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圖片中遠處右邊的山這面(也就是山的北面)是冶源鎮宮家坡村,過去,臨朐縣水泥廠就建在村南山腳。而山的那面(也就是南面),是臨朐縣石材之鄉——冶源鎮三陽山村。眼前的這些高大的廠房和樓房,位置在冶源海浮山西側,距離海浮山不足一公里。就算是到廠房樓房這裡看一下,你也根本無法想象這裡曾是一座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這裡還是一座青石山,當地人都把這座山叫“王家山”。過去,臨九公路就從海浮山和王家山之間低窪處穿過。臨九公路,是臨朐縣南北三大通道之一,現在是一條重要的省屬幹道S223。過去,在王家山東側,臨九公路旁邊曾有一棵高大粗壯的灌松樹。在過去那個生活困難的年代,村裡人推著小麥去沂水馬站換地瓜幹,就路過這棵官松樹。由於這裡是一段坡路,所以,官松樹這裡常常作為一個歇腳地。尤其是夏日,這裡山風通透,而且樹下有一大片樹蔭,是乘涼的好地方。那時步行趕冶源集路過這裡的人們,也時常在這裡落腳納涼歇息。所以,在過去,王家山公路旁邊的這棵灌松樹,在冶源當地有點名氣,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官松樹,就像臨九公路上的一個“驛站”。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王家山,北連臘山,東連海浮山,三山形成了一個面面相覷的三角地帶。在過去的抗日戰爭年代,這裡是冶源的一個主戰場。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臘山,王家山,海浮山上首尾貫通於山頂的圍子牆清晰可見。這條長約數公里的圍子牆,從保存完好的牆體來看,寬大約在一米左右,高在兩米以上。據老人們說,這條石牆是當年日偽軍抓當地老百姓修築的所謂的“治安牆”。這條全石的隔離牆,歷經滄桑近八十年,現在已基本蕩然無存,只有在臘山山頂處依稀可見過去石牆殘留的痕跡。在殘存的牆體上,酸棗樹,荊樹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樹頑強的生存在亂石縫隙之中。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在王家山的西北方有一個村莊——井頭村,冶源井頭村有不少王氏人家,或許解放前,王家山就是井頭村王氏家族的土地。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王家山是井頭村的土地,山南側是冶南新村。過去,冶南村在老龍灣畔北側,這裡的環境十分優美,有萬寶泉等許許多多的泉眼,有大片大片的青青翠竹,有晨出夜宿的大群大群數不清的黑鳥。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越來越多,而老龍灣畔沒有了蓋房子的空閒區域。從那個時候開始,王家山南側便有人家在那裡安家落戶。前些年的老龍灣風景區的擴建,把居住在老龍灣畔的冶南村全部搬遷到王家山南,形成了現在的冶南新村。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王家山,過去是一座青石山,山上可以說幾乎沒有像樣的土地。人們種地就在石夾溝裡種地瓜,高粱以及一些穀物。山上沒有水澆條件,收與不收全靠天。過去,井頭村裡人們去冶源趕集的路,就在臘山與王家山之間。前些年,國家實施村村通工程,才把那條蜿蜒於兩山之間的羊腸小道擴建成了一條可通車輛的水泥路。如此以來,大大方便了井頭村民的生活,尤其是對井頭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活力。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對致富的願望也越來越迫切。於是,在全國各地山區農村普遍出現了“靠山吃山”的熱潮。幾年的時間,很多山被開的體無完膚,到處可見被開採的陡峭而鮮亮的山體。王家山,原本是一座不高的青石山,也沒能逃脫其滅頂之災。現在,“王家山”這個山名,恐怕除了少數上了歲數的人知道之外,再沒有人能知道它的存在。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好在前些年國家出臺政策,嚴禁非法開採,嚴禁亂砍亂伐,才使得國家的自然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也使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自然資源,是國家的財富,我們任何一個人,只有保護的責任,而沒有獨享的權利。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過度開發,勢必導致環境的破壞。環境的破壞,勢必帶來人類生存空間的岌岌可危。凡事過度而傷其本,可持續發展才是延續人類的唯一的發展途徑。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們視野中的青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