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孫堅一族是孫武后代嗎?是否有確鑿的證據?

TseHowy


  • 孫武本是春秋時期齊國人,是著名的兵家始祖,幫助吳王闔閭訓練士兵,擊敗了強大的楚國,幾乎滅亡楚國。後在吳國歸隱,再也沒有離開過吳國。
  • 孫堅是東漢末年江東人,三國前期著名的諸侯將領。戰功卓著,是東吳帝國的奠基人。帶領手下回江東的路上遭到荊州劉表的截殺而陣亡。

那麼孫堅是不是孫武的後人呢?三國志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說孫堅就是孫武的後人。但是兩人之間至少差了500多年的時間,這種說法靠譜嗎?我們通過史料一起分析一下。

01孫武終老吳國,孫堅出生於吳郡富春。

春秋時期的吳國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可以具體看一看地圖,具體就在如今的江蘇、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以及湖北部分地區。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唐,會海賊胡玉等從匏裡上掠取賈人財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進。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所圖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三國志》

這是強盛時期的吳國版圖範圍,可以說在當時是相當強大了。孫武從齊國逃到吳國以後,幫助吳王闔閭擊敗了楚國,所以吳國擁有了如此大的地盤。

而孫武終老的地方是吳國的都城附近,那麼吳國都城在哪裡呢?前期吳國的都城在無錫的梅村,而後期吳國的都城在蘇州,現在的虎丘劍池,據說就是吳王闔閭留下的。

  1. 孫武時期,已經是吳國後期,所以吳國的都城就在今天的江蘇蘇州。而孫武去世的時候,也就是被埋在了蘇州的郊區。
  2. 孫堅是在吳郡富春出生的,吳郡富春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富陽區。這個位置就比較具體了。從距離上來說,蘇州到富陽區只有一百多公里。
  3. 孫武家族經歷了五百多年的延續,擴散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居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且子孫後代的數量不在少數,不可能全部聚集在蘇州地區。

由此可見,孫武極有可能是孫堅的祖先。至少從知名度上來說,這個地區姓孫的名人,在那兩個時期,還真的只有這兩位。

不過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孫武去世百年後,他的子孫後代裡有一個叫孫臏的,他居然跑到了北方去,先去了魏國後來跑到了齊國,始終沒有在吳越地區做事。

02孫武是兵家始祖,孫堅是東漢末年少有的名將。

孫武的職業我們是再瞭解不過的了,他是一個帶兵之人。倒不是說他是純粹的將軍,他的地位比將軍要高,屬於總指揮的那種。

換句話說,孫武就是吳國大元帥,帶領三軍進攻楚國。楚國是南方大國,早先吳國是不敢招惹楚國的。

可是闔閭本人有野心,而孫武又非常有能力,恰逢伍子胥對楚國有天大的仇恨。三個人一拍即合,打算進攻楚國。

  1. 孫武訓練闔閭後宮女眷的故事,其實我們十分熟悉,他殺了兩個闔閭喜愛的妃子,最終穩住了軍心,這就是魄力。
  2. 此後孫武訓練出來的吳國大軍也異常強大,楚國完全不是對手。不過吳國大軍進入楚國國都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長達一月有餘。這或許是孫武不願意看到的。
  3. 孫武和伍子胥是好友,在伍子胥的推薦下,成為了闔閭的得力助手。伍子胥向吳王夫差建議滅越沒有被採納,最終被殺。孫武也心灰意冷,告老還鄉,終老於鄉野之中。

三國時期的孫堅,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將領。當初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所帶領的人馬幾乎是所有軍隊中最強大的一個。

董卓表示誰都不害怕,就是擔心孫堅的軍隊。為此董卓還希望和孫堅成為親家,化解彼此的恩怨,被孫堅斷然拒絕。

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史記》

此後孫堅打算回到江東創業,結果劉表半路設計截殺,這才將這位江東猛虎孫堅給殺掉。如果真正是正面較量,劉表的人馬根本就不是孫堅的對手。

孫武和孫堅從事著相同的職業,都是以帶兵聞名天下,孫武的子孫中,孫臏也是帶兵出身。那麼是不是說,孫家流傳著這種帶兵打仗的習俗呢?如果有的話,是不是進一步證明了孫堅是孫武子孫的可能性呢?

03孫武為春秋吳國效力而成名,孫堅的兒子孫權建立了吳帝國。

孫武是齊國人,可是他並沒有為齊國做事,而是南下到了魏國,在好友伍子胥的推薦下,成為了吳國的元帥。

此後孫武所有成名的事情,都跟吳國脫不了干係。孫武本人也是在吳國終老的,他沒有回到自己的故鄉,由此可見,孫武對吳國這個地方是有眷戀之情的。

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將吏皆進爵加賞。初,興平中,吳中童謠曰“黃金車,班蘭耳,闓昌門,出天子”五月,使校尉張剛、管篤之遼東。---《三國志》

孫武希望自己的子孫在吳國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相比較而言,吳國地區的水土更加豐茂,氣溫更加高,所以更加適合當時的人居住,孫武的這個選擇是對的。

  • 三國時期,孫堅被殺了以後,孫堅的兒子孫策為袁術打了一段時間工後,果斷選擇回去江東創業。在自主創業的情況下,打下了江東的基業。
  • 可惜孫策死的早,只好把大業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孫權為了守住父兄的基業,先將妹妹嫁給劉備,與之聯盟,後向曹丕稱臣,得到庇佑。
  • 在度過了諸多困難以後,孫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帝國,那就是吳國。很奇怪的是,五百多年前的孫武,最眷戀的地方就是吳國,他也是在吳國揚名立萬的。

那麼這是不是巧合呢?僅僅是因為孫權所待的地方曾經建立過吳國,他就以吳國作為自己的國號嗎?我想沒有這麼簡單。

這件事肯定跟孫武有關係,就算是孫武真的不是孫權血脈上的祖先,至少他們孫家也把孫武當成了自己的祖先。

總結:孫家自古多英雄,這還真的不假。

姓孫的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帶兵打仗的英雄,孫武當然是最突出的一個,寫下了千古名篇《孫子兵法》。此外還有孫臏,他幫助齊國兩次擊敗了強大的魏國,殺死了對手龐涓。

此外三國時期的孫堅、孫策父子,也都是以帶兵見長。明朝的孫承宗,是抗擊滿清大軍的重要將領。孫傳庭更是著名的潼關守將,被稱為明朝最後一道防守。

其實是不是真的血脈子孫,真的不是很重要。曹操的父親過繼給了太監曹嵩,他的子孫後代還不是以曹參為祖先,以曹姓為王朝帝王姓氏?

所以說懂得傳承這個家族的歷史文化,我覺得這才是飛常重要的。比如說孫臏傳承了孫武的志向,撰寫了屬於自己的兵書《孫臏兵法》。

《史記》

《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某些古人待成名之後一般都要給自己找個好祖先,例如朱元彰是乞丐就找了中國南宋思想家朱熹做老祖宗,還有唐高祖李淵認李聃(老子)做祖宗

孫堅,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儁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為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並且斬了董卓的大將華雄,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復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的士兵射殺。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後來創建了東吳政權。





七哥探世界


孫武本是春秋時期齊國人,是著名的兵家始祖,幫助吳王闔閭訓練士兵,擊敗了強大的楚國,幾乎滅亡楚國。後在吳國歸隱,再也沒有離開過吳國。

  孫堅是東漢末年江東人,三國前期著名的諸侯將領。戰功卓著,是東吳帝國的奠基人。帶領手下回江東的路上遭到荊州劉表的截殺而陣亡。

  那麼孫堅是不是孫武的後人呢?三國志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說孫堅就是孫武的後人。但是兩人之間至少差了500多年的時間,這種說法靠譜嗎?我們通過史料一起分析一下。

image.png

  01孫武終老吳國,孫堅出生於吳郡富春。

  春秋時期的吳國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可以具體看一看地圖,具體就在如今的江蘇、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以及湖北部分地區。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唐,會海賊胡玉等從匏裡上掠取賈人財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進。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所圖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三國志》

  這是強盛時期的吳國版圖範圍,可以說在當時是相當強大了。孫武從齊國逃到吳國以後,幫助吳王闔閭擊敗了楚國,所以吳國擁有了如此大的地盤。

image.png

  而孫武終老的地方是吳國的都城附近,那麼吳國都城在哪裡呢?前期吳國的都城在無錫的梅村,而後期吳國的都城在蘇州,現在的虎丘劍池,據說就是吳王闔閭留下的。

  孫武時期,已經是吳國後期,所以吳國的都城就在今天的江蘇蘇州。而孫武去世的時候,也就是被埋在了蘇州的郊區。

  孫堅是在吳郡富春出生的,吳郡富春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富陽區。這個位置就比較具體了。從距離上來說,蘇州到富陽區只有一百多公里。

  孫武家族經歷了五百多年的延續,擴散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居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且子孫後代的數量不在少數,不可能全部聚集在蘇州地區。

  由此可見,孫武極有可能是孫堅的祖先。至少從知名度上來說,這個地區姓孫的名人,在那兩個時期,還真的只有這兩位。

  不過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孫武去世百年後,他的子孫後代裡有一個叫孫臏的,他居然跑到了北方去,先去了魏國後來跑到了齊國,始終沒有在吳越地區做事。

image.png

  02孫武是兵家始祖,孫堅是東漢末年少有的名將。

  孫武的職業我們是再瞭解不過的了,他是一個帶兵之人。倒不是說他是純粹的將軍,他的地位比將軍要高,屬於總指揮的那種。

  換句話說,孫武就是吳國大元帥,帶領三軍進攻楚國。楚國是南方大國,早先吳國是不敢招惹楚國的。

  可是闔閭本人有野心,而孫武又非常有能力,恰逢伍子胥對楚國有天大的仇恨。三個人一拍即合,打算進攻楚國。

  孫武訓練闔閭後宮女眷的故事,其實我們十分熟悉,他殺了兩個闔閭喜愛的妃子,最終穩住了軍心,這就是魄力。

  此後孫武訓練出來的吳國大軍也異常強大,楚國完全不是對手。不過吳國大軍進入楚國國都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長達一月有餘。這或許是孫武不願意看到的。

  孫武和伍子胥是好友,在伍子胥的推薦下,成為了闔閭的得力助手。伍子胥向吳王夫差建議滅越沒有被採納,最終被殺。孫武也心灰意冷,告老還鄉,終老於鄉野之中。

  三國時期的孫堅,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將領。當初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所帶領的人馬幾乎是所有軍隊中最強大的一個。

image.png

  董卓表示誰都不害怕,就是擔心孫堅的軍隊。為此董卓還希望和孫堅成為親家,化解彼此的恩怨,被孫堅斷然拒絕。

  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史記》

  此後孫堅打算回到江東創業,結果劉表半路設計截殺,這才將這位江東猛虎孫堅給殺掉。如果真正是正面較量,劉表的人馬根本就不是孫堅的對手。

  孫武和孫堅從事著相同的職業,都是以帶兵聞名天下,孫武的子孫中,孫臏也是帶兵出身。那麼是不是說,孫家流傳著這種帶兵打仗的習俗呢?如果有的話,是不是進一步證明了孫堅是孫武子孫的可能性呢?

image.png

  03孫武為春秋吳國效力而成名,孫堅的兒子孫權建立了吳帝國。

  孫武是齊國人,可是他並沒有為齊國做事,而是南下到了魏國,在好友伍子胥的推薦下,成為了吳國的元帥。

  此後孫武所有成名的事情,都跟吳國脫不了干係。孫武本人也是在吳國終老的,他沒有回到自己的故鄉,由此可見,孫武對吳國這個地方是有眷戀之情的。

  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將吏皆進爵加賞。初,興平中,吳中童謠曰“黃金車,班蘭耳,闓昌門,出天子”五月,使校尉張剛、管篤之遼東。---《三國志》

  孫武希望自己的子孫在吳國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相比較而言,吳國地區的水土更加豐茂,氣溫更加高,所以更加適合當時的人居住,孫武的這個選擇是對的。

  三國時期,孫堅被殺了以後,孫堅的兒子孫策為袁術打了一段時間工後,果斷選擇回去江東創業。在自主創業的情況下,打下了江東的基業。

  可惜孫策死的早,只好把大業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孫權為了守住父兄的基業,先將妹妹嫁給劉備,與之聯盟,後向曹丕稱臣,得到庇佑。

  在度過了諸多困難以後,孫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帝國,那就是吳國。很奇怪的是,五百多年前的孫武,最眷戀的地方就是吳國,他也是在吳國揚名立萬的。

  那麼這是不是巧合呢?僅僅是因為孫權所待的地方曾經建立過吳國,他就以吳國作為自己的國號嗎?我想沒有這麼簡單。

  這件事肯定跟孫武有關係,就算是孫武真的不是孫權血脈上的祖先,至少他們孫家也把孫武當成了自己的祖先。

image.png

  總結:孫家自古多英雄,這還真的不假。

  姓孫的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帶兵打仗的英雄,孫武當然是最突出的一個,寫下了千古名篇《孫子兵法》。此外還有孫臏,他幫助齊國兩次擊敗了強大的魏國,殺死了對手龐涓。

  此外三國時期的孫堅、孫策父子,也都是以帶兵見長。明朝的孫承宗,是抗擊滿清大軍的重要將領。孫傳庭更是著名的潼關守將,被稱為明朝最後一道防守。

  其實是不是真的血脈子孫,真的不是很重要。曹操的父親過繼給了太監曹嵩,他的子孫後代還不是以曹參為祖先,以曹姓為王朝帝王姓氏?

  所以說懂得傳承這個家族的歷史文化,我覺得這才是飛常重要的。比如說孫臏傳承了孫武的志向,撰寫了屬於自己的兵書《孫臏兵法》。



一位愛電影的職工


在《三國志》中,並沒有說孫堅是孫武之後。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書中說到孫堅的時候,說是“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蓋”是“大概是”“大約是”的意思。到底是不是孫武之後,陳壽並沒有說死。

相傳孫堅是孫武之後,但是沒有歷史考證,也成不解之謎

希望各位回答者看書要仔細,不要曲解原意。


中國歷史談


孫武子(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漢族,齊國(今山東惠民)人,春秋時期吳國將領。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 孫堅(155年-192年),字文臺,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前期著名的諸侯將領。戰功卓著,是東吳帝國的奠基人。 那麼孫堅是不是孫武的後人呢?三國志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孫堅就是孫武的後人,孫鍾,孫堅的父親。孫鍾事親至孝,以種瓜為業,性好施與,遇賢達長者,必設瓜相餉。”但是兩人之間至少差了500多年的時間,這種說法靠譜嗎?


LHC否極泰來


某些古人待成名之後一般都要給自己找個好祖先,例如朱元彰是乞丐就找了中國南宋思想家朱熹做老祖宗,還有唐高祖李淵認李聃(老子)做祖宗

孫堅,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儁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為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並且斬了董卓的大將華雄,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復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的士兵射殺。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後來創建了東吳政權。





月夜luck


這麼說應該好理解一些,李唐在大明宮的祖廟裡還供奉老子呢。


不動堂


孫武的時代,中國的版圖只有兩千萬人口,姓孫的屈指可數,所以後世姓孫的都和孫武是同一個祖先。皇上賜姓有姓楊,所以姓楊的是兩個祖先。楊氏滿門忠烈,所以有這樣忠烈的姓氏,被皇上賜姓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