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宝丰县: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机制拉动、产业驱动 紧抓疫情防 脱贫攻坚不放松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王世超)“俺现在学会了新技术,今年的花椒收成肯定比去年好,明年俺要种更多的花椒。”2月24日,在宝丰县观音堂林站大石扒村花椒种植园里,贫困户李振国信心满满地对县扶贫“尖刀班”的技术员说。

宝丰县: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机制拉动、产业驱动 紧抓疫情防 脱贫攻坚不放松

大石扒村是该县深度贫困村,为了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近日,该县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采取“四动”措施,整合优势资源,补齐工作短板,全县所有帮扶队伍、产业扶贫单位、新组建的扶贫“尖刀班”、村(社区)第一副书记已入村开展工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要按照县委制定的脱贫攻坚任务,统筹谋划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帮助贫困户谋划新一年的生产发展方向,主动为他们解决生产发展过程中的难题难点。”2月6日,该县县委书记许红兵在观音堂林站走访慰问贫困户时,对县扶贫办、观音堂林站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该县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安排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召开5次县委常委会会议、3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和2次专题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和动员。针对2020年全县剩余2个未脱贫村,明确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包指导,由乡镇最精干责任组长落实责任,由国有公司给予每个村100万元的资金扶持,确保2个贫困村如期摆脱贫困。39名分包贫困村的县级领导到村开展扶贫工作,帮助村上解难题、谋产业。

为了确保扶贫信息的准确无误,该县组织所有责任单位,借助扶贫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比对,对全县所有贫困户系统信息进行再次核实筛查,共发现问题392条,目前已纠正到位323条。320名村(社区)第一副书记、96名包村第一书记入村宣传政策,完善资料,对所有村档、户档进行再审核、再筛查。对全县13个乡镇(林站)关于2016-2019年基础设施项目资料分批次调阅(含第一书记、深度贫困村项目),包括项目入库、招投标、审计决算等相关资料。采取“点对点”服务,全力解决全县务工人员“出行难”问题,推动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就业。截至目前,已开通农民工复工专车406台次,11202名返乡农民工已返岗8000余人,其中帮扶贫困人员复工200余名。

宝丰县: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机制拉动、产业驱动 紧抓疫情防 脱贫攻坚不放松

建立防返贫机制,各乡镇、各行政村积极对返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进行重点关注,借助民政及社会力量开展针对性帮扶,确保此类人员不返贫。针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转移性收入占比超过40%等10类容易导致返贫的风险户,逐户建立台账,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增收措施,做好返贫风险防控。建立项目前置审查机制,对扶贫项目和资金,做好前期规划论证。截至目前,共筹备项目148个,投资12199.9万元,对接的26个项目9个已开工。强化督导问效机制,进一步充实扶贫“尖刀班”队伍,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名工作人员,确保对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督促指导到位。

“史书记,听说要在咱们村种植推广100亩迷迭香,这是不是真的?”观音堂林站大石扒村贫困户李五子满脸疑惑问道。

“这个当然是真的了,县里为确保咱们村如期脱贫,给咱100万元支持咱村发展,而且还提供技术、产销等一条龙服务。”大石扒村第一书记史磊自豪地说。

该县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为抓手,通过大力发展产业,确保贫困户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确保稳定增收。发展畜牧业,以悠然牧业引进的12000头奶牛养殖厂为依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青贮玉米近30000亩,带动270余户贫困户增收。发展特色林果业,打造虎狼爬岭农业观光示范带,带动240余户贫困户增收。发展“千头线”,新增生猪养殖50条,带动198户增收。发展花椒种植,增加种植20000余亩,带动1500余户增收。发展食用菌种植,依托宏亚食用菌自动化生产线,通过羊肚菌、大球盖菇种植,带动200余户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