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在我國髖關節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發病原因就是髖臼發育不良。


髖臼發育不良根據其初始的嚴重程度不同,出現異常症狀的時間也不同,嚴重的生下來就發現頭不在臼裡,輕微的做超聲篩查也看不出端倪,簡直和新冠病毒一樣流氓至極。


對於終末期的髖關節骨關節炎,醫生常常會說一句話“保守治療已經沒有意義了,需要換關節”。


而對於早期發現的髖臼發育不良,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江湖——保髖領域


保髖顧名思義,就是先做一個手術,來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推遲髖關節置換。


保髖領域比關節置換要紛繁複雜得多,各種手術百家爭鳴,但原則是相通的,就是

讓股骨頭老老實實的呆在髖臼裡面。


今天給大家講解一種經典且有效的保髖手術---髖臼周圍截骨術。


髖臼周圍截骨(Periacetabular Osteotomy),由瑞士伯爾尼大學骨科學部的Ganz教授在1988年首次發表文章介紹,因此也叫Bernese截骨,現普遍簡稱為PAO。


為什麼要做這種手術呢,簡言之就是臼沒發育好,包不住股骨頭,頭總是有一部分在外面經受風吹日曬,能不出問題嗎?


PAO就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手術,在出問題之前,改變臼的位置,來廕庇股骨頭。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髖臼發育不良(圖自Christoph E. Albers 2017)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頭”覆蓋的重要性

那符合什麼情況可以做PAO呢?

首先得是髖臼發育不良,其次還沒發展成關節炎,但是已經出現了疼痛的症狀。


拿亡羊補牢的典故來比喻,就是這羊還沒丟,咱們把圈修補好,狼暫時是進不來了,羊也能茁壯成長。


其人群適應範圍總結如下(Matheney 2013):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我來給大家畫個重點,誰更適合?

第一,年輕;

第二,頭臼匹配,啥意思,就是不能一個圓鑿一個方枘,這樣的硬把它塞一起也不安生;

第三,還沒退變,反映到自身感覺上就是活動度好。

當然適應症和禁忌症都是相對的,所以做PAO的決定一定是醫生和患者自己共同商議的結果。


大家都不願意做手術,即使做手術,也首選微創手術,但很遺憾,PAO雖然相對於關節置換屬於保守治療,但它可一點都不微創。


截骨兩字讓人一目瞭然,沒錯,得把骨頭截斷,將本來長歪的骨頭給它旋轉到合適的位置,這樣一來,臼好,頭也好。


接下來我們看一些示意圖大致瞭解一下(模型圖片來自John C. Clohisy 2006):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刀口的位置大約8-10cm(右圖自Cecilia Pascual-Garrido 2017)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將圖示中虛線部位截斷,按照黑色箭頭的方向進行三維旋轉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從上面向截骨處打釘子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最後髖臼為股骨頭增加了覆蓋


保髖,髖臼發育不良的另一個江湖

手術前後的片子(圖自Kjetil F Isaksen 2018)


看到這裡,大家會覺得這個手術太暴力了,骨頭都得打斷。但也沒必要望而止步,PAO和外傷導致的骨折是不一樣的,相比四肢骨折,PAO術後康復要快得多。


手術做完多久能下地?

文獻中提到,積極康復的話術後4-6小時可以下地,但通常不太可能,第一,骨盆附近血運豐富,手術出血量會稍多一些,所以手術後頭兩天可能稍有點虛。


手術後4周內下地,需要藉助柺杖或者助行器,負重30%(腳尖點地的重量)。從這裡我們也能知道,這個手術一般不會兩側一起做


術後的床上鍛鍊應該嚴格遵守手術醫生的建議,因為不同情況,鬆解的肌肉範圍也不一樣,醫生給告訴你什麼時候能做主動屈髖和主動直腿抬高,自己切忌嘗試。


上廁所的話最好有個高的如廁椅,以

避免屈髖超過90°。


什麼時候能開車呢?

需要在你能全負重,可以主動控制手術肢體的時候,一般需要在術後6-8周


當然,做手術的不乏一些喜好運動的朋友,一般在術後3個月可以嘗試慢跑和有碰撞的運動,但想回到沒發病時的狀態,需要循序漸進,至少得術後4個月。


還有個大家很關注的問題—能“保”多少年?

為什麼標上引號,因為人不是機器,要複雜的多,何況車也沒說一定能開多少年。


話不多說,直接上數據。


Ayumi Kaneuji在2015年報道顯示,嚴格控制適應症行PAO手術 52人,平均隨訪23年,僅3人做了置換(5%)。


Yuji Yasunaga在2016年發表文章,數據顯示沒有骨關節炎表現的患者行PAO手術,20年後96%的人仍沒有發展為骨關節炎。


Till Dominic Lerch在2017年發表文章,共統計63人,做PAO手術30年後,約三分之一的人效果功能良好,沒有關節炎進展,也沒有做關節置換。


總體看來,對於沒有或輕微骨關節炎的手術效果還是很可觀的。


相信讀到現在,大家應該對髖臼周圍截骨有了初步的認識。


最後想說,沒有一模一樣的疾病,也沒有百試不爽的療法,請大家放寬心態,謹慎思考,對號入座,合理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