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被譽千古詞帝的李煜,他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該如何理解?

防彈玻璃貓


從個人傷痛,到家國命運再到人類普遍的悲傷,李煜寫出了人類傷感的根源。

從文學反映到人類社會的作用來說,悲劇比喜劇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有價值的東西撕裂了給人看,這是非常深刻的哲理。

西方悲劇美學認為:在悲劇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盡磨難,甚至失敗喪命,但他們合理的意願、動機、理想、激情預示著勝利、成功的到來。請讀者們注意,悲劇中的主人公所遭受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都是必然要到來的,但是悲劇的主人公仍然要反抗命運,為自己的理想和價值爭取美好的未來。一邊是不可避免的失敗,一邊是垂死但無謂的掙扎,在二者的矛盾中所產生的張力,就是悲劇性的效果。

這個理論用在李煜身上非常合適。

因為,李煜一生的命運,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劇。

首先,他本來就不應該做皇帝,他也沒有意願沒有能力做皇帝。李煜是南唐的帝三代,從小生於深宮,成長於婦人之手,他從來就沒有接觸過社會,對五代的風雲變幻沒有概念,他的心中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美麗的宮娥,幽靜的深宮,旖旎的江南美色,藝術世界的純淨,情竇初開的愛情。對當時天下大亂的政治就是,他何曾有過人生的歷練。

以李煜天才的文藝家的修養,他本來就應該是一個花間派的詞人,是一個純粹的音樂家,一個對自然敏感的畫家和書法家,他應該是賈寶玉那樣的人兒,天真爛漫,身上有一種令人著迷的藝術家的氣息。

第二,皇帝的位置本來根本就輪不到他。他弟兄之間排名靠後,性格柔軟與世無爭,他根本就不想做什麼皇帝。但是他的大哥,殺了叔叔,排擠李煜,最終卻在快要登上帝位之時猝死,於是李煜在倉促間被推上帝位,成了無可奈何的南唐的末代皇帝。

第三,當時的政治形勢,恰如明朝末期的崇禎皇帝一樣,縱然李煜多麼努力,總是逃脫不了南唐被宋朝滅亡的悲劇。即使李煜通過努力讓南唐多存在幾年,最終還是會被宋朝吞併。在李煜看來,也許吳越國的錢鏐的選擇才是正確的,所以李煜選擇投降。所以說,南唐的滅亡實在是必然之事,而李煜不過是命中註定成為亡國之君而已。

李煜曾經反抗過,但也犯過戰略性的錯誤,最終滅國,有他的責任,但更多的是時代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煜的一生,就是一出標準的悲劇:黑雲壓城城欲摧之時,誰能抵抗時代的大潮,當命運逼上門來的時候,又有誰能閉門不出逃過一劫呢?

因此,在滅國之前李煜的詞,基本上走的是花間詞的路子,眼中看到的和心中盪漾的,全是桃紅柳綠鶯鶯燕燕,全是兒女情長。但是在滅國之後,李煜的詞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他開始思索人類的命運的問題,他把個人的情感與家國情懷與人類的必然的悲劇性命運融合在一起,寫出了血淚一般沉痛的詞作,從此,一個滿身文藝爛漫的青年帝王,成了千古詞帝,成為詞史上最偉大的詞人。這也是命運的必然。

一部文學作品能感動人,就在於寫出人類的普遍的情感,這叫做文學作品的共情作用,讓讀者們能從作品的每一個角度都讀出自我來,在作品中找到一個自我的存在,這樣的作品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產生持久的影響力。而李煜寫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就是如此。李煜從個人的國破家亡寫到了人類對時間的恐懼和無可奈何,從而與讀者建立起一座情感上的橋樑——這個橋樑就是人類對時間流逝、美好的東西最終都將化為塵土的恐懼與悲傷。《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奼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已經凋謝,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悽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著雨的林花嬌豔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淚。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遺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這首詞表面上是寫一片凋零的景色,實際上無一字不在寫自己,李煜把景與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一個偉大的詞人高超絕倫的造景和造情的藝術。

人們總是喜歡鮮花盛開清風徐來的美好,人們總是對落花、夕陽等已經走到生命盡頭的東西感到悲傷,人麼總是希望月兒長圓愛人長聚,但問題是時間是線性的,是不可逆轉的,青春必然變蒼顏,歡聚必然會有別離,繁華必然會落寞,這與人世間英雄落寞紅顏易老是一樣的。

對美好的追求這正是人類的普遍情感,而當美好失去的時候,人們就會有悲劇性的感慨。在違命侯李煜的眼中,春天實在是太殘酷了,花兒謝了,美麗的春天很快就過去了,恰如美夢易逝一樣,李煜人生的春天已經過去,他迎來了生命的寒冬。最悲傷的是,在這個生命的寒冬中,早上的寒雨,晚上的寒風,在不停地摧打著花兒,事實上,這個花兒就是李煜自己那顆脆弱的靈魂。這一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也是如此,林黛玉一直說,“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在這一點上,李煜與林黛玉應該談一場驚心動魄的戀愛。


下片同樣是寫景,最為精妙也最為沉痛的是最後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終於認識到,人生愁恨實難免,沒有人能逃脫。但李煜把滔滔江水與人生的愁恨聯繫起來,從江水自然東流不可阻止,到人生的愁恨無法擺脫,也像江水一樣永遠向東流去,就更顯沉痛了。這一句與他“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自是”,擺脫了比喻的手法,把人生的愁恨就當成了滾滾江水,而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恰似”,還是比喻的手法,相較之下,還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更為沉痛!


好玩的國學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李煜,南唐後主,歷史上大家對他“江南國主”的身份印象不深,主要是他留下的那些華麗詞句令人稱讚。

我對《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理解

《相見歡》是詞牌名,這裡就不解釋了,下面對李煜這首詞的理解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林花指林子裡的花,這是李煜寫這首詞時所處的環境,他為什麼不用“庭花”?因為他當時已經被留居在河南開封,是一種待罪被囚的狀態,生活環境也大不如從前,出門就是林子,連個庭院也沒有!

“春紅”,是形容春天百花盛開的場景,花開為紅,葉落為黃,春紅對秋黃,一個是欣欣向榮,一個是萬物凋零。李煜用林花的凋謝來結束春天的繁榮,這種強對比的寫法讓人更能感覺到其中的淒涼!後面的“太匆匆”也是襯托著李煜當時的心情,一場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他猝不及防。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春天閉幕了,夏天應該要來到!但是天氣依然寒冷,“朝來寒雨晚來風”,這在我這個農民看來,那一年的河南開封遇到“倒春寒”了。

李煜被囚禁在開封,是他人生中的“寒冬”,他渴望有一天重回居里,繼續做他的“江南國主”。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他的一生就像這“倒春寒”一般,坎坷無常。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這句詞是李煜思念愛人的心情,“胭脂淚”,很明顯是女人的眼淚。這時候李煜思念的是哪位女人呢?有人說是小周後,其實不然,小周後當時就在他身邊,她是與李煜一起被俘來開封的。所以此時的李煜思念的應該是大周后!

李煜寫這首詞的時間是公元975年,大周后於公元964年病逝,相隔11年後他寫下了“幾時重”的疑問,表示他對自己此時的命運已經不抱希望了,不知什麼時候就要去九泉之下與大周后相見。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的詞裡充滿了“恨”,這句他用東流之水來比喻自己無限的恨,但是他到底恨什麼呢?

他恨後周世宗柴榮,奪去了南唐的土地,讓自己的爸爸改“帝”為“主”?

他恨宋太祖趙匡胤,對他南唐的日益欺壓,繁重的賦稅導致國力空虛?

他恨自己,不能像爺爺李昪那樣開疆擴土,成就一方霸業?

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恨什麼,他要是知道,就不會整日與下面的大臣設宴酣飲,整日憂愁悲歌了!

結束語

江南國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一樣,都是被歷史開了一個玩笑。他們本來屬於非常出色的藝術家,但卻偏偏做了皇帝,這個玩笑讓他們失去了國家,失去了自由,還都成為了階下囚。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水煮汗青


李煜本來是南唐後主,一國之君,降宋後,被囚居在開封的一處偏僻,冷落的庭院中,每每懷念故國江山,思念離散的嬪妃,便寫下了一些表達亡國之痛的詞作,這一首《相見歡》語言藝術高妙,感傷離別,詞情悽婉,哀怨傷絕,動人心扉。原詞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上片寫景,感嘆美好景物的匆匆流逝。杜甫有詩句,“林花著雨胭脂溼”,本詞將其分開為上下兩片,上片的悽風苦雨為下片的胭脂淚埋下伏筆。桃花樹下,落英繽紛,花開花落,如白駒過隙,為何如此匆匆。面對悽風苦雨的摧殘,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下片感傷離別,追問何時與佳人再重逢?桃花上的雨水如美人兩腮流下的胭脂淚。幾時才能與心上人再相見?哎,人生總是這樣,對美好時光的追悔,痛恨如同濤濤東逝的江水,永無休止,永無盡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脫口而出,渾然天成的句子,自成千古名句,叩擊無數人的心靈,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異曲同工之妙。作家張恨水為之傾倒,遂把原來的名字改為“恨水”,寓意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張恨水努力寫作,每天為報刊發表連載小說,他知道過去的已無法挽回,只有抓住當下,才會無愧於心。



王國維對李煜的評價極高,他認為詞至李煜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尼采曾說,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也,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的確,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感慨悲涼的人生苦難之句,氣象之宏,境界之大,無人能及。雪萊說的好,過去的屬於死神,未來的屬於自己,只有抓住實實在在的今天,明天才能少一些悔恨。


江湖夜雨92


我是鈺姐,我來回答。

一、李煜其人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南唐後主李煜,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於南唐而言,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於文學藝術而言,他是“千古詞帝”。很多人認為,李煜生於深宮之中,擅長婦人之手。

有的認為,他是純情若賈寶玉一樣的人物。亡國之前,完全地沉迷歡樂,亡國後,卻又如此哀愁。從李煜詞裡,我們能完全感受到他的內心。所以他的詞,都是他的真情實感,故能觸動人心絃。

二、解析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這句很好理解:林花凋謝了,奼紫嫣紅的花兒不見了,時光飛逝如電,太過匆匆了。詞的開篇,李煜便點明時光飛逝,感嘆人生易老。李煜開惜春傷春,奠定詞的情感基調。

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李後主的詞情景交融,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詞豈是一個簡單的“情”字就能概括的?他表面是寫林花的調謝的自然之景,實則是在感嘆人生短暫、人生易老。然而這不是此句的深意。

推景及人,李煜想到自已:昔日帝王繁華已匆匆而逝,帝王身份也不復存在,只落得個他朝囚臣的境地,這是何等的悲涼悽慘啊。而由此,我們也可以推及世間,世間萬物生生滅滅,何不如此?詞的意境頓時又開闊了。

詞的開篇氣象萬千,不囿於一般寫景。“太匆匆”,極為口語化,卻體現了對時光飛逝的感嘆,語短意長、極為傳神。李煜的詞之所以能打動我們,完全是因為他的親身體驗,情感真摯。

古代詩詞人,總愛傷春悲秋,以自然之景來抒發情懷。李煜如此,李清照也如此,譬如她的《如夢令》:“昨夜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一生鍾愛花,尤其海棠花,然而傍晚卻開始雨疏風驟,令她傷春徒生愁緒而借酒澆愁。一夜醉夢後,聰明如她,深知海棠花已寥落,卻不願正視,讓侍女去看,粗心的侍女卻說“海棠依舊”,李清照嗔她:“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2、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經得起悽風苦雨的晝夜摧殘呢。李煜筆鋒一轉,點明“林花謝了春紅”的原因。不難看出,李煜表面傷春和傷花,實則是傷他自己。“寒風”和“晚來風”是指外在惡劣之境。

作為他朝囚臣,故國不在,家園凋零,受盡凌辱,只得“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其中的傷與痛,唯有李煜自己才能體會。據說,李煜被囚後,整日以淚洗面,每天起床就開始寫詩,寫累了就傷心,如此反覆。

此句也是李煜喻已,難以承受外在惡劣。原來的繁華美好,偏到了如今的悲慘,這也說明了世事無常,人生充滿了無數變數。李煜詞句句含有深意。

3、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這句也較好理解,意境很美:落滿了露珠的林花兒嬌豔欲滴,好象如花的美人臉沾滿了淚水。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

李煜的悲苦愁情緊接而來,情感昇華了。曾經的美好,人面桃花、互相留醉的日子何時再回來呢?“幾時重”的設問句,點明往事不復返。李煜深知人生無常,他在憶往昔裡,雖然沉醉,但也深知:花落難再開、往事再難返。

4、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一句是石破天驚的神來之筆:人生令人遺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一樣,不休不止,永無盡頭。這句話是誇張,也是比喻,說明人生遺憾的多,和人生遺憾的動態,給人順暢勃發、沆瀣千里之感。

他的遺憾同他的愁緒一樣多,比如他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洽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他的愁緒如江水一樣滾滾東逝,氣勢磅礴。我認為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誠然,往日繁華與美好讓人沉迷又沉醉,然而這樣的遺憾和愁情,又難以排解,卻又無可奈何,人生中到底有多少的時光如此呢?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了。他的詞總會讓人悟出人生哲理。

三、結語

我們讀李煜的詩詞,感覺總被滿滿的意境包圍著。他的詞總會給人展開一幅意遠悠長的畫卷,讓人如臨其中,去探尋人生哲學的境界。

王國維評價李煜: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這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這下,可以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些氣象乎?

意為:

詞到了李煜這裡才意境開闊和靈動起來。李煜將具有娛樂性工具的詞變成了士大夫文人抒情達意的文體。而周介存認為李煜的詞在溫庭筠、韋莊之下,真是顛倒黑白了。溫庭筠《金荃》和韋莊《浣花》遠不及李煜詞的氣象。

可見,王國維對李煜作品的盛讚。大家喜歡這首詞嗎?歡迎討論。

歡迎關注鈺姐,鈺姐帶你領略中國最美古詩詞。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8045420805624838"} --}

鈺姐的書齋


李煜的詞,能寫人間至痛。

他曾是人間帝王,享受了世間最極致的榮華富貴,而又成為亡國之君,倍受屈辱,這樣的人生遭遇,讓他的詞作,從花間詞胭脂氣中超脫出來。

不過,真正讓他的詞達到藝術巔峰的,是他對於生命的極情的投入。無論是亡國之前,還是亡國之後,他都以真摯的赤子之心來感受生命的喜怒哀樂。

這種極情的投入,使他亡國之後的詞作,寫得極為沉痛,甚至在他的詞中,你能感受到的不止是他一個人的痛楚,而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的痛苦。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就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的痛苦的詞作。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是詞的詞牌名,一作“烏夜啼”。這首詞是寫林花遭風雨摧殘匆匆而謝,但一讀,我們就能感到了詞中,蘊含著李煜對於人生無窮無盡的痛楚。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起句便將讀者帶入無窮無盡的人生浩嘆中。“林花謝了春紅”,寫的就是林花謝了,四字足矣,可是李煜又補了“春紅”兩字,使得這一句不僅僅是事實敘述,而且有了更深的意慨。

“春”是一年最美好的時光;“紅”是花中最豔麗的顏色。“謝了春紅”,是最美好的時光逝去了,是最美好事物凋零了。

而且,補上“春紅”二字,使音節於此一頓,讓人蓄積心中的意緒,以發“太匆匆”之無盡感慨。

“太匆匆”三字,猶不能言盡心中的痛楚。於是,詞人再吐出“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沉痛之語。

“無奈”,人生一世,最讓人痛楚的,就是“無奈”兩個字。

“朝來”、“晚來”,對於林花的摧殘,風雨何曾停歇。世界對於美,總是充滿惡意的。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胭脂淚,是指沾有雨水的林花,由杜甫《曲江對雨》中“林花著雨胭脂溼”一句化來。

這三個字,有著豐富的含意:第一層借胭脂指美人,這是借代,胭脂淚是指美人含淚;第二層,詞人李煜這裡要寫的,顯然還是上闕的抒情主體林花,所以這裡是借美人含淚喻林花著雨;第三層,由後面的“相留醉”,可知這裡又將林花擬人化了,那林花被雨摧殘凋落,花上含著雨水,就如同美人含淚相留。

含淚相留,此中情意,讓人心痛意醉,然而,花謝難在發,人去不可留。“幾時重”看似有所希望,實則暗含絕望。

最後,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作結。人生的痛楚,遺憾,如水之東流,不可挽回,永遠存在。

最後一句的“長恨”、“長東”,與上闕末句“朝來”、“晚來”句式相同,都是運用疊字銜聯法,讀起來有一唱三嘆之感,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這首詞很短,一共才有三十六個字,但詞中有無窮的悲劇之美,它將人生的痛楚、遺憾作了最有藝術美感的表達,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一再品味詞中那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謝小樓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烏夜啼》(一名《相見歡》)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默記》卷下)。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這首詞裡,李煜寫出了他的痛苦、無奈、思念和怨恨。

林花,不是一朵兩朵花,而是許許多多的花,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這花是鮮豔的紅色,這就更加讓人想象到它們盛開時是多麼的美麗、熱鬧,而“謝了春紅”之後是怎樣的淒涼,怎樣的慘不忍睹.於是,作者不禁感嘆埋怨說,太匆匆!

“林花謝了春紅”象徵著李煜過去美好生活的迅速消失,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不止倍蓰。

而“朝來寒雨晚來風”則象徵著現實對他的迫。


匹諾曹jun


相見歡\r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r

這首詞的上片三句,字面上只是寫落花,實則是以春花之易落象喻人事之無常,借落花之恨來抒發人生之恨。三句詞,層層遞進,每轉愈深:花開終必凋謝,固然可悲;其謝去又總是那麼匆匆,更加可悲;而外界的風雨又對其短促的生命橫加摧殘,這就尤其可悲了。花的一生如此,人的一生也每每如此。作者正是把對自己的身世、對整個人世間的無窮悲慨融入落花之中。\r

下片前三句,緊承上片,仍寫匆匆謝去的春紅,寫其辭枝時的留連悽惋之情以及好景之一去難返,而“留人醉”一句中則有人的身影在。如果聯繫作者在《破陣子》詞中所說的“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以及在《浪淘沙》詞中所說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來看這三句詞,其所寫實是亦花亦人、花人合一的。最後,結拍一句則撇開林花,終於揭出了人生之恨。這一長句,放眼人間,寄恨無窮。“自是”兩字與“水長東”的比喻,表明這一恨事是無可逃避的,而句中的兩個“長”字,則表明這個恨是綿綿不盡、無終無極的。\r

王國維指出,“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並舉這首詞的結句為例說:“《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人間詞話》)其眼界之所以大、感慨之所以深、氣象之所以非溫庭筠及韋莊詞所能企及,如果仍用王國維的話來說明,那是因為:作者對事物的觀照乃用“詩人之眼”,“通古今而觀之”,不“域於人一事”(《人間詞話刪稿》),其“所寫者非個人之性質”,而是“人類全體之性質”(《紅樓夢評論・餘論》)。這首《相見歡》詞的著眼之點就不圃於眼前林花之凋謝,其所表達的也超越了傷春、惜花的感慨範圍。作者所見到、所感到的是一個人間悲劇,而且這並不是屬於個人的、出於偶然的,而是帶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事無常的悲劇。其詞情之深在此、其詞境之大亦在此。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五代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是唐教坊曲名,又名“烏夜啼”“憶真妃”“月上瓜州”等,此詞牌雙調三十六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其實“相見歡”的聲律特點一開始是用於漫吟輕訴的,表現愉悅之意,後來加入愁情元素,也是適合表現愁的聲律

南唐後主李煜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內容易懂,不專門用盡心思修飾,一般都是眼前實際存在景物的描寫,看似簡單,但蘊含的情感異常豐富。

詞之上片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林花凋謝,滿地落紅,春天最美的事物遭寒雨晚風摧殘凋謝,色彩斑斕的花兒匆匆落地,可惜無奈啊。“謝了”極言惋惜無奈之最,但言不盡意,所以又加“太匆匆”,把後主惋惜無奈之意形容的更加徹底。似乎後主這時想起那四十多年的後主之位還不是和這林花春紅一樣,匆匆衰敗嗎。短短數字,寫盡了亡國的傷痛,就像那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多麼痛的傷。

詞之下片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寒雨晚風的落紅,像是心上人臉上和著胭脂流淌的眼淚;滿地落紅淚,一地人心碎,人生的悲痛和悔恨像那東流的逝水一樣,怎可復回?

這首詞作於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此詞表達亡國之君的悲傷痛苦,悔恨惋惜,人生沒有輪迴,人生更不能重來。


思樂林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賞析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起筆“林花”,但不是重點,重點卻是“謝了春紅,太匆匆”:林花凋謝,遍地落紅。花開花落幾時許?春去太匆匆。無奈啊,嬌豔的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朝來的寒雨晚來悽風?春季是最美好的季節,“春紅”是最美好的物品,“紅”最美麗的顏色。這樣美好的事物突然間竟自“謝了”,而且是“太匆匆”,多麼令人惋惜感嘆!以“春紅”二字代花,乃至極美好可愛之花,既是修飾,更是藝術;隨手拈來,直寫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筆。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當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這就具有更豐富的內容。“謝了”二字中所表現的惋惜感嘆之情本已十分強烈,然猶嫌言不盡意,復又於其後加上“太匆匆”三字著力形容,使惋惜感嘆之情更加突出。一個“太”字,責怨甚也。在後主看來,好端端的一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敗,頃刻滅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謝嗎?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託著失家亡國的悲傷。短短的六個字中,包容著極深廣的內容。這便是所謂取一於萬而涵蓋萬有。杜甫《曲江》“風飄萬點正愁人”,晏殊《破陣子》“荷花落盡紅英”,表現的都是對有情之生命面臨衰敗之際的哀惋感嘆之情,但都沒有後主這句的感情深厚。此處的“春紅”二字己遠為下片的“胭脂”作根,相互照應。時序推遷,林花凋謝,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春紅”自然衰謝,雖是可惜,尚可開解,如今卻“太匆匆”地遭到“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風刀霜劍”的不斷摧殘,於是寄予了憤慨的責怨。《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葬花詞》中寫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和後主的這句詞描寫的情景十分相似。“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這個九字長句道出了林花匆匆凋謝的原因;“朝”與“晚”、“雨”與“風”的對舉,極盡朝風暮雨摧殘施虐的無可抗爭之悲緒;也抒發出了(對“物”、“我”一體的)哀嘆!“無奈”二字進一步表顯出人們無力迴天任風雨,只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無能為力的怨恨憤慨了。

  下片寫惜春、戀春、戀春紅,嘆不能再復重。人生長恨有如水長東。“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風雨後滿地的落紅,像是美人臉上和著胭脂流淌的眼淚;見花淚,人心碎,悲傷悽惜心迷醉;相問何時能重會?嘆,人生從來怨恨多,恰似長江東逝水!面對美好事物之殞落,而又愛莫能助,其情該是何等痛苦難堪。所以接著便由寫花的零落,轉到寫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淚”是說飄落遍地的紅花,被夾著晚風吹來的寒雨打溼,猶如美人傷心之極而合著胭脂滴下的血淚。“胭脂淚”三字是用擬人手法由花轉入寫人的交接點。胭脂,是林花著雨的鮮豔顏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淚,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帶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時花濺淚”的“淚”。花之雨滴猶人之淚點,人之淚點猶花之雨滴。雨淚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何者為雨,何者為淚,其狀物抒情真是傳神入妙。詞人賦予“謝了春紅”的“林花”以“淚”,就使其人格化了,這“淚”既是“林花”哀傷自己匆匆凋謝的眼淚,也是詞人自己的惜紅傷春之淚,當然,這一切都是以詞人自己的生活經歷為基礎的。——是詞人有感於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來寒雨晚來風”的襲擊下,——在宋兵的刀槍威逼下,過早的被斷送,因而流下傷心之淚。這“胭脂淚”就是“以血書著”!“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豔,尤宜著眼。這是援於杜甫《曲江對雨》中“林花著雨胭脂溼”的名句。以“淚”代“溼”,於是便青出於藍,而大勝於藍,便使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限。“相留醉”三字,含蓄蘊藉,情意婉轉。不僅是寫人與花互相留戀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更是寫見林花遭風雨的無情摧殘、匆匆掉落慘景後的悲傷悽惜之甚,心如迷醉的情狀。“無可奈何花落去”,春歸去,人將亡;正如後主的自嘆:“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淚”字神奇,“醉”亦神奇。此醉,非陶醉之俗義,蓋悲傷悽惜之甚,心如迷醉也。“幾時重?”落花有意,然而風雨無情,美景難再。“破鏡不重照,落花難上枝。”“此恨綿綿無絕期!”過片三字的三疊句,前二句換仄韻,後一句歸原韻,緊接一個九字的長句,有韻律,節奏感強,別有風致。“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前六字寫“恨”,後三字寫“水”。啊,“人生長恨”之綿綿無期,猶如那滔滔滾滾東流的江水,無窮無盡、無止無休。“東”字與前面的紅、匆、風、重等字諧韻,字韻響亮,節奏感強,在句式結構上,它與上片末句同為連貫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長句,它的感情凝重而又一以貫之,猶如突然決堤的洶湧奔流的江水,這是詞人肺腑中傾瀉而出的感情激流,這是詞人深深的哀嘆!上片的“朝來”、“晚來”與下片的“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

  “淚”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韻諧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義,蓋悲傷悽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顧隨先生論後主,以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蓋明喻不如暗喻,一語道破“如”“似”,意味便淺。按這種說法,則“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盡泯“比喻”之跡,而筆致轉高一層矣。學文者於此,宜自尋味,美意不留,芳華難駐,此恨無窮,而無情東逝之水,不捨晝夜,“淘盡”之悲,蘇軾亦云,只是表現之風格手法不同,非真有異也。


中學教師李長虹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原文 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按我的理解翻譯如下:

樹林裡飄落了滿地紅色的花瓣,春天啊,這就要匆匆離去了,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早晨剛下了一場寒冷的春雨,晚上又吹來一陣陣寒風,這些嬌豔的花兒怎麼經得起如此風吹雨打。

又想起當年的她塗著胭脂的紅唇,掛著淚珠楚楚可憐的樣子,那時候她留下我陪她一起喝醉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和她重逢,像以前一樣再醉一次。可是,人生就是這樣,只留下了難以訴說的遺憾,過去的事情就像這江水一樣,不停的向東奔流,再也不會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