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就我市飲用水安全等問題答記者問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就我市飲用水安全等問題答記者問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就我市飲用水安全等問題答記者問


在2月28日下午召開的南陽市第十五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南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調研員崔紅巖就疫情期間產生的醫療垃圾、廢水處理以及南陽市飲用水安全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就我市飲用水安全等問題答記者問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就我市飲用水安全等問題答記者問


醫療廢物處置是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後一道防線,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是疫情防控殲滅戰的重要戰場。目前我市有醫療廢物處置中心1處,日處理能力為20噸。自1月24日我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截至2月27日,累計收集醫療廢物419.3噸,其中肺炎疫情醫療廢物56.3噸,平均日處理醫療廢物11.98噸,其中肺炎疫情醫療廢物1.7噸,處置能力充足。

全市生態環境系統主要抓住三個環節,確保醫療廢物處置的安全有序。在收集環節。對全市醫療機構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經核實包裝規範、標識明確、消毒措施落實、聯單內容齊全後,全部密閉裝箱,進行收集,做到了普通醫療廢物暫存時間不超過48小時,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暫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轉運環節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專人收集、專人保管,按規劃路線專車運輸,轉運時規避人口密集區和水源保護區等敏感位置。目前,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共有專用車輛21臺,滿足醫療廢物轉運需要。在處置環節,

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主要採取134°C高溫蒸汽滅菌處置工藝,對醫療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內部設有專門醫療廢物處置車間,設備齊全,人員均經過嚴格培訓,熟悉醫療廢物處置流程和安全處置規範,全市醫療廢物能夠得到及時安全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能夠做到日產日清日處。

對於疫情期間產生的大量醫療廢水,崔紅巖說,為防止醫療廢水外排,影響河道水質或造成二次汙染,市縣兩級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對全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和在用隔離點的廢水處理情況,及時進行督導檢查。根據現場檢查和在線監測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確保汙水達標排放。從目前掌握情況看,定點救治醫院和在用隔離點,廢水處置人員均在崗在位,廢水處置設施均正常運行,消毒措施落實,外排汙水均進入城市汙水處理系統,再次進行集中處置,未發現超標排放現象。

在飲用水安全方面,南陽市生態環境局整合南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和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專業技術骨幹、監測設備,組建了應急監測工作組,組織對丹江口水庫及主要入庫河流的國控、省控水質自動監測站,進行24小時不間斷嚴密監測,在線數據顯示,各監測點位水質狀況無異常。

同時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鴨河口水庫,中心城區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東水廠、二水廠,市汙水處理廠、市汙水淨化中心及我市出境水斷面等重點部位,進行人工採樣監測。監測數據表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鴨河口水庫水質均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二類以上標準,東水廠、二水廠水質均達到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三類以上標準;鄰近湖北省的埠口斷面和翟灣出境斷面水質分別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水環境質量處於穩定達標狀態。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就我市飲用水安全等問題答記者問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就我市飲用水安全等問題答記者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