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水產知名教授魯義善緊急發文:龜鱉類不可能是新冠病毒...

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報道:

作者 | 魯義善 廣東海洋大學

來源 |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


近日,科學網的一篇博文《最新研究!龜類也可能是潛在中間宿主》引發熱議。該文對2月26日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注:《醫學病毒學雜誌》)的一篇研究論文進行了解讀,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該文刊出的時間,適逢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出臺僅兩天,這對於處在風口浪尖的龜鱉類養殖業無異於雪上加霜,讓從業者感到陣陣寒意。

寒夜來臨之際,且容我們真正從事龜鱉類養殖行業的人說幾句,權以此微薄之呼聲,換取此綿延千年之行業的黎明。筆者在撰寫此文之前,思量考究再三,也輾轉請教了業內有關專家。本著慎言、謹言之態度,秉承儘量客觀的語氣,以壓制我不吐不快的憤怒。在此,我僅針對龜鱉類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以及龜鱉類行業的現狀談些粗淺之見。


水產知名教授魯義善緊急發文:龜鱉類不可能是新冠病毒...


第一:僅從基因層面的研究就推斷龜類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不科學的


基因的研究,僅僅是一個工具,而生命的偉大在於進化。2013年4月17日的《Nature》上,發表了來自英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兩篇文章。他們完成了斑馬魚的參考基因組,在此基礎上比較了斑馬魚與人類基因組的異同,並進行了系統性的全基因組分析,深入解析了斑馬魚蛋白編碼基因的功能。發現斑馬魚共享了人類70%的蛋白編碼基因,而且人類疾病相關基因中有84%可以在斑馬魚中找到對應基因——這是不是說明斑馬魚的很多疾病可以感染人類?沒有人會這麼想!某個基因,甚至全基因組相似度高,與特定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並沒有直接相關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母親和兒子的基因相似度高不高?可是女性可以得的婦科病在兒子身上不可能發生,因為這裡面有個本質的區別——性別不同。同樣,如果只關注龜鱉、蛇也存在新冠病毒的某受體或者與新冠病毒受體基因相似度高,就判定龜鱉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不科學的、武斷的,因為這裡面有個本質的區別——龜鱉類屬於變溫動物,而我們人類是恆溫動物。


在剛剛接觸生物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細胞適應於組織,組織適應於器官,器官適應於機體,而機體適應於環境。生物進化的“上帝之手”是環境,自然選擇才是生物進化的動力,這也是進化論的核心。病毒是感染性疾病,是細胞內存活的,需要相對穩定的微環境,其感染、複製、裝配,大多數需要機體的參與,因此病毒往往具有較強的宿主選擇性,而這種選擇性,與機體的生理條件(體溫、細胞內液濃度和容量等,而機體的生理條件與其生活的環境直接相關)密切相關,而不單純是基因相似度或分類階元。從基因相似度來說,斑馬魚與人類基因組相似度較高,但兩者共患的疾病非常少,因為一個是水生一個是陸生;從分類階元來說,鯨豚、海豹等與人類同屬於哺乳動物,但他們之間共患的疾病也不多,因為一個是水生一個是陸生。注意,在此我們討論的是病毒病,外源性的傳染性疾病,而不是免疫性疾病或者遺傳性疾病,這類內源性的疾病與基因相似度和分類階元的關聯性較強。


第二:沒有證據、沒有報道、也沒有先例,龜鱉類的病毒病可以傳染人


簡單來說,除非能從龜鱉類體內分離到新冠病毒,或者用新冠病毒去感染龜類而致病,否則只能是猜測。事實上是,魚類有水生呼腸孤病毒、彈狀病毒、皰疹病毒、虹彩病毒等,蝦類有白斑綜合症病毒、虹彩病毒等(但這些病毒都不會感染人),海豚有麻疹病毒等……;可以說,任何一種動物都有其特定的病原區系,如果你感覺一個物種的疾病比較少,那有可能是對它研究不夠深入,所以給任何一種動物扣上“病毒庫”的帽子都是武斷的,更何況是關係到百萬從業人員、千億經濟效益的養殖動物,更要慎之又慎。


第三:龜鱉類的養殖歷史悠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龜鱉類的養殖以中華鱉(即俗稱的甲魚)最為成熟。古代名醫孫思邈、李時珍等對甲魚的醫療作用和營養價值均有深入的研究並載入其著作,但古時均以馴養為主。我國人工養殖甲魚從八十年代興起, 因飼料和養殖技術不過關,使養殖業長期停留在粗養水平,商品生產處於高耗低效狀態。1986年,日本研製成功甲魚的人工配合飼料, 取代用鰻魚飼料養殖甲魚, 降低了飼養成本, 養殖效果較好, 養殖規模逐步擴大。我國養殖甲魚發展較快的省份包括湖南、浙江、江蘇等地。早在八五期間,湖南省就將“ 甲魚快速生長養殖技術”列為八五重點推廣的農業技術項目。


如今,不僅僅是甲魚養殖,包括石金錢龜、巴西龜、鱷龜等龜鱉類的養殖也如火如荼。據廣東省龜鱉養殖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廣東省共有龜鱉類養殖場(點)9.1萬個,龜鱉從業人員達30多萬人。龜鱉養殖業雖然不起眼,但其產業大,輻射行業廣,所影響的行業包括龜飼料生產廠、龜藥生產商、龜病防治機構,以龜為原料的附屬產品,包括龜苓膏、龜酒、龜板膠、龜肽美容護膚品及餐飲龜湯養生產品,龜的孵化、種苗、運輸等等,所以說龜鱉養殖業是一個社會龐大的經濟系統,有序開展的人工飼養活動“不但成功保護了原種龜鱉,而且通過引種繁育,保護了世界上許多珍稀瀕危的龜鱉品種。可以說,目前野生龜鱉已經和原始的概念不同了,龜鱉已經和禽畜一樣成為家庭養殖經濟動物,而且成為一個大產業”(廣東省龜鱉養殖行業協會)。


最後,以曹操的一首《龜雖壽》送給一線的龜鱉養殖從業者,希望大家在產業面臨困境之時,像詩中所言“志在千里”、“壯心不已”,堅持為產業發聲和呼籲,同時積極弘揚龜鱉行業的正能量,讓我們戰勝疫情,共渡難關。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水產知名教授魯義善緊急發文:龜鱉類不可能是新冠病毒...

魯義善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水產疫病監測與綜合防控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崗位專家,國際食品法典(CAC)抗菌素耐藥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全國水產品質量安全專家工作組成員,農業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獸藥殘留與耐藥性控制專家委員。研究方向為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主要集中在魚類免疫學和病原生物學。

評論留言,直抒己見,為水產品,點亮“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