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河北趙姓祖先是誰?有什麼起源?

用戶9192162510709


源流一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源流三

源於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先後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鮮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於甘肅陝西等地,隨母姓改漢姓趙。 

源流四

源於冒姓。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趙氏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景。其中多數為:清王朝覆滅後,清官職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壓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復仇,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氏者迫於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趙”姓。


金岐艾


現在漢族趙姓源出贏姓。遠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時代的金天氏少昊。

少昊氏族是以鳳凰為圖騰的東夷族的一支,其後裔皋陶在堯舜時掌管刑法和司法。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種和馴養獸鳥,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贏。伯益的後裔造父在周穆王時為駕車大夫,因在平定徐偃王之亂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在趙城,即今山西洪洞縣北。造父子孫就以封邑名為氏。從此以後,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趙姓,造父是天下趙姓立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歷史。

秦代,河北正定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





小倒vlog


首先,在宋朝的《百家姓》中,趙姓位列第一。如今,趙姓人口超2700萬,為中國人口數量第八多的姓氏,僅次於李姓、王姓、張姓、劉姓、陳姓、楊姓。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般認為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造父,嬴姓,伯益的後代,蜚廉四世孫,中國歷史上著名善御者。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今山西洪洞)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造父就是天下趙姓的得姓始祖。由此,對於今山西省洪洞縣,成為漢族趙姓的發源地。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造父的第七代子孫)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後來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佈以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趙國滅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趙姓和劉姓、李姓一樣,也是一個除了較多皇帝的姓氏,比如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宋太宗、宋徽宗等,總共為18位皇帝。在此基礎上,在宋朝的《百家姓》中,趙姓排名第一。


Ysssh用事實說話


趙姓最早的起源

趙姓是我國的大姓。《姓纂》記載:“帝顓頊伯益嬴姓之後,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趙城,因以為氏。” 這是說,趙姓最早出自西周。造父因為善於駕車,受到周穆王的賞識,被封到趙城(位於現在的山西洪洞縣境內),因此以城為姓。在此之前,趙氏應當是姓嬴的,他們與秦朝的王室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那就是顓頊的後人、差點做了大禹繼承人的伯益。

趙姓顯赫的歷史

周幽王無道,造父的後世子孫便來到晉國做起了士大夫。戰國初年,造父的第19代孫趙襄夥同他人把晉國一分為三,建立了趙國。秦始皇滅了趙國後,趙國的貴族和平民懷念故國,紛紛以國為姓,姓趙的人便越發多了起來。待到五代末期趙匡胤建立宋朝,趙姓更加顯赫。由於皇上姓趙,編纂於宋的《百家姓》,趙氏便排在了第一。歷史上,趙姓名人甚多,即便是鄉野鄙夫,也能順口說出幾人,我就不在此賣弄了。

趙姓有好多來自“賜姓”以及少數民族的改姓

現代人賭咒發誓,常說:我若如何如何,便隨了你的姓。姓了別人的姓氏,在很多人看來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但是,在封建社會,被皇帝賜以國姓,卻是莫大的榮耀。自己改了不算,部落、部屬也都跟著改。有宋一代,這類記載比比皆是。比如,北宋太宗時,居住在今寧夏、甘肅和陝西北部的党項族拓拔部首領李繼捧和李繼遷先後歸順,朝廷分別賜姓名趙保忠和趙保吉。另外少數民族改姓趙的,歷史上也有很多。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等等。

滿族趙姓大都原姓“覺羅”

滿人姓“××覺羅”的很多。包括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阿顏覺羅、呼倫覺羅、阿哈覺羅、察喇覺羅等等。據信,“覺羅”才是姓氏,加在姓氏頭裡的前綴最初的意義不過是為了相互區分。“愛新覺羅”的“愛新”是“金”的意思,這是為了表明他們的貴族身份。據說元末明初時,葉赫那拉氏與愛新覺羅家氏族發生戰爭,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頭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氏臣服,就指著大地說道:“我們是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與之相反,“伊爾根覺羅”氏的“伊爾根”卻可翻譯為“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辛亥革命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滿人紛紛改用漢姓。其中,改用“劉”、“金”、“趙”三姓者為多。“愛新覺羅”氏大多按照意譯改姓“金”,也有少部分改了“趙”姓。而其他“覺羅”氏,特別是新賓一帶的“伊爾根覺羅”一支基本上都改了“趙”姓。

據說滿族“覺羅”氏本來就姓“趙”

關於“覺羅”的意思,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考證說,“覺羅”本就是漢語裡“趙”的意思。“覺羅”一族,是被金人擄走的宋徽宗、宋欽宗的後人。這個故事,曾在早年滿族老輩人中口耳流傳。有人做過調查:滿清滅亡後,東北及河北地區姓“覺羅”氏的滿人沒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趙”。據說真正的原因就是這個傳說。由於缺乏必須的佐證,此說法的可信度並不高。不過,我倒寧願它是真的。


超級科學奶爸


趙姓,宋朝國姓,秦朝公族姓氏,晉國六卿之一,戰國七雄之一趙國國姓,南越國國姓。《百家姓》排名第一,在最新中國百家大姓人口排名第七。發祥地在今山西省。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徽公子


趙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發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周穆王時的造父是漢族之始祖,截至2014年總人口大約有2670萬。

趙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趙氏先出於顓頊帝,周穆王時造父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趙城,子孫因氏焉。趙氏是晉國六卿之一,春秋末期,趙氏聯合魏氏、韓氏在晉陽之戰中戰勝智氏,使趙氏得以瓜分晉國,躍居戰國七雄之列。趙姓人口眾多,是中國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趙姓主要分佈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佈於黑龍江、重慶、江蘇、雲南、四川、陝西、山西、安徽、遼寧八省。

姓氏介紹

“趙”的意思是“疾行、超騰”。

漢族趙姓,源出嬴姓。造父是天下趙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歷史;另一支趙姓出自外族的改姓。當代趙姓的人口約2600萬,為全國第八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0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佈於黑龍江、重慶、江蘇、雲南、四川、陝西、山西、安徽、遼寧八省,又集中了大約12%的趙姓人群。趙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陽、金城、潁川、敦煌、酒泉、扶風、新安、平原等11個。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鶴、孝思、萃渙、敬彝、創基等。

趙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2.4%,A型佔28.5%,B型佔29.8%,AB型佔9.3%。

姓氏源流

趙(zhào)姓,起源有三

源流一

趙姓來自嬴姓,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就以姚為姓。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孫,被舜帝賜姓嬴。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晉景公為了奪取趙氏家族控制的政權,默許智、韓、魏三卿聯合誅趙氏,滅其族。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敬侯趙襄自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趙城趙氏(趙國)和犬丘趙氏(秦國)的祖先是蜚廉的兩個兒子惡來和季勝,趙政是嬴姓趙氏,惡來那一支,而趙城那支的祖先是季勝。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源流二

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為匈奴、南蠻、女真、党項、滿族改趙姓或趙宋王朝賜姓而來。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先後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猶太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 唐末,首領拓跋思恭因協助唐朝鎮壓黃巢之亂有功,賜姓李,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建立了以夏州(今陝西省靖邊縣)為中心的地方政權。自此以後,夏州党項政權日益壯大。趙宋立國,復賜夏州党項首領拓跋氏以趙姓、蒙古族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後裔元末避難甘肅陝西隨母姓、改姓趙。

源流三

源於冒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趙氏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景。其中多數為:清王朝覆滅後,清官職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時下正是辛亥大屠殺,滿人頭顱積滿水井,四九城內外一片荒涼。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氏者迫於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便改為“趙”姓。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馭馬能手。受幸於周穆王,傳說他曾取良馬八匹,獻予王而御之,西行至崑崙,見西王母,樂而忘返。後聞徐州徐偃王反,遂親御車駕,載著穆王日行千里,適時而返,得以平定亂事,因功被賜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下傳至趙襄子時,與韓、魏三分晉地,建立趙國,公元前222年趙為秦所滅。其後子孫以國名為氏,稱趙姓,並尊造父為其始祖。秦、趙祖少昊氏,以少昊為白帝,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一雲。 至漢唐宋明,則於立秋之日祀白帝於西郊。明朝仍延續其祀,於少昊之虛曲阜祀少昊。

遷途傳播

兩漢以前的遷途

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造父的第七代子孫)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後來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佈一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將於擴充至河套地區,趙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

秦始皇滅趙國後,把代王趙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屬甘肅)形成一個望族;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縣,子孫在今湖北繁衍。

秦朝末年,秦國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趙佗建立南越國,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漢至宋以前的遷途

西漢趙王氏的後裔遷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西南),此地原屬河間,因此涿郡趙氏又稱河間趙氏。

南朝時,天水趙氏的一支遷居江南。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期遷居武川(內蒙古川西)。南安人趙達任北魏庫部尚書,封臨晉子,舉家離開南安遷居北魏都城洛陽。當時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數民族)的襲擾,北魏在北部邊境上建立了許多軍鎮,選擇貴族、官宦子弟鎮守。趙達之子趙仁因鎮守武川鎮,舉家自洛陽遷居武川。趙仁的孫子趙貴成為武川軍事集團的重要成員,跟隨宇文泰進兵關隴,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為宇文氏佔據關隴、建立北周屢立大功,被賜姓乙弗氏,封楚國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舉家又自武川回遷洛陽。

天水南安趙氏還有一支在北魏時遷居,這支趙姓從代又遷居洛陽。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徒居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後又自南鄭徙居洛陽。天水西趙氏的一支遷居洛陽。北魏時今甘肅趙氏的一支徙居洛陽。

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

五代時,有趙姓隨趙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

兩宋以來的遷途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國,趙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為郡國王公。所謂郡國,僅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並不居住在郡國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師。直至“靖康之亂”,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今開封市),俘虜了趙姓宗室二千餘人北上,將宋偉宗和宋欽宗及其宗室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下游)。趙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虜的也都於“靖康之亂”後,紛紛從汴京逃出,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一支赴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為趙姓家族在中國江南地區繁衍的主要支脈之一。

人口分佈

2008年,趙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山東半島和淮河流域,每平方公里的趙姓人口達到7.5人以上,有的地區達到11人以上;其次在河南、河北、東北三省、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中部、四川北部,每平方公里的趙姓人口達到6人以上。趙姓分佈密度示意圖表明: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佔國土面積的16.9%,趙姓人口大約1176萬;4.5—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13.7%,趙姓人口大約704萬;1.5——4.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26.8%,趙姓人口大約715萬;不足1.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42.6%,趙姓人口大約153萬。 趙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趙姓在北方地區是常見的姓氏之一,沿黃河流域的省區是趙姓分佈的主要地區。趙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河北、冀魯大部、山西、陝甘寧大部、內蒙古中部,趙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3.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5%以上,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1.8%;在沿魯、蘇、皖、豫、鄂、陝至四川北部一條寬百餘公里的地段,四川中西部、雲南西南、沿川、青、甘、寧至內蒙古一條寬120公里的地段,東北地區,趙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2.4%—3.2%,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2%;在皖蘇南部、浙江、贛閩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貴州、四川東南、雲南東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新疆西北,趙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2.4%,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8.4%;在其他地區,趙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8%,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7.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區佔了16%。


銳視界正能量


先祖趙貴.沖年武弁.後升為總旗官.在建文四年時.與山東參政鐵鉉共守濟南.抗擊燕軍。城破之後.鐵鉉被執致死. 我祖遁入廣平府威邑.後入永年縣雙陵社三甲臨洺關.自此為永年人. 據光緒三十二年載.我祖籍隸 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r

又據明.嘉靖四十四年【西崖趙君墓表】由 賜進士第中憲大夫 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前兵科給事中 東來 劉佑 撰文 賜進士第中憲大夫 陝西按察司副使前南京禮科給事中 邑人 周京 篆額 賜進士第奉政大夫 山東按察司僉事前浙江道監察御史 邑人 申佐 書丹。 碑中載:我祖為”青齊世家” 。明永樂初,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青齊世家”趙貴(時任總旗官)與山東參政鐵鉉,共守濟南,以抗靖難之師,城亡陷, 遁入威邑,後至永年,為永年臨洺關趙氏之初祖.


老磨盤


趙匡胤是河北省涿縣人,父親趙弘殷時遷居洛陽,他出生於洛陽夾馬營。


用戶5140564272280


《史記》裡有趙世家,趙與秦同源,最早可追溯到顓頊。


太宗歷史


伯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