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冷峻疫情,暖色微博

冷峻疫情,暖色微博


在疫情爆发之初,有不少人将此次新冠肺炎拿来与SARS事件做对比,并问到「较于17年前而言,我们在应对瘟疫时有何变化?」


实际上,细究起来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话题,很难在爆发时段、传染强度都截然不同的背景下拿两者相提并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抛掉官方因素,公众在应对此次瘟疫时的防范意识和响应速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归根结底,中国互联网的用户规模和使用场景相较于17年前早已日新月异,当2003年绝大多数人还尚且只能在电视新闻中得知一些关于疫情的零星消息时,17年后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到关于此次新冠肺炎的最新动向,甚至能够具体到每一个省市。


信息组织分发的升级,让疫情重灾区的种种现象都能跃入公众的视野,这自然也会带事情的另一面,譬如持续接收负面消息出现的焦虑和恐慌情绪,以及社交媒体中无数谣言的泛滥成灾,于是便出现了诸多垂直领域致力于辟谣或教会人们如何在疫情中保护自己的个人与机构,他们同样在这场艰难的战役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给予了求助者一个能够发声并被人看到的平台,对于那些与死神并行的人而言,他们需要在求医无门时被关注,或许来自网络中一条相对专业的建议都能成为照亮黑夜的一盏烛光。


截止目前,微博疫情话题#武汉日记#已经突破了60亿阅读量与440万讨论量,其影响力直接得到了央视新闻等官媒的肯定,从武汉市民的零星日常日常到一线医护人员的紧张救援工作,#武汉日记#为中国网民客观地展示出了在传统媒体中不曾耳闻的第一手消息。


其次,自疫情爆发至今,微博有效标记和处置不实信息7000多条,并每日坚持汇总后通过私信触达全站用户,医疗、心理等垂直领域的大V更是通过分享专业知识为许多用户提供了有效的心理防疫。


另一方面,人们不仅关心着一线医护人员的动态,同时通过微博在线求助的用户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回应,并由微博直接对接到政府部门采取措施,至今已经报送了3000余条肺炎求助信息,身处「封城」如此刺眼的词汇里,能够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实质上的帮助,其意义更是不言自明。


或许此前不会有人想到,在疫情最为艰难的时刻,能够提供从信息分发、垂类科普到制度化在线求助等一切的平台,一如既往地还是微博。


自转型至移动互联网到发展垂直领域开始细分内容,在外界看来,近几年微博的地位屡遭挑战,尤其是短视频浪潮与头条系产品崛起后,甚至有人质疑微博的产品形态是否开始变得「落后」起来。


互联网已经度过了一味追求野蛮增长的时期,尘埃落定的巨头们纷纷开始侧重于创造产品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一方面来说,这是互联网产品在下一阶段存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科技向善」这种老生常谈话题的理解与诠释。


20世纪60年代,鲍勃·迪伦通过写进歌里的一句「一个人要长出多少双耳朵,才能听见四周的哀鸣」问责彼时深陷越战中的美国,中国互联网过去二十余年的历史,就是在着手解决让更多双耳朵能够听到更多正在发生的事。


所以不难看到,无论2003年SARS爆发、2008年汶川地震,还是如今的新冠肺炎,如果将过往二十年里的种种天灾人祸略加修饰比作「战争」的话,那么无论是彼时作为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还是如今作为头部公共平台的微博,它们在战时所体现出的价值和作用从未让人失望过。


而这些价值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微博开放的产品形态,毫无疑问,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力量,从文字、图片到视频,微博打造出的垂直领域,正是通过这些媒介吸引着用户入驻在这个大平台中属于自身的小圈子, 而到了眼下的特殊时刻,这些小圈子又能汇总成一个不断收集、分发信息的大平台,既包容,又开放。


其他以熟人为基础链条的社交应用和大数据驱动下的流量产品,或许能够在上述的某一种领域中大放异彩,但兼顾彼此在关键时刻能够释放出能量辐射至全国的产品,却只此微博一家。


虽是技术驱动,但无论是岁月静好的和平年代还是眼下千钧一发的特殊时刻,微博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自身鲜明的人文属性,譬如医护人员奔赴一线之前,能够收到来自偶像的一句「加油,保护好自己」的嘱托,也为眼下冰冷的疫情增添了一份人性的暖色。


这当然不是互联网产品进化的终点,反倒可以被视作下一个时代的开端,在疫情形势逐渐严峻起来时有这么一个段子,「60后无法说服90后不熬夜,90后也无法说服60后戴口罩」,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信息获取不对等的状况,这场疫情也同样让人看到了许多互联网还尚且无法触达的角落。


人们或许猜不到互联网产品在下一个阶段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但无论如何,始终保持探索,始终发挥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一如新浪和微博在过去二十年间,每当人类遭受磨难时所恪守的客观和人文精神一样。


很喜欢电影「大话西游」、前不久被派往武汉一线的四川医疗队长雷波收到了一份来自周星驰的录音,在录音中,周星驰说到雷波才是普度众生的「如来佛祖」,是现实中的「盖世英雄」,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隔阂,将这份声音传递至一线战士和公众视野的媒介,正是互联网。


所谓价值,大抵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