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思維、新手段助力社區防疫,開發小程序掌控返京人員信息

新思維、新手段助力社區防疫,開發小程序掌控返京人員信息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西城區展覽路街道實現了兩個率先:率先用信息化手段登記返京人員信息;率先實施社區全封閉管理試點。這兩項率先,都離不開街道社區建設辦副主任任英的努力。

新思维、新手段助力社区防疫,开发小程序掌控返京人员信息

方非 攝

2月26日中午,記者見到任英時,她正在街道的德寶社區值守,給進入小區的人員測溫,同時查看出入證,一絲不苟。“每天中午12點半到下午2點,都是街道幹部來值班,好讓咱們社區的志願者回家吃中午飯,休息一會兒。”志願者可以分組分班值守,但任英和整個街道的200多名幹部卻是30多天連軸轉,幾乎沒休過一個整天。

展覽路街道地處北京的核心城區,區域內有333個自然小區和平房院落,其中有87個平房院落沒有物業管理。這樣一個局面,疫情防控壓力著實不小。

“越是這種非常時期,越是考驗政府的社會動員能力。”春節前已經休假的任英,大年初一火速返崗,投身“抗疫”。當時,街道已在各社區發起“敲門行動”,即社區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叮囑防疫等相關事項,詢問外出計劃等。在展覽路街道,小的社區700多戶,大的社區有兩三千戶,因為很多住戶春節外出探親,或是小區租房戶春節返鄉,社工即便手敲腫了,也不能全面掌握情況。

“光敲門肯定不成。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數字手段必須利用起來。”任英想到了展覽路街道2018年底開通的“社區通”平臺。經過一年多的推廣,“社區通”已經覆蓋了展覽路街道八成左右的常住人口。

一方面在社區通上滾動發佈街道防疫信息,另一方面,任英和技術人員連夜開發了“返京人員信息線上採集系統”並生成二維碼在各社區顯著位置張貼,同時在社區通平臺和微信群廣為宣傳。該採集系統設計了60多個問題,基本覆蓋了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

“從大年初三開始,我們已經用線上手段收集返京人員相關信息了。”任英介紹,線上線下的信息收集、人員排查等工作齊頭並進,給街道科學部署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例如早在大年初四,街道就啟動了社區封閉式管理試點,並發動志願者共同參與家園的守護。

信息化手段的利用,還讓街道對流動人口返京情況有了更直觀、更快速的瞭解。“2月1日、2月2日晚間,我們開發的小程序出現了登記高峰,每晚都是600多人的登記量。這也提示著大夥兒,隨著返京人員增多,防疫這根弦兒一定不能松。”

新思維、新手段助力,展覽路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開展,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和駐街單位參與到這場“戰疫”中來。

“我們在‘社區通’上發佈志願者招募信息後,每天都有居民主動到社區報名。駐街單位也特別給力,出志願者的出志願者,出保安的出保安,幫助社區一起做好卡點值守工作。我相信,有這麼多人共同努力,共同付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定能打贏!”任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