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死在生前方為道,這句話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曉寶愛國學


“死在生前方為道”出處

“死在生前方為道”是國學大師曾仕強在講《道德經》第十六章時提出來的。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先看一下《道德經》第十六章說了些什麼。


《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

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譯文

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

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復的道理。

那萬物紛紛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復歸於生命。

復歸於生命就叫自然,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聰明,

不認識自然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

認識自然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曾仕強怎麼說

人從道中來,終回道中去。

明道之人,在生命終結之後,可以坦然的回到道中去。

不明道之人,則會後悔自己的一生白白的度過了。

死在生前方為道。生命的最後,往回看看到的是整個的人生,人是自己“審判”自己,所以當一個人如果生的時候你就能去想象自己死的時候怎麼樣,那你的人生將會很不一樣。

個人觀點

《道德經》中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妄為,不執念。妄為導致災兇,執念導致心緒失常。人死後會迴歸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妄為和執念瞬間也都放下了,以新的形勢存在。

但是人生而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貪慾,這些都不符合道,但是死後才能致虛,也就符合道了。

如果一個人生前可以達到致虛的境界,那麼他將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海納百川、包容萬象,這樣的人生也會如同大自然一般精彩且動人。


圍爐夜話扯閒篇


中國古代有一句兵法是說“置死地而後生”,意思是說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前面將要面臨大敵,後面又無退路的絕地,於此排兵佈陣,只有奮勇向前拼殺才是唯一可以活命的機會,利用人性畏死的恐懼心裡,從而激發人內在的無限的潛能。死地重生,才能重觀生命奇蹟!

但是,在這裡的“死在生前方為道”,在這句話裡死卻意義深刻,這裡的“死”有看破紅塵的意思,是指心死,如一個出家修行的人,斷六親,功名利祿都看淡,與世無爭,是指人的慾望之死,人的心到了無慾無為的心態,人的思想和意識就進入篤靜的境界,與宇宙萬物道的能量合為一體,無為就是指老子講的道的境界,所以在這裡的死是指一個人頭腦之中思維顯意識的滅寂,而內在心的能量自然而然在復歸,也可以說是道心復歸!

死在生前方為道!這裡給活著的人一個見證道玄機,道本真是客觀存在的微觀能量物質,一個人只有在你生命活著的時候才能修無為之心,和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一樣可以見證道的玄機!



神奇生命科學探源


看到了您的問題,懷著崇敬的心意,重新拜讀曾仕強老先生的這段講座,心有所觸。就個人理解而言,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對不對,就把這句話按照自己的理解分享一下。


死在生前方為道

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就是,人在死之前方才知道生前的道理。但是這句話也可以延申的理解,就是,人只有在後悔的時候,才知道當初的到理。

生而為人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也總是會聽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建言。每次我們在吸納建言的時候,多數的時間都會置若罔聞,但是每當我們碰到問題的時候,才明白他們說的到理。

就以交通為例,其實我們在過馬路的時候,老師和交警往往教我們的是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一定要看紅綠燈,但是我們日常是怎麼做的呢,看到車少就跨護欄、橫穿馬路,其實這樣做有時候我們是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條件下進行的,但是,一旦你這一天運氣不佳,碰上快速行駛,但偏偏沒有看到你們的車的時候,怎麼辦呢,那個時候再想後悔也就來不及了。

只有當碰到問題的,才會想到後悔

還有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當時我一個朋友帶一個徒弟,剛開始的時候,我的這個朋友以為他這個徒弟非常不錯,便教了他很多的做人的到理,我記得很清楚,其中的一個道理就是,在日常的職場當中的時候,永遠不要說任何人的壞話,即便你和他非常的好。

但是,不知道是這個人比較年輕的緣故,還是別的什麼,在一次開會當中,的確領導來的晚了點,他便在這時跟身邊的人小聲的說了起來,他當時說“現在雨下這麼大,領導什麼時候來”,但是呢,這句話偏偏被這個領導身邊的人聽到了,之後,便開始傳,結果越傳越壞,傳道最後就變成了,等了倆小時,開會十分鐘。

之後這件事傳到了總管領導的耳朵裡,他的這個侮辱客戶領導的話被人告訴給了主管領導,之後主管領導大發雷霆,將這個人的上級和帶他的人一併痛斥了一頓,並且直接下令開除了他,但是經過他的主管領導和同事的勸說,這個開除沒有下達,但是也捱了一些處分。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死在生前方為道最真實的體現,因為他之前沒有聽從別人的總結,沒有聽別人的勸解,依然我行我素,從而導致最後這個謠言的發生,導致自己最後背了一個處分,這個處分不能說他是願望的,因為沒有因,就不會有結果。

其實往往有些過來人的經驗,是必須要參考的

當我們在初入一個地方的時候,永遠不要認為自己就一定能夠勝任這個職位,因為在職位裡面,人生技能誰都瞭解,但是唯一不瞭解的,就是周圍的環境,而往往給你最致命一擊的,也是環境。


大胖子爸爸


死在生前方為道,這句話很玄乎哈!我的理解是,人死了以後,才是人成道或悟道體現!人的生前種種,在臨終是像電影一樣的回首過去,感悟一生煥然一悟!以道釋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一出生,我們可以說是純潔無暇的!我從接觸這個世界開始,就已走在了道路上,從矇昧無知,到學習為人種種。學習的越多接受的就越多,我們可以把人生當作一種修行!

人之初,性本善!可以以這個點為起點來闡述!我們生為人,所要面臨的不是單純!複雜的環境,複雜的人心、人性、慾望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引誘著我們前進或者犯錯,而恪守本心,以善為核心,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言語行為!修正就是修行!

而這裡說道了善,有一句話叫“百善孝為先”人之根本先行孝道!再則修身,有能力的才能普惠眾生!能做好自己的已是很好了!不斷的提升完善自己,在行進到最終目標前都是一個修行的過程,死時方為道終亦是道果!一生的果,是寬慰、是後悔、還是執迷不悟!

這是我的看法!謝謝瀏覽!如有不對不吝指點!





眾善力合yu人旭


“死在生前方為道”,意思是“在活著的時候(生前)讓自己的心靈死去,再重生”。真正的意思就是“重(chong)生”。“重生”的意思是心靈重新開始、重新活,就是不要按照原來的、普通的、世俗的活法去活,也就是不要為了名利、地位、榮譽、權勢、金錢、美色等等,世俗慾望,不再為這些世俗慾望而活。

如果不再為世俗慾望而活,就只能是為生命的真相而活,也就是活著只是為了探究生命真相。有的人為了名利,拿“探究生命真相”來糊弄人,以獲取名利,當下社會,這樣的人特別多,誤人誤己。

活著的時候,死掉世俗生命(就是名利地位榮譽權勢金錢美色等等慾望),真正的去探究生命真相,這個就是“道”。


tiger鍾虎


反者道之動,歸元性無二;這些經句都是為道的法則,順其自然順流是"生在死前方",反者道之動逆流而進是"死在生前方"是為道;歸元是成佛,性是空是無是死,無形無相的空如來藏為真心本來面目,所以我修道要破除我執法執。


隴西當光


這是一個偽命題,是想把道德經的中心思想引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詭辯中。其實無和有是一個無限循環,沒有先後,沒有前後。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qianyuming12345


有一句話 」方生方死 」生命是在能量放射能的過程,分分秒秒都是前生,這是其一,有個知道這一切的「知」他沒有在生死中...



御華香山


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就是告訴我們後人一個真理之道而已。那就是人不能經歷一次生死考驗是無法覺悟到道的規律法則而已。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一個人(出生入死)方能有所覺悟。按照這個規律法則那就是人的親身經歷從生到死的一個過程才會覺醒,覺醒之後就是自律,自省,然後最後才能找回初心方能覺悟。


生命力提升


死在生前方為道。

我聽我爺爺講過,跟這句話意思很相近的一句話,叫“先注死,再注生”。上天先決定好一個人的一生,他該如何死去,再讓他降生。

其實我是這樣解讀的,不管是死在生前方為道,還是先注生,再注死。就是我們要思考自己該怎樣過完自己的一生,思考自己的一生,再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明白要為什麼而死。在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死之後,反而能更加有目標的生活,死在生前方為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