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用一句詩表達你已不再年輕?

姒莞萱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再美好的青春總會逝去,再強壯的少年總會老去,人的青春是很脆弱的,當衰老來臨之時,我們早已不再年輕。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清晨起來默默的望去,只有一片又一片的黃葉落滿了昨日的遊樂之地。一覺醒來,我除了站在這裡默默的望著望著,又能幹些什麼?


今日的少年站在這裡,望著昨日落下的黃葉,明日的老人又會站在哪裡,望著今日的少年!

我已不再年輕,可是直至現在,我還沒有找到一個地方來寄宿我的心靈。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是,少年遊。我還是拖著這遺體疲憊的殘軀隨波逐流,直至年輕完全成為回憶……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一個胖乎乎,超級可愛的小朋友追著我奶聲奶氣的說:"媽媽,媽媽,抱抱,抱抱,,,"於是我蹲下跟這個小朋友說:"乖乖,聽話,多走走,你就走的順當了[玫瑰]"不知不覺一天天過去了,一個胖乎乎,超級高大的小朋友,推門進來聲音洪亮的說:"媽媽,媽媽,我回來了,同時這個小朋友展開雙臂,一把就把我給抱住了,同時我腳尖點地",我揚起頭說:"孩子,你終於回來了,我好想你",,,,時光飛逝,不經意間,時間就悄無聲息的"棄你而去",,,,



嘴角上揚8281


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詩文賞析:

人誰不害怕擔心老呢,畢竟憐老惜老的人又有多少呢。老了,身體越發瘦弱下去,衣服帶子只能越系越緊,頭髮越來越少,本來戴好的帽子卻偏向一邊。人老了眼就花了,看書越發費勁了,看一會兒眼睛就疲累就疼,年邁力衰,各種病都找上門來,只好經常用艾灸緩解一下。細細想來,年齡大的好處就是經歷豐富,見多識廣,閱人無數,洞悉一切。只要克服對變老的害怕擔心,就會心情暢快,輕鬆自在。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餘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木米曰:

生老病死是生理自然現象,是人類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生命,是一個必然過程,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順乎自然,珍惜當下,享受當下,儘量少的留有遺憾。

尤其老年人,要學會為自己找樂。活一天賺一天,活一天樂一天。老年人要讓自己充實起來,跳跳廣場舞,讀個老年大學,練練聲樂,書法繪畫,放飛心情,開心快樂。

公道頭上唯白髮,富貴頭上不曾饒。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懂得珍惜。


木米


年年四季的輪迴,

給人增長了年紀。

滿臉皺紋的顯現,

寫滿了工作記憶。

步履蹣跚的歷練,

詮釋了人生經歷。

莫道桑榆不算晚,

夕陽晚霞有奇蹟。





豐碩緣野


生命本是天上仙,輪迴轉世幾千年,

只因痴心修正果,呱呱墜地入凡間,

世間雖有諸多苦,也有幸福比蜜甜,

若想如願達彼岸,困苦堪比萬重山,

兒時懵懂入少年,鴻鵠之志出狂言,

學業未成難如願,多少男兒敗陣前,

父母往來媒妁間,才覺自己在貪玩,

如花似玉良家女,與我堂前結良緣,

留下兒女成一雙,倍感壓力進商圈,

一帆風順入商道,大展宏圖非一般,

得意未把小人防,陰險小人巫蠱玩,

父母恩情未回報,兒女重擔仍在肩,

家道中落苦難言,白髮已落兩鬢間,

前世有幸結佛緣,聽聞佛法天地寬,

世事豈能都如願,命該如此莫怨天,

今日飲酒真言露,得法破迷入仙班!



大海262358751


人生七十古來稀


劉480909厚德載物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TT社會問答達人


老夫聊發少年狂,黃毛黃,蒼頭蒼。寶馬貂裘,馬慢裘線張。猶羨傾城堪折柳,柳葉落,伴斜陽。

酒酣胸襟扣不上,扣不上,又何妨?坤杯在手,暢飲在陋堂。但使壺中如滿月,展歡顏,夢一場。

注:人老了也時常煥發少年人的張狂。黃狗的毛已經泛出土黃色,蒼鷹的頭頂也禿了。千里駒失去了當年的奔馳,快走不動了。以前的行裝也破舊開線了。但是,仍然羨慕青年人柳絲傳情摯友聚散的情景,只是對應我的狀況是柳葉枯落日近黃昏。

飲酒過量的時候衣服釦子都系不上了,又有何妨呢?端起小酒杯,在陋室之中孤芳自賞,心中暢快不就行了。只要家人如滿月一樣團聚就高高興興的展顏一笑,人生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觀察員35


況復高風晚 , 山山黃葉飛。




鳴琴古韻


《回鄉偶書[1]》(其一)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2],鄉音無改鬢毛衰[3]。

兒童相見不相識[4],笑問客從何處來[5]。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與李白、李適之、汝陽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飲中八仙”。詩讚為:“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因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武則天證聖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jī ),有“清談風流”之譽。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作品大多散佚,僅存詩二十首。

【簡要註釋】

[1]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2]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3]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麼變化。一作“難改”。鬢毛衰(cuī):老年人鬚髮稀疏變少。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髮。一作“面毛”。衰,此處應是減少、疏落的意思。全句意謂口音未變鬢髮卻已疏落、減少。[4]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5]笑問:笑著詢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誦讀目標】

通過讀—思—想、情境誦讀等方法,品味詩人久客傷老之情,世事滄桑之感。

【文選簡析】

這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cuī衰,疏落之意)”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從而為喚起下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兒童相見不相識”本不足為奇,“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一“笑問”,在兒童,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久客傷老之情,哀婉備至,久久不絕。一個“笑”字,不知擊碎了多少遊子的心。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回鄉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另一首為“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也收錄於《全唐詩》中。全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詩人以“不改”反襯“半消磨”,以“惟有”進一步發揮“半消磨”之意,強調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幾乎已經變化淨盡了。詩中的“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的詞語貫穿而下,使全詩籠罩在一種低迴沉思、若不勝情的氣氛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