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又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孫子兵法》

諾曼底,人類史上最宏大登陸作戰戰場,在這裡,盟軍以陸海空三軍官兵,總數達到287萬人的強大攻勢,向德國發動猛烈的進攻。在海上,成百上千艘戰艦朝著各自的目標駛去,在空中,美國中型轟炸機和戰鬥機連續猛烈得轟炸德國在諾曼底地區的陣地,無數空降部隊從德軍大西洋壁壘後面,陸續降落,而在各大灘頭,盟軍大量的步兵師與德軍進行了激烈的交火。諾曼底登陸殘酷而艱辛,雙方人馬死傷慘重,但卻成為“二戰”歷史的轉折點和吹響勝利的號角。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規模宏大的諾曼底登陸作戰

為何要開闢第二戰場,英美盟軍聯合作戰的背後暗藏著怎樣的計劃?

1939年,歐洲人類歷史上第二次血腥戰爭從歐戰開始。9月,白色方案付諸實施,德圖突襲波蘭,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德軍突襲波蘭

從德波戰爭開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納粹德軍的機械化部隊橫掃西歐,相繼佔領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到1941年夏天,希特勒通過一系列征服極大地改變了歐洲的政治版圖。北起北極圈北部,南至阿爾卑斯山脈,東到維斯瓦,西臨大西洋,一時間半壁河山和資源都落入到了德國之手,最後剩下的只有東歐平原上的蘇聯,而這裡,<strong>正是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念念不忘的德意志帝國的生存空間。於是,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發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突襲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新階段。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希特勒發動對蘇戰爭

蘇德戰爭初期,蘇軍接連失利,傷亡極為慘重,在6、7月的稜斯克和斯模稜斯克的兩次合圍,蘇軍近200萬軍隊被殲滅。斯大林為了抗擊德國軍隊的攻擊,一方面調整作戰部署,組織全民作戰,另一方面,結合英國、美國的聯合信號,爭取到了廣泛的國際支持,為此他提出希望美英兩國儘快在西歐大陸開闢第二戰場,以減輕蘇聯戰場的壓力。然而,圍繞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兩方卻出現了嚴重分歧。

當時蘇聯要求在1942年開闢第二戰場,實際上不會達到預期時間。一個原因,美軍剛剛受到太平洋戰爭的空襲,他的主要力量還在國內,而到達歐洲需要一個過程,而英國主要的兵力卻還在北非作戰。同時,1943年的開闢時間也受到了反駁,因為這個時候,英美兩軍都還在北非作戰,如果要開闢第二戰場,天氣因素首當其衝。雙方在互相討論以後,最終才把開闢時間定在了1944年。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盟軍三巨頭

既然要選擇開闢第二戰場,那麼為什麼要進行渡海作戰?

在開闢地點的選擇上兩方也出現了分歧,<strong>丘吉爾堅決主張在巴爾幹地區、地中海地區開闢第二戰場,而美蘇堅持在法國北部的北歐地區。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經過多方斡旋,三方才達成共識,選擇法國北部開闢第二戰場。

第二戰場的作戰行動計劃,在爭論中逐漸合拍以後,準備工作也開始緊鑼密鼓的展開。1943年12月3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開羅任命艾森豪威爾為盟軍最高司令,並於1944年1月抵達倫敦就職,同時成立當時強有力的指揮系統,盟軍最高副司令英國空軍上將特德,參謀長史密斯,副參謀長摩根,海軍司令拉姆齊,陸軍司令蒙哥·馬利,空軍司令利·馬洛裡。在艾森豪威爾到達法國之前,由蒙哥任陸軍前線總指揮。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

艾森豪威爾接著修改了摩根的《霸王計劃大綱》,他將第一梯隊登陸距離從40千米,擴大到80千米。第一梯隊由三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在奧馬哈等的基礎上新增猶他等兩個。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為了確保足夠多的登陸艦艇,決定將登陸日代號為D日,推遲到6月初,並將原定於同時開展的支援性輔助登陸推遲到1944年9月15日以後。<strong>巨頭們在到處硝煙的戰場上不停來回奔波,準備實施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渡海登陸。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霸王行動

盟軍為何選擇諾曼底為登陸地點,那裡有什麼天然優勢讓艾森豪威爾不惜冒險,並且為了迷惑德軍做了哪些措施?

當時在法國北部選定登陸地有三個備選答案。一個是康坦丁半島,一個是加萊地區,最後一個則是諾曼底

如果選擇在康坦丁半島,這個地方距離英國西海岸最近,是美英集中的地區,但是這個地方的不利之處在於,這裡的地形處在一個半島上,作戰空間狹窄,登陸以後不便於步兵發動進攻和向縱深推進,最後被否決了。

加萊地區距離英吉利島最近,只有39.6海里,但是這裡也有缺陷,這裡距離英美軍集中的西海岸比較遠,另外,這是德軍防禦最集中的地區,然後也被否決了。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諾曼底登陸計劃

<strong>最後只剩下諾曼底地區,這裡僅次於康坦丁半島距離英國西海岸最近的地區,便於盟軍登陸作戰,而和佳萊地區不同,諾曼底地區卻是德軍防禦的薄弱一環,從地形來看,這裡空間廣闊,一旦登陸,便於鞏固登陸基地,向縱深發展進攻,而從空間來看,康坦丁半島正好擋住了大西洋的西洋季風,對航度的威脅很小,也可以說,這裡風平浪靜,有天然優勢。

隨著第日的接近和霸王修改計劃的通過,保密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霸王行動實施的時間和地點,是極端重要的絕密。保住這些秘密,才可以把德軍部署在丹麥、挪威。芬蘭、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境內的將近90個師的兵力牽制在遠離諾曼底地區。為此,盟軍採取各種措施,堵住了德國人獲得霸王行動秘密的一切渠道。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諾曼底登陸中的老兵

對於保密行動,艾森豪威爾提出了以下幾個措施,第一個就是封住口,盟軍信任的幾個記者,都要進行嚴格檢查,第二個則是管住人,他讓知道此次行動的軍官一定不能洩露機密,否則從嚴問罪,第三可以概括為絆住腿,對集結軍隊的地區實行嚴格管控,嚴格對出入的人員進行檢查,封鎖一切對外線路,把那裡變成一座孤島。

在諾曼底登陸前,盟軍除了嚴格保密以外,還採取了各種疑兵之計,以防無孔不入的德國情報部門。他們向外界散放出各種假的情報、設置假目標、假陣地、兵力佯動、電子佯動等等,目的則是混淆德軍實現,以出其不意對德實施登陸作戰計劃。

登陸作戰前夕,盟軍已經準備好大量軍隊、飛機和艦船。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共計33個陸軍師,另有美軍40多個師和各型飛機1.3萬架,戰列艦6艘,低懸重炮艦2艘,巡洋艦22艘,驅逐艦93艘,小型戰鬥艦159艘,掃雷艇255艘,各類登陸艇1000多艘,連同運輸船隻,總共達到6000餘艘,盟軍陸海空三軍官兵總數達到了驚人的287萬人。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登陸作戰成功的盟軍部隊

<strong>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和縝密的戰前分析,艾森豪威爾最終拍板,在6月6日6時30分到7時55分五個不同時刻,實施諾曼底登陸作戰計劃,一場人類戰爭史上最宏大的登陸作戰就此拉開。

結束語

艾森豪威爾“冒險”開闢第二戰場丨諾曼底登陸兵情主速,攻其不戒

諾曼底登陸中的盟軍士兵

歷史證明,艾森豪威爾和他的指揮團隊的選擇是正確的,諾曼底登陸,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搶灘登陸作戰。此役之後,減輕了蘇聯在歐洲的軍事壓力,同時,有力地牽制了德軍的軍事擴張,大大削弱了納粹德國的軍事實力,為最後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雄厚基礎。而之所以選擇諾曼底作為搶灘登陸地點,並且成功登陸破局,綜合來看,有以下三點原因:

  • 從地形、氣候、空間和軍事等多種因素綜合考量,諾曼底無疑是最好的登陸地點,它可以避開德軍鋒芒,對其進行出其不意的攻擊,而且,符合盟軍搶灘登陸作戰的一切影響因素,“地利”成就了諾曼底登陸計劃
  • 從全球背景來看,沒有什麼比搶灘登陸作戰開闢第二戰場更好的計劃,一旦蘇軍受制於德以後,反法西斯局勢將很難控制,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是最好的聲東擊西打破德軍封鎖的戰略佈局
  • 從結果來看,諾曼底登陸計劃無疑是正確的,它符合各方反德核心利益,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且成為軍事歷史上的經典戰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