對薇龍來說是主動出擊的。

無論是被動陷落還是主動出擊,繁華都市,其實就是慾望的沼澤地,女性沉淪其中無法自拔。薇龍和喜寶都走上了同樣的命運軌跡,薇龍是在朦朧狀態下半迫半就選擇的,而喜寶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對生活進行自認為冷靜的判斷而作出的決定。

如同兩位女作家,張愛玲是在和胡蘭成那段戀情結束後,不堪忍受輿論,選擇遠走美國。這種選擇,大多是環境的逼迫。而亦舒卻自己主動選擇去加拿大。我想,這大概就是清醒和半清醒之間的區別吧。


以《第一爐香》《喜寶》為例,探尋兩位女作家偶像和粉絲間的情感


03、粉絲和偶像的複雜關係

張愛玲和亦舒是兩個不同時代的女作家。而亦舒則聲稱,張愛玲是她的偶像。可這位鐵桿粉絲對偶像,不僅是忠實粉絲,更是事業粉和黑粉。

首先,亦舒是張愛玲的鐵桿粉絲

亦舒第一次出現在張愛玲的視野裡,是在1976年,宋淇寫給張愛玲來信中。宋淇寫道:“另附阿妹一文,大罵其胡蘭成,此人即‘亦舒’,寧波人,心中有話即說。”而這篇文章,名字則叫做《胡蘭成的下作》

她的這篇文章,是針對胡蘭成的《今生今世》而言。《今生今世》一出,張愛玲不勝困擾,她給夏志清的信裡說:“胡蘭成書中講我的地方夾纏得厲害,他也不至於老成這樣。後來來過很多信,我要是回信勢必出惡聲。”

她沒有回信,因為她不能出惡聲,她不能出惡聲,因為她不想為胡蘭成利用。她給宋淇夫婦的信裡便提到過,她不想白白便宜了“無賴人”,罵他也是為他做宣傳。

可見,無論是張愛玲自己,還是為她著想的朋友,都對胡蘭成非常警惕,輕易不去惹他。但那口氣總咽不下去,現在,冒出一個快言快語的亦舒,那樣潑辣地大罵胡蘭成,宋淇自然連忙告訴張愛玲,張愛玲看了,別管是否全盤贊成亦舒,先喊了一聲“真痛快!”

在我看來,這就如同現在的粉絲。當自己的本命被說不好,馬上上網去反擊,去回應那些不好的言論。我想,這應該就是一個鐵桿粉絲對偶像的忠誠吧。

其次,粉到深處自然黑

前面剛說到亦舒是張愛玲的鐵粉。可是粉到深處自然黑,亦舒還是張愛玲的“事業粉”和“黑粉”。

晚年間,張愛玲寫了《相見歡》。而《相見歡》一出,文風自然不同以往的文字風格。這就惹來了亦舒的不滿。她不願意自己的偶像突破自我,她覺得偶像好好的待在“神壇”不好嗎,為什麼一定要突破自我呢?

不可否認,亦舒作為一個粉絲,也是為了張愛玲好,她希望張愛玲不要破壞已然在讀者心中形成的光輝形象。有這個想法,但還是說明亦舒到底是不瞭解張愛玲。

對張愛玲來說,形象是普通言情作家的追求,而大師,不可能把這個太看在眼裡。而張愛玲卻願意努力做一個文學大師,而不是言情作者。兩個人的不同定位,就如同現在的鐵桿粉絲,不僅是事業粉還是親媽粉。希望干涉偶像的工作或者生活,可要知道,你們的希望,並不是偶像的希望。


以《第一爐香》《喜寶》為例,探尋兩位女作家偶像和粉絲間的情感


結語:

跳出《喜寶》和《沉香屑第一爐香》,在我看來,張愛玲和亦舒都是著名的女作家。她們的生活環境和背景註定了她們彼此的相似,也註定了她們之後的分隔。

我想,這大概就是葛薇龍和喜寶的結局,這大概也是兩個作家對自身生活的感悟。不管我們看著是好是壞,終究也只是一個故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