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寶豐縣:堅持高位推動、部門聯動、機制拉動、產業驅動 緊抓疫情防 脫貧攻堅不放鬆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王世超)“俺現在學會了新技術,今年的花椒收成肯定比去年好,明年俺要種更多的花椒。”2月24日,在寶豐縣觀音堂林站大石扒村花椒種植園裡,貧困戶李振國信心滿滿地對縣扶貧“尖刀班”的技術員說。

宝丰县: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机制拉动、产业驱动 紧抓疫情防 脱贫攻坚不放松

大石扒村是該縣深度貧困村,為了鞏固脫貧攻堅取得的豐碩成果,近日,該縣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採取“四動”措施,整合優勢資源,補齊工作短板,全縣所有幫扶隊伍、產業扶貧單位、新組建的扶貧“尖刀班”、村(社區)第一副書記已入村開展工作,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紮實推進。

“要按照縣委制定的脫貧攻堅任務,統籌謀劃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幫助貧困戶謀劃新一年的生產發展方向,主動為他們解決生產發展過程中的難題難點。”2月6日,該縣縣委書記許紅兵在觀音堂林站走訪慰問貧困戶時,對縣扶貧辦、觀音堂林站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該縣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統籌安排脫貧攻堅工作,先後召開5次縣委常委會會議、3次縣政府常務會議和2次專題會議,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和動員。針對2020年全縣剩餘2個未脫貧村,明確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包指導,由鄉鎮最精幹責任組長落實責任,由國有公司給予每個村100萬元的資金扶持,確保2個貧困村如期擺脫貧困。39名分包貧困村的縣級領導到村開展扶貧工作,幫助村上解難題、謀產業。

為了確保扶貧信息的準確無誤,該縣組織所有責任單位,藉助扶貧信息系統,運用大數據比對,對全縣所有貧困戶系統信息進行再次核實篩查,共發現問題392條,目前已糾正到位323條。320名村(社區)第一副書記、96名包村第一書記入村宣傳政策,完善資料,對所有村檔、戶檔進行再審核、再篩查。對全縣13個鄉鎮(林站)關於2016-2019年基礎設施項目資料分批次調閱(含第一書記、深度貧困村項目),包括項目入庫、招投標、審計決算等相關資料。採取“點對點”服務,全力解決全縣務工人員“出行難”問題,推動務工人員安全有序返崗就業。截至目前,已開通農民工復工專車406臺次,11202名返鄉農民工已返崗8000餘人,其中幫扶貧困人員復工200餘名。

宝丰县: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机制拉动、产业驱动 紧抓疫情防 脱贫攻坚不放松

建立防返貧機制,各鄉鎮、各行政村積極對返貧監測戶和邊緣戶進行重點關注,藉助民政及社會力量開展針對性幫扶,確保此類人員不返貧。針對年人均純收入低於4000元、轉移性收入佔比超過40%等10類容易導致返貧的風險戶,逐戶建立臺賬,分析原因,制定針對性增收措施,做好返貧風險防控。建立項目前置審查機制,對扶貧項目和資金,做好前期規劃論證。截至目前,共籌備項目148個,投資12199.9萬元,對接的26個項目9個已開工。強化督導問效機制,進一步充實扶貧“尖刀班”隊伍,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0名工作人員,確保對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督促指導到位。

“史書記,聽說要在咱們村種植推廣100畝迷迭香,這是不是真的?”觀音堂林站大石扒村貧困戶李五子滿臉疑惑問道。

“這個當然是真的了,縣裡為確保咱們村如期脫貧,給咱100萬元支持咱村發展,而且還提供技術、產銷等一條龍服務。”大石扒村第一書記史磊自豪地說。

該縣以項目為載體,以產業為抓手,通過大力發展產業,確保貧困戶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確保穩定增收。發展畜牧業,以悠然牧業引進的12000頭奶牛養殖廠為依託,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青貯玉米近30000畝,帶動270餘戶貧困戶增收。發展特色林果業,打造虎狼爬嶺農業觀光示範帶,帶動240餘戶貧困戶增收。發展“千頭線”,新增生豬養殖50條,帶動198戶增收。發展花椒種植,增加種植20000餘畝,帶動1500餘戶增收。發展食用菌種植,依託宏亞食用菌自動化生產線,通過羊肚菌、大球蓋菇種植,帶動200餘戶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