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雲南怒江:扶貧幹部“走心”幫扶暖人心

雲南怒江:扶貧幹部“走心”幫扶暖人心

扶貧幹部“走心”幫扶暖人心 通訊員供圖

“阿叔,送你們到珠海後要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和企業,做好體檢和體溫測量,好好上班賺大錢。”“感謝黨委政府了,去年我和兩個兒子去珠海打工,每天工資差不多有1000元。”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城牆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下沉開展扶貧暖心志願服務的瀘水市委宣傳部幹部李云何正動員搬遷群眾積極復工復產。

連日來,在怒江州各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村村寨寨,隨處可見廣大扶貧幹部在熱火朝天開展扶貧暖心行動。

工作中,全州75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組建“暖心團”,縣市“包點”領導幹部擔任團長,安置點社區“兩委”幹部、駐點工作隊員任團員,發動黨員、鄉村能人、待業大學生、群眾骨幹參加,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經濟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參與。農村“扶貧暖心行動”由鄉鎮“包村”領導負責,統籌村組幹部、駐村工作隊員、掛聯幹部具體開展相關工作。

結合定期遍訪工作,“扶貧暖心團”面對面與群眾一起找“出路”。推行“天天廣播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1443個農村黨群活動場所全覆蓋配備大喇叭設備,專人負責早晚播放中央、雲南新聞聯播等。逐層級健全“州→縣市→鄉鎮→安置點社區→居民小組長→樓棟長→網格員→家庭”的8級宣傳網格體系。

云南怒江:扶贫干部“走心”帮扶暖人心

扶貧幹部“走心”幫扶暖人心 通訊員供圖

以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或合作社+農戶”、“大戶帶小戶”模式為抓手,遷出地閒置資源變為收益資源。逐戶逐人開展貧困家庭勞動力調查,精準對接用工企業單位。結合州委“治傷疤、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行動,建好1支造林隊。建設1批“菜籃子”扶貧車間,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為不能外出務工的群眾提供就近就業崗位;立足搬遷群眾需求,優先向有能力有意願的群眾提供鋪面攤位,適當提供啟動資金支持餐飲、零售等創業行動。

為強化黨組織領辦物業管理,探索推進“黨支部+物業公司(集體經濟)+管理小組+搬遷群眾”的管理模式。加強群眾生活技能培訓。推行垃圾分類處理,開展家庭內務評比活動;組建社區聯防隊,重點以黨員和農村青年為成員,幹前頭 、作示範、當表率。為解決後顧之憂,讓外出務工者安心,統籌好低保兜底、養老保險、救助救濟、公益性崗位等政策,讓子女安心在外務工。加大“留守”兒童關心工作。做好控輟保學,做細在外務工人員子女的“日常關照”和假期關愛,讓父母安心在外務工;開辦“扶志夜校”,各規模安置點設立1個夜校,持續開展通用語言、城市社會基本技能和生活習慣等培訓。各規模搬遷點組建1支以上文藝隊,每晚分時段、分區域、小規模適度開展文體活動。

結合把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打造成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創建民族團結示範村;開展“黨群共建結對互組”活動,結合搬遷群眾的地緣、族緣、親緣關係,開展“黨員幫帶群眾”“先進幫帶後進”等“一對多”“多對一”黨群結對互助機制。按照“到2020年全州255個行政村每個村培養10名以上、人口較少村至少培養5 名”的目標,開展鄉村能人培養工程、脫貧能手競賽活動。開展“算大帳”活動,幫助群眾細算享受到的國家“大政策”。扶持群眾發展產業,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圍繞常態思想引領,突出怒江黨建特色,規範推進安置點氛圍營造。抓實“升國旗唱國歌”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響應解除後,每週一組織群眾升國旗、唱國歌,黨組織書記在國旗下講話。組織開展“唱紅歌”培訓,群眾用民族語言學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等革命經典歌曲,讓革命教育融入血脈。

雲南網通訊員 程曉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