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瞭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瞭

古人常說衣食住行,我們的生活中,最基本的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鹽。冬天的時候,每個人都想在暖和的被窩裡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覺。這就需要棉被了,但是,你們真的知道棉被在中國的起源嗎?你們知道古代的人在冬天的時候是怎樣取暖的嗎?

當今,中國是世界上棉花單產量最大的國家,國人們都喜愛棉製品。那麼,它是怎樣被傳入中國的呢?其實,棉花已經被中國人種植很長時間了,有時間記載,在公元前幾千年前,棉花就已經被中美洲人民開始種植。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瞭

棉花在南亞大陸種植時間也有5000多年了,我國相對來說時間較晚一點。大概在2000年以前,在中國的邊疆地區,比如廣西、雲南、新疆等地才開始種植棉花,把棉花當作自己的紡織原料。

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棉花還有那麼多的用處,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還說 “他到北京的時候,棉花還是被用來當作觀賞植物來培養的。”

棉花傳入中國,大致有三個途徑,有一種途徑是從南北兩路傳入中國,南路上最早的是印度的亞洲棉,傳到了海南島和當時的兩廣地區,第二個途徑是由印度經過緬甸傳入雲南。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瞭

第三個途徑是南北朝時期,非洲棉傳入我國。北路就是指當時的西域,宋元時期,棉花被傳播到長江和黃河流域,之後,經過慢慢的傳播,十三世紀棉花已經傳播到陝西渭水流域。

可是,要知道當時的棉花還沒有普及,還是很貴重的東西,再加上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利用棉花。

目前中原地區最早的棉紡織品遺物,是南宋時期的古墓中發現的。從這個時間開始,棉花的使用變得更加頻繁,棉布慢慢在生活中開始普及,成為我國人民主要的服飾原料。

到了元朝,政府設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叫做木棉提舉司,主要是向人民徵收棉布的機構。每年都會造出多達10萬匹的棉布。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瞭

由此可見,棉布已經成為主要的紡織原料。在明代之後,朱元璋推廣棉花的使用,棉花就遍佈全國了。

很多人又會不明白了,棉花到明代才開始普及,那麼這之前的人們都是用什麼在寒冬禦寒的呢?要知道當時的棉花可是很貴的,普通百姓家可買不起棉衣過冬。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都沒有種植的意識,人們都主要依靠動物的皮毛來製作衣服,他們大多用此來禦寒。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瞭

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先秦時期,人們開始種植農作物,這個時候就有麻葛類紡織物的出現,其中“葛”,是一種當時常見的藤類植物,人們大多利用這些東西來當做衣服,由於葛的質地太過粗糙,而且吸溼散熱,保暖效果不好。大多用於夏季的衣服。冬天又該怎麼辦呢?

原來在富裕的人家,他們有錢人都會買很多的木炭放在家裡,等到冬天的時候,就要讓僕人在室內支起爐子,當時都是在小房子裡,所以暖爐放出的熱量完全夠家裡人抵禦寒冬。

如果有人還覺得冷的話,他們還有精美的小火爐,裡面放上的木炭,就可以放在手上取暖。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瞭

富人就是富人,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來抵禦寒冬,他們還會買來野獸的皮毛,來做衣服,在冬天既保暖又有面子。

但是,這麼奢華的辦法畢竟是富人的方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採用的,古代的窮人還是佔大部分的,窮人們連飯都吃不起,更別說買木炭燒爐子,買獸皮取暖了。

古人的智慧是無限的,他們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不然都會在夜裡被凍死的。古代的窮人們會收集羊毛,鴨毛,鵝毛這些可以保暖的東西,等到收集到了一定的數量,就把它們縫到被子。這樣有了這些被子,冬天的夜晚就不會那麼寒冷了。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瞭

要知道這些東西的保暖效果不比獸皮衣服差的。但是,很多的時候窮人們連鴨毛這些東西都拿不到,只能用麻布衣服來抵禦嚴寒,為此,很多窮苦人民都在冬天被活活凍死。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